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肺功能檢查的目的:
- 診斷肺部疾病、確定呼吸問題的原因。
- 監測肺部疾病的肺功能變化及治療效果(如肺纖維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氣腫、氣喘、肺血管病變等)。
- 手術前評估,例如:肺切除、腹部手術、心臟手術等,以確定是否適合接受全身麻醉或手術拔管後之考量依據。
- 手術後評估肺部功能回復程度。
二、哪些病人不適合肺功能檢查?
通常肺功能檢查是安全的,但是如有下列情況時則需特別注意:
- 無法配合檢查人員指示者。
- 最近一個月曾發生心肌梗塞、不穩定性心絞痛、最近行胸腹或眼科手術、有現存的氣胸及有胸部或腹部動脈瘤者。
三、常見的肺功能檢查項目:
肺容積測量(Lung Volume Measurements)、肺瀰散量檢查(Diffusing Capacity)、支氣管擴張試驗(Bronchodilator test)與肺量計(Spirometry)等項目。依所需檢查的項目不同,檢查時間約需5~30分鐘。
四、檢查前注意事項:
- 檢查前6小時禁止抽菸、進行劇烈運動及攝取含有咖啡因的食物或飲料,勿進食過飽,以免影響檢查結果。
- 身高、體重、年齡及性別皆會影響肺功能標準,故檢查前會先量身高及體重。
- 若有配戴活動式假牙,請不要取下,以利緊密含住口含器,確保不會漏氣。
五、檢查過程:
- 請穿著寬鬆衣物並勿使用支氣管擴張劑,若症狀嚴重可使用藥物,但請告知檢查人員,以免影響檢查的準確性。檢查時採坐姿進行,檢查人員會先教導您如何執行吸氣及吐氣的技巧。
- 請依檢查人員指示嘴巴含住口含器,用嘴巴呼吸(不可用鼻子呼吸),並確定沒有漏氣情形,檢查人員會用鼻夾夾住您的鼻子(如圖),以確保檢查過程空氣不會由鼻孔進出。

- 請配合檢查人員的口令或手勢做2~3次平靜的深呼吸,當檢查人員說「吸氣」時,應含住口含器一口氣吸到飽;「吐氣」時,應含住口含器以最快速、最大力氣將空氣吐光,吐氣時間至少6秒,最後再聽從指示一口氣回吸到飽。
- 檢查人員會請您多做幾次吸氣及吐氣的動作,至少需重複3次以上,以提高其準確性。
- 進行支氣管激發試驗時,因吸入支氣管擴張劑,可能會引起短暫的心悸、輕微的胸悶、胸痛不適,請立即告知檢查人員。
- 若無法完成全部檢查過程,請勿勉強。
六、檢查後的注意事項:
- 檢查過程可能較耗費體力,檢查後請多休息。
- 進行支氣管激發試驗後,可能會有些許不適情形,宜休息半小時,並且在沒有不舒服的情況下,才能離開檢查場所。
參考資料
- 黃國揚(2021).篩檢利器-肺功能檢查與低劑量電腦斷層.彰基醫療健康防治季刊,44,10-12。https://doi.org/10.6527/PVMN.202106_(44).0005
- Kouri, A., Gupta, S., Yadollahi, A., Ryan, C. M., Gershon, A. S., To, T., Tarlo, S. M., Goldstein, R. S., Chapman, K. R., & Chow, C. W. (2020). Addressing Reduced Laboratory-Based Pulmonary Function Testing During a Pandemic. Chest, 158(6). 2502-2510. https://doi.org/10.1016/j.chest.2020.06.065
- Panjwani, A., & Lodha, J. (2019). Pulmonary function test in upper airway obstruction: a simple yet effective diagnostic test. The Egyptian 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 31(2). 243-246. https://doi.org/10.4103/ejim.ejim_100_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