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是C型肝炎?
C型肝炎是指肝臟受到C型肝炎病毒感染而引起的肝細胞發炎,大都症狀輕微或無症狀,嚴重度可從不明顯的症狀,到會引發致命情況的猛爆性肝炎。感染C型肝炎病毒後,肝功能異常3~6個月以上,有70~80%病人演變成慢性肝炎,25~30年後約有20%會進展成肝硬化。由於C型肝炎病毒突變率高,因此目前尚未發展出疫苗可預防。
二、C型肝炎病毒的傳染途徑:
C型肝炎是經由血液及體液感染,性行為傳染及母子間的垂直傳染機率較B型肝炎低。過去台灣感染C型肝炎的主因為輸血,民國81年7月起,捐血中心開始有C型肝炎抗體篩檢,故因輸血引起的C型肝炎已大幅減少。此外亦可經由血液透析、母子傳染、刺青、穿耳洞、針灸、共用牙刷、刮鬍刀或針頭等途徑感染C型肝炎。
三、C型肝炎會有哪些症狀:
感染C型肝炎症狀通常不明顯,約只有20-30%病人可能出現發燒、疲倦、厭食、隱約腹部不適、上腹脹、噁心、嘔吐或黃疸(皮膚和眼白成黃色、尿液顏色深呈茶褐色)等相關症狀。因此只有抽血檢驗C型肝炎抗體,才能確定是否感染C型肝炎。
有上述症狀者並不一定就是C型肝炎,若您有上述症狀,請至胃腸肝膽科門診就醫。
四、C型肝炎的治療:
C型肝炎可由抽血檢驗肝功能和C型肝炎抗體,確知是否感染C型肝炎,必要時可藉由血清C型肝炎病毒量檢查,評估是否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中央健康保險署自民國92年10月起推動「全民健康保險加強慢性B型及C型肝炎治療計畫」,將C型肝炎干擾素(Interferon)合併抗病毒藥物雷巴威林(Ribavirin)治療納入健保給付,另自106年1月24日起推動「C 型肝炎全口服新藥健保給付執行計畫」,並於108年1月1起,放寬C型肝炎全口服新藥健保給付對象條件,依據臨床經驗顯示此藥物療程短,約12~24週,副作用低,治療效果佳。可與您的主治醫師討論是否符合治療申請條件。
五、居家自我保健原則:
- 要有充足的休息與睡眠、生活作息規律,避免熬夜、抽菸、喝酒。
- 避免多重性伴侶者,並採安全性行為,如正確使用保險套。
- 避免共用牙刷、指甲剪、刮鬍刀等衛生用具。
- 勿亂服中、草藥秘方及成分不明的藥,以免造成肝臟負擔。
- 避免不必要的輸血,打針、紋身、針灸、穿耳洞。
- C型肝炎帶原者不可以捐血。
- 定期至胃腸肝膽科門診追蹤,由醫師評估並診治,決定追蹤肝功能及超音波檢查時程,以早期發現肝臟的異常變化。
參考資料
-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2019,2月10日).急性病毒性C型肝炎.取自https://www.cdc.gov.tw/Uploads/files/201901/510ebe07-534c-41e9-9ba7-e2e91811879f.pdf
- Koman, D. (2018). Increasing hepatitis C virus knowledge through an evidence-based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 Gastroenterology Nursing, 41(2), 95-102. doi: 10.1097/sga.0000000000000310
-
Surjadi, M. (2018). chronic hepatitis C screening,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update in the age of direct-acting antivirals. Workplace Health & Safety, 66(6), 302-309. doi: 10.1177/2165079917751479
-
Williams, S. A. (2018). Nursing interventions on medication adherence during hepatitis C treatment: Application of self-regulation model. Gastroenterology Nursing, 41(6), 525-531. doi: 10.1097/sga.0000000000000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