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學習重點】
  1. 執行親子同室可盡早使父母親和新生兒互動並建立親密關係。
  2. 在親子同室的過程中,父母親可以學習照護新生兒技巧,並了解彼此的習性。
  3. 親子同室的單位謝絕有呼吸道症狀及傳染性疾病之家屬進入。
  4. 避免獨留新生兒在病室內,並且經常保持病室內燈光充足,以隨時觀察新生兒的膚色變化。

一、什麼是親子同室?
指新生兒出生後4小時內,安排新生兒、母親及家庭成員住在同一房間一起接受照護。
 
二、親子同室優點:
  1. 早期建立親子關係:親子同室的過程中可以增加父母親與新生兒互動的機會,建立親密結合感,促進親子關係建立,增加家庭凝聚力。
  2. 了解新生兒的生活習性:藉由親子同室,父母親可以隨時觀察到新生兒的睡眠、飲食與排便等習性;以家庭為中心的照顧,有利於返家後對於新生兒日常作息安排的參考。
  3. 學習育嬰的技巧:親子同室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會於母親床邊指導並協助餵奶、換尿布、量體溫與育嬰的技巧、評估新生兒異常狀況及緊急處理方法等,不僅父母親可以直接參與新生兒照顧,且有更多機會提早熟悉與練習。
  4. 增進父母親的自信心與成就感:藉由直接參與照顧新生兒的機會,體會到為人父母親的喜悅與樂趣,有助於自信心與成就感產生。
  5. 提高純母乳哺育率並學習觀察新生兒飢餓表徵:母親隨時可以依新生兒需要,隨時提供哺餵母乳,不必來回奔波於病房與嬰兒室之間,藉由新生兒增加吸奶的次數,讓母親有更多機會練習以乳房直接哺餵新生兒,可以減少返家後哺餵母乳的困擾以提升自信心,提升純母乳哺餵成功率。
  6. 透過親子同室,可以讓父母親提早開始規劃家庭運作模式,了解新生兒照護方面是父母親雙方的責任。

三、執行方式:
  1. 新生兒出生後,由兒科醫師進行身體檢查,若寶寶健康狀況良好,即可推送至母親床邊執行親子同室。
  2. 不論單人房、雙人房或是四人房皆可執行親子同室。
  3. 鼓勵執行24小時的親子同室,每日早上八點推回嬰兒室洗澡,並由兒科醫師做身體評估,若無問題就可以將嬰兒送回母親床邊。
  4. 任何特殊狀況,包括母親產後出血或新生兒黃疸、血糖不穩等症狀,可隨時停止執行親子同室,將新生兒送回嬰兒室。

四、注意事項:
  1. 接觸新生兒之前、後請先洗手。
  2. 如家屬有咳嗽、感冒及傳染性疾病情形,謝絕進入親子同室的單位。
  3. 執行親子同室期間,新生兒須隨時在視線範圍內,如有事離開或如廁時,請您將新生兒交由護理人員照護,勿將新生兒獨自留在病房內。
  4. 鼓勵執行親子同室,但勿與新生兒同床,以避免發生跌落或新生兒窒息等情形。
  5. 推送嬰兒時,請務必將嬰兒推床擺平,勿抬高床頭推送,避免因操作錯誤對新生兒造成傷害。
  6. 夜間檢查新生兒膚色時,應注意光線是否足夠,寶寶膚色應維持粉紅色且溫暖;若出現嘔吐或唇色發黑時,請立即通知婦產科或嬰兒室護理人員前往處理,同時將新生兒側躺,拍打背部,可刺激寶寶呼吸,並盡速將新生兒送回嬰兒室。

參考資料
  1. 王瓊琦、鄭雅如、許玫琪(2020)‧ 提升24小時親子同室率和改善純母乳哺餵之研究-以母嬰親善醫院為例 ‧ 健康促進研究與實務,3(2),1-10。https://doi.org/10.29442/HPRP.202007_3(2).0001
  2. 胡曉玲、王美珍、陳俐伶、李易靜(2020)‧ 提升產後病房護理人員親子同室護理指導成效 ‧ 源遠護理,14(2),48-54。https://doi.org/10.6530/YYN.202007_14(2).0006
  3. 鄭雪玉、洪志秀(2020)‧ 親子同室執行之挑戰與策略‧長庚護理,31(2),173-180。 https://doi.org/10.6386/cgn.202006_31(2).0003
  4. Peñacoba, C., & Catala, P. (2019). Associations between breastfeeding and mother–infant relationships: a systematic review. Breastfeeding Medicine, 14(9), 616-629. https://doi.org/10.1089/bfm.2019.0106
    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來牛刀小試一下。
    請您試著回答下列問題:
    請您填答護理指導的滿意度
    請登入後才可以評分
    位置
    英文名稱
    Rooming-in nursing
    分類
    健康促進/保健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