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學習重點】
- 執行骨盆牽引前須先排空膀胱以及在下背部熱敷約15-30分鐘。
- 過程中,床尾需搖高45度,膝到踝部須與地板平行,且不可隨意中斷牽引。
- 牽引治療完成後,需平躺,膝下墊枕頭休息15-20分鐘。
一、什麼是骨盆牽引?
牽引是在兩個相反的方向對身體施予拉力,藉著重力,對骨盆施予拉力,拉長及放鬆脊椎旁之肌肉與韌帶,使椎骨間隙變大,同時將腰椎間節面拉開,讓突出的椎間盤縮回,減輕椎間軟骨、骨刺或是發炎組織對神經的壓迫。目的為減輕疼痛、預防與矯正畸形、治療與固定骨盆處骨折問題,並預防背部與下肢肌肉痙攣萎縮。
二、適應症:
下背痛、關節炎、椎間盤突出、脊椎狹窄、骨盆骨折、脊椎壓迫性骨折或者矯正脊柱側彎等。
三、治療前準備:
- 先予下背部熱敷約15-30分鐘。
- 解小便排空膀胱、平躺於床上進行牽引。
- 進食前一小時以上或進食後兩小時較適合牽引。
四、步驟:
- 將牽引帶穿戴在骨盆上,再與牽引裝置相接,牽引重量依病人病情及體重而決定,一般牽引重量是體重的四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 協助床尾搖高45度,膝到踝部須與地板平行,所有牽引裝置均需懸空,並妥善固定,以防鬆脫,請勿觸碰任何物體(如:床尾或地面),以免增加摩擦力而影響牽引效果,維持牽引繩索在滑輪軌道內,且不可隨意中斷牽引(如下圖)。

- 醫護人員會記錄每次牽引的重量,作為治療準則。
- 牽引過程中若有疼痛或不適,請即時通知醫療人員處理。
五、治療後照護原則:
- 平躺,膝下墊枕頭休息15-20分鐘。
- 上下床時應藉臀部移動身體,並用雙手支撐身體的重量,動作力求平穩。
- 須注意腳跟牽引帶包裹處之皮膚完整性與下肢血液循環。
- 請保持適當體重及愉快的心情。
參考資料
- 王桂芸、馮容芬、丘周萍(2019).肌肉骨骼系統疾病與護理.於王桂芸、劉雪娥、馮容芬總校閱.新編內外科護理學(六版下冊,1547-1552頁).永大。
- 林貴滿(2021).肌肉骨骼系統病人的護理.於李皎正總校閱.內外科護理技術(九版,413-415頁).華杏。
- 翁淑娟(2021).骨骼肌肉系統功能障礙之護理.於李皎正總校閱.內外科護理技術(九版,340-352頁).新文京。
- 馮容芬(2018).肌肉骨骼系統之護理.於劉雪娥總校閱.成人內外科護理下冊(七版,555-558頁).華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