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學習重點】
- 臥床病人無法自己執行肢體活動,故床上活動需透過他人協助,以完成臥姿更換及肢體適當擺位。
- 肢體擺位能幫助病人身體的重量平均分布,減少疼痛及壓力性損傷產生。
- 皮膚已經產生壓瘡的部位,不要再次受到壓迫。
- 如果病人身上有傷口或引流管,要隨時注意及檢查,避免引流管被拉扯或是壓在身體底下。
一、什麼是肢體擺位與翻身呢?
是指臥床病人無法自己執行肢體活動,故床上活動需透過他人協助,以完成臥姿更換及肢體適當擺位,確實維護病人舒適。
二、什麼時候需要協助肢體擺位與翻身呢?
加護病房的病人因為疾病(例如中風造成肢體無力、嚴重的創傷造成全身癱瘓…等),或是因為病情治療上(例如:長時間使用鎮靜安眠藥物的人等)通常只能臥床休息活動能力下降,就需要協助肢體擺位與翻身。
三、協助肢體擺位與翻身的重要性:
- 翻身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皮膚、肌肉長時間受壓,預防皮膚受傷。
- 肢體擺位能幫助病人身體的重量平均分布,減少疼痛及壓力性損傷產生,並且能夠協助肢體維持正常的姿勢,預防肢體攣縮變形。
三、什麼情況不需要協助肢體擺位與翻身呢?
- 能夠自己活動的人。
- 檢查治療後需要平躺,不可以翻動的病人,例如:腰椎穿刺、腎臟穿刺、心導管檢查等。
四、加護中心協助肢體擺位與翻身的照護原則:
翻身擺位時,由護理師協助您兩人為一組,可以確保病人安全及避免操作者受傷,原則上每2~3小時翻身一次。
- 協助肢體擺位與翻身前:
- 皮膚已經產生壓瘡的部位,不要再次受到壓迫,例如:尾骶骨(脊椎骨的最下端,靠近臀部中間骨頭部分)已經有壓瘡就不可以平躺。
- 灌食後半小時內不要翻身,以免造成病人嘔吐。
- 翻身前要確認病床輪子已固定,以避免滑動;床頭放平、床欄放下並調整床的高度以適合翻身人員。
- 床頭放平、床欄放下並調整床的高度以適合翻身人員。
- 協助肢體擺位與翻身時:
- 不要用拖或拉的方式移動病人,避免病人的皮膚被摩擦受到傷害。
- 可依照病人的狀況,協助背部拍痰、按摩及關節的活動。
- 如果病人身上有傷口或引流管,要隨時注意及檢查,避免引流管被拉扯或是壓在身體底下。
- 檢查病人骨突處的皮膚是否完整、皮膚是否有變紅或是破皮,例如:耳朵、足跟等(圖一、圖二)。

圖一 病人平躺容易壓傷的部位

圖二 病人側躺容易壓傷的部位
- 協助的過程要隨時注意病人表情,動作要緩慢、輕柔,並注意身體保暖及個人的隱私。
- 協助肢體擺位與翻身後:
- 翻身擺位後的角度,要讓身體能夠平均支撐各部位的重量。
- 可以使用小毛巾捲軸讓病人握住,或是使用氣墊床、脂肪墊、L型枕等工具,減輕身體的壓力,避免壓瘡形成。
- 可以使用柔軟的枕頭,或是用床單、棉被、靠墊、坐墊等支拖肢體,以避免壓瘡形成。
- 可依照病人的情況,使用枕頭或垂足板支托足底,預防垂足發生。
- 保持病人衣服、床單平整,可以減少皮膚受壓而破損。
- 離開病床時一定要記得將床欄拉起來,避免病人滑落。
五、如何協助病人翻身擺位?
- 洗手,先向病人解釋。
- 準備一般枕頭三~四個及數個小毛巾捲軸(圖三)。

圖三 準備用物
- 執行肢體擺位:
- 平躺(圖四):

