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學習重點】
  1. 母體本身的健康狀況、生活習慣、胚胎狀況與有流產史等均是導致自然流產的原因。
  2. 有先兆性流產者,應避免劇烈活動,多臥床休息。
  3. 無論是自然發生的流產或是手術流產,在專業醫師的評估,並在身體狀況以及工作性質許可的狀態下,隔天是可以正常上班的,但要避免提重物。
  4. 流產後的1-2週內會有陰道分泌物,洗澡以淋浴為主,暫勿游泳、泡澡與泡溫泉,以避免感染。
  5. 產婦會因流產而有失落與悲傷的情緒,更應注意心理與精神層面的支持與調適,以重拾信心。
 
一、什麼是自然流產?
「自然流產」俗稱「小產」,據統計自然流產約佔所有妊娠的25%,其中又有80%以上的是發生於懷孕的前12週,發生的原因如下:
  1. 母體健康:高齡(30歲後開始遞增風險)、肥胖、糖尿病、甲狀腺疾病、自體免疫異常、婦科問題與長期服用藥物者。
  2. 生活習慣:接觸菸酒毒品、長期熬夜、在孕期時從事過度勞累或激烈的活動。
  3. 胚胎狀態:著床不正確、染色體異常、胎盤或其他胚胎組織的發育異常。
  4. 其他:食物中毒(受到李斯特菌、弓形蟲和沙門氏菌污染的食物)、過去曾有流產紀錄、長期暴露於化學輻射環境、外力撞擊等有相關。
 
二、常見的自然流產分類有哪些?
  1. 先兆性流產:指懷孕20週以前出現陰道少量出血症狀,經檢查子宮頸未打開且胎兒有心跳。
  2. 不可避免性流產:指懷孕20週以前出現陰道持續出血,且伴隨子宮頸擴張、胎兒無心跳。
  3. 不完全性流產:子宮頸擴張,部分受精產物殘留在子宮內,大多為胎盤組織。
  4. 過期流產:胚胎死亡後6週以上仍未排出子宮,常合併嚴重凝血障礙。
  5. 反覆性流產:又稱習慣性流產,指連續三次或以上的自然流產。
三、常見的治療方式有哪些?
  1. 胎兒狀況正常且有心跳:可繼續懷孕並依狀況使用安胎藥物,但如果症狀加劇,甚至出現發燒感染現象則要考慮終止妊娠。
  2. 如胎兒已無心跳或是有重大畸形:會建議施行流產手術或使用引產的藥物幫助胎兒娩出。
四、照護原則
  1. 先兆性流產者:
    1. 避免劇烈活動,多臥床休息。
    2. 出血時禁止性行為避免引起子宮收縮。
    3. 依醫師指示按時服藥,配合必要之檢查。
    4. 注意個人衛生,使用淋浴以避免感染。
    5. 勿食用刺激性食物,不抽煙、喝酒。
    6. 保持規律生活及情緒平穩。
  2. 經診斷為不可避免的流產、不完全流產、過期流產、習慣性流產,經藥物或手術終止妊娠者:
    1. 無論是自然發生的流產,或是手術流產,經專業醫師的評估,並在身體狀況及工作性質許可的狀態下,隔天是可以正常上班的,但要避免提重物。
    2. 懷孕超過3個月的流產,可能會出現乳房持續腫脹、分泌乳汁的現象,可依需求使用退奶藥物或食物。
    3. 流產後的一個月內應避免高強度的有氧或重訓運動,以免造成拉扯受傷,影響復原情況。
    4. 日常飲食以均衡、清淡飲食為主,可補充維生素與礦物質。
    5. 流產後的1-2週內會有陰道分泌物,所以洗澡以淋浴為主,暫勿游泳、泡澡及泡溫泉,以避免感染。
    6. 產婦會因流產而有失落與悲傷的情緒,所以應注意心理與精神層面的支持與調適,以重拾成為一個母親的自信心。
    7. 流產後1個月應回婦產科門診,經醫師檢查後再計畫懷孕。
參考資料
  1. Devall, A. J., Papadopoulou, A., Podesek, M., Haas, D. M., Price, M. J., Coomarasamy, A., & Gallos, I. D. (2021). Progestogens for preventing miscarriage: A network meta‐analysis.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4). https://doi.org/10.1002/14651858.CD013792.pub2
  2. Eapen, A., Hayes, E. T., McQueen, D. B., Beestrum, M., Ten Eyck, P., & Boots, C. (2021). Mean differences in maternal body mass index and recurrent pregnancy los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 Fertility and sterility, 116(5), 1341-1348. https://doi.org/10.1016/j.fertnstert.2021.06.019
  3. Gaskins , A. J., Hart, J. E., Chavarro, J. E., Missmer, S. A., Rich-Edwards, J. W., Laden, F., & Mahalingaiah, S. (2019). Air pollution exposure and risk of spontaneous abortion in the nurses' health study II. Human Reproduction, 34(9),1809-1817. https://doi.org/10.1093/humrep/dez111
  4. Ghazanfarpour, M., Kashani, Z. A., Pakzad, R., Abdi, F., Rahnemaei, F. A., Akbari, P.A., & Roozbeh, N. (2021). Effect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 on abor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pen Medicine, 16(1), 1628-1641.https://doi.org/10.1515/med-2021-0384
  5. Jacob, L., Gerhard, C., Kostev, K., & Kalder, M. (2019). Association between induced abortion, spontaneous abortuin,and infertility respectively and risk of psychiatric disorders in 57,770 women followed in gynecological practices in Germany.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251,107-113. https://doi.org/10.1016/j.jad.2019.03.060
    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來牛刀小試一下
    請您試著回答下列問題:
    請您填答護理指導的滿意度
    請登入後才可以評分
    位置
    英文名稱
    Care of Spontaneous Abortion
    分類
    疾病照護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