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何謂子宮脫垂?
子宮是藉由骨盆底肌肉以及韌帶固定於骨盆腔內,當這些支持組織發生鬆弛或斷裂,會導致子宮喪失支持力量,而漸往陰道內下墜,甚至脫垂到陰道口外,稱為子宮脫垂。
二、分類:
- 第一度:子宮脫垂到陰道中,子宮頸約位於陰道一半。
- 第二度:子宮體脫垂到陰道中,子宮頸未突出陰道外,稍微咳嗽即可在陰道口看到子宮頸。
- 第三度:子宮體仍在陰道中,但子宮頸已突出於陰道口。
- 第四度:整個子宮和子宮頸都突出於陰道口外,整個陰道也由內向外翻出。
三、症狀:
子宮脫垂輕者可能沒有任何症狀,隨著嚴重度增加可能出現背痛、骨盆腔壓迫感、下腹下墜感、性交不快等不適症狀,甚至伴隨膀胱或直腸膨出等問題。
有以上症狀者並不一定是子宮脫垂,若您有上述症狀,請至
婦產科門診就醫。
四、治療:
- 凱格爾式運動:症狀輕微者,鼓勵進行骨盆肌肉加強運動,即先緊縮陰道和會陰部肌肉數秒,然後放鬆肌肉組織,反覆交替數次,可任何時間進行。(延伸閱讀:產後運動)
- 手術療法:效果比較好,當子宮脫垂到第三、四度時,建議行子宮摘除、陰道修補及懸吊術等手術。
- 保守療法:不適合做手術的病人,如:懷孕、產後、老年人等,可藉助子宮托來支撐下垂的子宮。
五、居家注意事項:
- 維持會陰部的清潔,避免陰道灌洗。
- 避免單手提超過五公斤的重物,避免長時間蹲姿及避免用力解便。
- 注意異常出血,正常應少量淡紅色或暗紅色分泌物,若出血量與月經量相當則應回診。
- 泡盆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 術後若有發高燒及異常分泌物時即應返診,若無異常則依醫囑返診。
參考資料
- 王淑芳等(2017).婦科常見疾病.於高美玲總校閱,實證產科護理(八版,827-830頁).華杏。
- 李和惠、林麗秋(2016).生殖系統疾病病人之護理評估.於馮容芬等著,內外科護理學(七版,908-910頁).華杏。
- Rogers, R. G., Fashokun, T. S., Brubaker, L., & Eckler, K. (2020). Pelvic organ prolapsed in women : Epidemiology , risk factor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management. Retrieved from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pelvic-organ-prolapse-in-women-epidemiology-risk-factors-clinical-manifestations-and-man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