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學習重點】

  1. 肢體活動能促進血液循環,預防肢體攣縮變形。
  2. 肢體活動能維持關節活動度和肌肉力量。
  3. 執行肢體活動時要漸進式增加活動次數及範圍。
  4. 關節處有打針或是有洗腎管路時,就不要執行活動

 

一、什麼是肢體活動?

肢體活動分為主動性運動(自己活動),以及被動性運動(由他人或儀器協助活動,例如:床上腳踏車…等)

 
二、為什麼要做肢體活動?

肢體活動能夠促進血液循環、預防肢體攣縮變形,維持關節活動度和肌肉力量。

  1. 住在加護病房病人因為疾病或是病情治療需要,通常只能臥床休息,例如:中風造成肢體無力、嚴重的創傷造成全身癱瘓、長時間使用鎮靜安眠藥物的病人。
  2. 長時間沒辧法正常活動身體或四肢,關節無法達到最大角度的伸展,就容易造成關節攣縮變形、肌肉無力。
三、做肢體活動前要準備什麼?
  1. 向病人說明做運動的目的及重要性,讓病人願意配合。
  2. 對於能稍微自行活動的病人,鼓勵自己活動。
  3. 執行肢體活動前就有肌肉痙攣或阻力時,就不要強迫執行,可以先熱敷(即手背摸到也不會覺得燙的溫度)或等肌肉放鬆後再緩慢進行。
四、肢體活動如何進行?

可以分為上肢關節(例如:手指、手腕、手肘、肩膀)及下肢關節(例如:腳趾、足踝關節、膝關節、髖關節),總共8個關節,每天執行1至2次,每次每一個關節執行10-20次。

  1. 上肢關節活動    
    1. 手指:
      1. 屈曲及伸展:將手指彎曲成握拳狀,再向手指打開伸展(圖一)
        5ce5c8667d799ce2f479752b3ddca5dd.png
        圖一    手指屈曲及伸展    
      2. 外展及內收:分別打開病人的指頭,再回到原位。(圖二)
        a0a161773e5edf9e235035a3299559d4.png
        圖二    手指外展及內收
    2. 手腕:
      1. 屈曲及伸展:一手支托病人前臂,另一手將病人手腕向前臂方向彎曲再伸直。(圖三)
        36bf2a401e2b97bca0990608d3c71dda.png
        圖三    手腕屈曲及伸展
      2. 旋轉:將手部上、下、左、右方向進行旋轉運動。
    3. 手肘:
      1. 屈曲及伸展:一手握住病人上臂,另一手支托病人手腕,向上臂方向彎曲後再伸直。(圖四)
        c6d57bfa9ac02f936164b4e66216c0cd.png
        圖四    手肘屈曲及伸展
      2. 內外旋轉:將前臂向內及向外旋轉。(圖五)
        c9fa1250325c31124949b42729a2774a.png
        圖五    手肘內外旋轉
    4. 肩膀:
      1. 水平外展及內收:將病人手臂水平往外打開90度,再到身體側面,接著抬高病人手臂越過前胸內收90度。(圖六)
        b5cf1093f8827b42d05132ea10457a45.png
        圖六    肩膀水平外展及內收
      2. 向前伸展及屈曲:將病人手臂向前向上舉至耳朵旁邊,再放回原位。(圖七)
        49ead1a6baddbe1e88f525edd8679fcb.png
        圖七    肩膀向前伸展及屈曲
      3. 旋轉:一手支托於病人肩部,另一手放置前臂協助肩部旋轉。
  2. 下肢關節活動
    1. 腳趾:將病人五個腳趾頭彎曲,再打開來伸展。
    2. 足踝關節:
      1. 屈曲及伸展:一手握住病人腳背,另一手扶住小腿,將病人腳背向上彎曲後再伸直。(圖八)
        09c94201688e813d0d81ad3dc6876586.png
        圖八    足踝關節屈曲及伸展
      2. 內轉及外轉:一手固定病人足踝,轉動腳,讓脚掌朝內轉及向外轉。
    3. 膝關節:
      1. 屈曲及伸展:一手握住病人小腿,一手扶住大腿近膝蓋下方,將腳彎曲後再伸直。(圖九)
        029d8cb132085f7430d1a1a2751446b8.png
        圖九    膝關節及髋關節屈曲及伸展
    4. 髋關節:
      1. 屈曲及伸展:一手握住病人小腿,一手扶住大腿近膝蓋下方,將腳彎曲後再伸直。(圖九)
      2. 外展及內收:操作者站在側邊,一手支托病人小腿,另一手支托在膝蓋下方,將腿向外打開45度後,再放回原位。(圖十)
        9846845ffd0e6f362fad19ad1d9baa1c.png
        圖十    髋關節外展及內收
五、做肢體活動該注意什麼?
  1. 所有的動作都要緩慢溫和的執行,同時要觀察病人的反應,可以漸進式增加活動次數及範圍,若疼痛無法忍受就要暫停執行。
  2. 操作者要支托病人兩端的關節處,從身體指(趾)關節開始往軀幹近端關節進行。
  3. 以關節為一個單位,每做完一個關節,再做下一個關節。
  4. 執行活動的關節處有打針、手術傷口或是有洗腎管路時,就不要執行活動。
  5. 操作者幫病人執行運動時,要和施做運動的部位站在同一側且執行時要盡量靠近自己的身體,避免消耗體力。

 

參考資料

  1. 刁于純(2019).四肢肢體活動介入方案對長期呼吸器依賴病人之成效.臺灣大學護理學研究所學位論文,1-103。https://doi.org/10.6342/NTU201903619
  2. 王筱珮、羅美芳.(2019).重症後虛弱症.台灣醫學,23(4),513-521。https://doi.org/10.6320/FJM.201907_23(4).0013
  3. 張秀霙、謝秀容(2020).運用早期復健運動協助一位自發性顱內出血年輕病人之加護照護經驗.台大護理雜誌,16(2),88-99。https://doi.org/10.6740/NTUHJN.202007_16(2).0009
  4. Stripari, S. D.,Tamires, T. G., Claudia, L. A., Murilo, Z. L., Aretha, F. Mayara, P. Neri, P. C., Priscila, A. & Carolina F. (2020). Impact of a progressive mobility program on the Functional status, Respiratory, and Muscular systems of ICU Patients: A Randomized and Controlled Trial. Critical Care Medicine, 48(4), 491-497. https://doi.org/10.1097/CCM.0000000000004181
  5. Wang, J., Ren, D., Liu, Y., Wang, Y., Zhang, B., & Xiao, Q. (2020). Effects of early mobilization on the prognosis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y, 110, 103708. https://doi.org/10.1016/j.ijnurstu.2020.103708
  6. Zang, K., Chen, B., Wang, M., Chen, D., Hui, L., Guo, S., Ji, T., & Shang, F. (2020). The effect of early mobilization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 meta-analysis. Nursing in Critical Care, 25(6), 360-367. https://doi.org/10.1111/nicc.12455 
    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來牛刀小試一下
    請您試著回答下列問題:
    請您填答護理指導的滿意度
    請登入後才可以評分
    位置
    英文名稱
    Physical Activity of the Patient in ICU
    分類
    檢查/治療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