【本篇學習重點】
- 風溼性心臟病主要是因為上呼吸道感染鏈球菌之後引起的一種發炎性疾病。
- 風濕性心臟病通常會引起感染性心內膜炎、栓塞、心臟衰竭,以及未經治療的嚴重瓣膜疾病引起的心房撲動。
- 平時應該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如果有發生扁桃腺炎、咽喉炎及副鼻竇炎時,應該確實完成治療。
一、什麼是風濕性心臟病?
風溼性心臟病主要是因為上呼吸道(包括鼻、咽、喉與鼻竇)感染鏈球菌之後引起心臟肌肉發炎及心臟瓣膜關閉不完全,會讓心臟血液逆流,嚴重時會造成心臟衰竭。
二、風濕性心臟病有那些症狀?
風溼性心臟病通常沒有症狀,最早可能會有喉嚨痛的症狀,容易被忽略。常見的症狀包括疲倦、食慾不振、頭暈目眩、四肢冰冷、面色蒼白、輕度發燒等,也可能出現心跳加速、胸痛、呼吸困難、咳血、不能平躺、雙下肢水腫、腹脹以及少尿,如果有上述症狀,請至
心臟外科進一步診治。
三、風濕性心臟病要怎麼治療?
- 內科治療:
- 抗生素:常用藥物為盤尼西林。
- 抗發炎藥物,例如:阿斯匹林、類固醇等。
- 當病人發生心臟衰竭時,請病人臥床休息外,醫師會開立利尿劑以及毛地黃合併使用。
- 如果病人發生心律不整,醫師會依狀況給予抗凝血藥物預防栓塞發生。
- 外科治療:
內科治療若不能有效控制臨床症狀,就需要會診心臟外科,由醫師評估是否作瓣膜整形術或瓣膜置換手術。
四、要如何照顧風濕性心臟病病人?
- 依照醫師指示按時服用藥物,每日測量與紀錄心跳、血壓、體重,在門診回診時交給醫師參考。
- 預防上呼吸道感染:
- 「預防勝於治療」,平時應該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如果發生扁桃腺炎、咽喉炎以及副鼻竇炎的時候,要確實完成所有的治療,不要自行停藥。
- 要確實戴口罩,避免和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人群接觸。
- 多攝取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例如:牛奶、魚、蛋、瘦肉等,以及容易消化並富含維生素的食物,例如:堅果、蘋果、奇異果等。
- 維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提高自己的免疫力,降低罹患感冒的機會。
- 拔牙或是接受外科手術時,由醫師評估是否須事前給予抗生素,用來預防發生心內膜炎。
急性期應該臥床休息,避免劇烈運動,在醫師允許下維持適當的運動以及休息,例如:散步,並逐漸增加活動,活動中感覺到任何的不舒服,請立刻停止活動,並且記錄不適的症狀,回診時可提供醫師參考。
參考資料
- 黃秀鳳、施玉珊(2021)。一位心臟手術後併發多重器官衰竭個案面臨預後不確定感之照護。新臺北護理雜誌,23(2),156-165。
https://doi.org/10.6540/NTJN.202109_23(2).0014
- 陳英彥、姚淑滿、江春雪(2021)。2011至2015年臺灣A群鏈球菌侵襲性感染及毒性休克症候群流行病學分析。疫情報導,37(3),30-39。
https://doi.org/10.6524/EB.202102_37(3).0001
- Haghaninejad, H., Naghedi, A., Pagardkar, M, Pagardkar., Samiei, N., & Rezaei, Y. (2022). Good Prognosis of Pregnant Women with Severe Rheumatic Mitral Valve Sternosis: Adherence to the Guideline Recommendations. Acta Cardiologica Sinica, 38(1), 91-92.
https://doi.org/10.6515/ACS.202201_38(1).20210804A
- Avci, I., Sahin, I., Gungor, B., Kücük, S., Sigirci, S., Varol, S., Tunrul, S., Atici, A., İnce, O., & Okuyan, E. (2021). Higher Copeptin Levels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Risk of Atrial Fibrillation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ic Mitral Stenosis. Acta Cardiologica Sinica, 37(4), 412-419. https://doi.org/10.6515/ACS.202107_37(4).20210111A
- Dogdus, M., Dindas, F., Cekici, Y., Yildirim, A., Kucukosmanoglu, M., Koyunsever, N., Abacioglu, O., & Kilic, S. (2022). Association between Circulating Omentin-1 Levels and Aortic Valve Sclerosis. Acta Cardiologica Sinica, 38(5), 584-590.
https://doi.org/10.6515/ACS.202209_38(5).2022031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