圖四 平躺
- 頭與脊椎成一直線,頭下置一個小枕頭。
- 手臂放身體兩側,手掌朝下且用布捲或小枕頭墊高,可利用布捲讓病人雙手握住(圖五)。
- 兩腿伸直,膝蓋下方至小腿肚以一枕頭支托,保持足跟懸空,避免壓瘡。
- 讓腳趾向上伸直,可以用垂足板或枕頭頂住,預防垂足發生。
- 拉平床單,拉上床欄。

圖五 讓病人握布捲
- 協助左側躺時(圖六、圖七):

圖六 左側躺

圖七 左側躺
- 檢查身上的管路,在翻身時有足夠的長度不會被拉扯。
- 把病人右手放在腹部,並將右腳膝蓋彎曲。
- 站在病人左邊的操作者,一手扶住病人肩膀,另一手扶在髖關節,與站對側的操作者一起出力,將病人轉向左側。
- 檢查病人背部皮膚,並可以同時幫病人拍痰或做背部按摩。
- 在背後放置一個枕頭(或使用30度枕頭),讓病人輕靠在上面,並讓尾骶骨處騰空,避免受壓,將病人右手自然放在枕頭上,或是環抱在胸前。
- 將病人左邊肩膀往外提,避免被身體壓到,左手也可以用小枕頭墊高(圖八)。

圖八 以小枕頭支托手部
- 可利用布捲讓病人雙手握住。
- 兩腳保持伸直,並且在兩腳小腿處以枕頭墊高,讓兩腳足踝不會壓在床墊上,兩腳中間可以用枕頭分開(圖九)。

圖九 兩腳中間用枕頭分開
- 使用布捲置放於病人左耳後,避免耳朵受壓(圖十)

圖十 以小毛巾捲軸放在病人耳朵後面
- 擺好姿勢後要檢查病人身體各部位是不是有受壓且姿勢是舒服的。
- 將床單拉平整、床欄拉起。
- 協助右側躺時:
- 檢查身上的管路,在翻身時有足夠的長度不會被拉扯。
- 把病人左手放在腹部,並將左腳膝蓋彎曲。
- 站在病人右邊的操作者,一手扶住病人肩膀,另一手扶在髖關節,與對側的操作者一起出力,將病人轉向右側。
- 檢查病人背部皮膚,並可以同時幫病人拍痰或做背部按摩。
- 在背後放置一個枕頭(或使用30度枕頭),讓病人輕靠在上面,並讓尾骶骨處騰空,避免受壓,將病人左手自然放在枕頭上,或是環抱在胸前。
- 將病人右邊肩膀往外提,避免被身體壓到,右手也可以用小枕頭墊高。
- 可利用小毛巾捲軸讓病人雙手握住。
- 兩腳保持伸直,並且在兩腳小腿處以枕頭墊高,讓兩腳足踝不會壓在床墊上,兩腳中間可以用枕頭分開。
- 使用小毛巾捲軸放在病人右耳後面,避免耳朵受壓。
- 擺好姿勢後要檢查病人身體各部位是不是有受壓且姿勢是舒服的。
- 將床單拉平整、床欄拉起。
參考資料
- Gopala Krishna Alaparthi , Aishwarya Gatty , Stephen Rajan Samuel ,and Sampath Kumar Amaravadi, (2020). Effectiveness, Safety, and Barriers to Early Mobilization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Critical Care Research and Practice, 2020, 7840743. https://doi.org/10.1155/2020/7840743
- Cakmak, A., Ince, D. I., Saglam, M., Savci, S., Yagli, N. V., Kutukcu, E. C., Arikan, H. (2019). Physiotherapy and Rehabilitation Implementation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A Survey Study. Turkish Thoracic Journal, 20(2), 114-119. https://doi.org/10.5152/TurkThoracJ.2018.18107
- Ferreira, D. D. C., Marcolino, M. A. Z., Macagnan, F. E., Plentz, R. D. M., & Kessler, A. (2019). Safety and potential benefits of physical therapy in adult patients on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support: a systematic review. Revista Brasileira de terapia intensiva, 31(2), 227–239.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649220/
- Kottner, J., Cuddigan, J., Carville, K., Balzer, K., Berlowitz, D., Pittman, J. (2019).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ressure ulcers/injuries: The protocol for the second update of the internatio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2019. Journal of tissue viability, 28(2), 51-58. https://doi.org/10.1016/j.jtv.2019.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