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學習重點】
  1. 妊娠高血壓是指孕婦因懷孕而引起的高血壓。
  2. 妊娠引起的高血壓症狀在生產後3個月內會消失。
  3. 治療方向取決於血壓數值及蛋白尿情形。
  4. 妊娠期間請觀察胎動變化,早晚量血壓及記錄數值。
 
一、什麼是妊娠引起高血壓?
妊娠高血壓是指孕婦因為懷孕而引起高血壓症狀,當測量之血壓收縮壓高於140毫米汞柱或舒張壓高於90毫米汞柱,或是比未妊娠時之收縮壓高30毫米汞柱或舒張壓高15毫米汞柱時,即稱為妊娠高血壓。測量血壓時,兩次間隔至少需要六小時以上較準確。
依症狀分成以下四類:
  1. 妊娠誘發性高血壓:本身無高血壓病史,在懷孕二十週後才發生,收縮壓高於140毫米汞柱或舒張壓高於90毫米汞柱,高血壓症狀於生產後3個月內消失。
  2. 子癇前症:又稱妊娠毒血症,除了高血壓之外,妊娠20週後出現蛋白尿(尿液中含大量蛋白質)及水腫情形。
  3. 子癇症:除了上述症狀(高血壓、蛋白尿與水腫)外,且合併有癲癇(抽搐)發作。
  4. 慢性高血壓:在懷孕前已診斷或發生在妊娠20週之前,收縮壓高於140毫米汞柱或舒張壓高於90毫米汞柱,婦女已經在服用降血壓藥,高血壓持續到產後至少12週。
二、妊娠引起高血壓有那些症狀?
  1. 高血壓症狀,如噁心、嘔吐、頭痛、視力模糊(恐因眼壓升高致視網膜剝離)、頸部僵硬、頭痛(多為前額及枕骨處)。
  2. 依嚴重程度出現蛋白尿、水腫、痙攣。
  3. 其它臨床症狀包括體重增加、上腹疼痛、陰道出血及少尿。
  4. 對胎兒會產生胎動減少、胎兒體重過輕、急性窘迫(胎兒子宮內缺氧)與胎盤早期剝離之影響。
有以上症狀者並不一定是妊娠引起高血壓,若您有上述症狀,請至婦產科門診就醫。
 
三、妊娠引起高血壓要怎麼治療?
  1. 孕前利用子宮動脈血流、母親年齡、身體質量指數、是否曾有妊娠高血壓及免疫疾病等相關因子,早期預測妊娠高血壓,可以及早預防與治療。
  2. 症狀嚴重需住院者,除口服降低血壓藥物外,也會給予硫酸鎂以預防痙攣的發生,此需密集監測血中鎂濃度,並注意是否有副作用產生,如深部肌腱反射過度,呼吸速率減緩及排尿量減少。
  3. 治療方向取決於血壓數值與蛋白尿情形,而分娩時間則須評估孕婦的嚴重程度、妊娠週數及胎兒狀況;若胎兒成熟度足夠,只要及早生產,通常就可以解除危機。
  4. 若胎兒成熟度不足,在孕期中可採支持性療法,使用預防癲癇發作及安胎的藥物。
四、得到妊娠引起高血壓了,要怎麼照護自己?
  1. 飲食控制:
    1. 鼓勵攝取高蛋白飲食(每日約80到90克),可補充尿中流失的蛋白質,例如100克雞胸肉含蛋白質22克,400毫升豆漿含蛋白質13克,盒裝鮮奶310毫升含蛋白質10克等。
    2. 適當補充鈣質(每日至少1000毫克),例如全脂鮮奶1杯240毫升含鈣240毫克,優酪乳1杯240毫升含鈣216毫克,豆漿1杯260毫升含鈣39毫克等。
    3. 飲食上僅需避免太鹹,不必嚴格鹽分或鈉的攝取,長期低鹽飲食會導致低血鈉症。
  2. 鼓勵臥床休息,多採左側臥姿勢,可減輕子宮壓迫下腔靜脈,因而使靜脈回流增加,進而增加全身血液循環、胎盤和腎臟的血流灌注,進一步使血壓下降。
  3. 適當肌肉伸展運動,如簡單的瑜珈動作,每週二至三次,每次三十分鐘,運動前請先諮詢醫師與專業人員。
  4. 觀察胎動變化。
  5. 每天早晚各量一次血壓並做記錄。
  6. 每一至二週做一次產檢,有異常時就應提早就診。
  7. 若病情控制穩定,經醫師評估後,仍可採自然生產方式。
參考資料
  1. 林淑玲(2020).高危險妊娠的護理.於余玉眉總校閱,產科護理學(十版,520-529頁).新文京。
  2. Khedagi, A. M., & Bello, N. A. (2021). Hypertensive disorders of pregnancy. Cardiology Clinics, 39(1), 77–90. https://doi.org/10.1016/j.ccl.2020.09.005
  3. Wilkerson, R. G., & Ogunbodede, A. C. (2019). Hypertensive disorders of pregnancy. Emergency Medicine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37(2), 301–316. https://doi.org/10.1016/j.emc.2019.01.008
     
    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來牛刀小試一下。
    請您試著回答下列問題:
    請您填答護理指導的滿意度
    請登入後才可以評分
    位置
    英文名稱
    Care of Pregnancy Induced Hypertension
    分類
    疾病照護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