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是「肌筋膜疼痛症候群」?
為一種肌肉軟組織疼痛狀況,因肌肉過度疲勞、發炎或受損等原因,而導致肌肉軟組織疼痛的狀況,稱為肌筋膜疼痛症候群。
二、肌筋膜疼痛症候群誘發因子?
操持家務者、從事勞動工作者、長時間固定姿勢或姿勢不良、外傷、抽菸、體重過重、維他命不足、內分泌失調者容易發生肌筋膜疼痛症候群。此外,情緒因素、工作壓力及不好的睡眠習慣也是高危險因子。
三、常見的症狀有哪些?
身體某些特定部位按壓時會特別疼痛,疼痛甚至轉移到別的地方,有問題的部位可摸到肌肉緊縮僵硬,緊繃的肌肉內有一處激痛點,按壓激痛點會產生別處肌肉的傳導痛,激痛點可能產生局部抽搐反應,肌肉軟組織活動範圍受限制。
有上述症狀並不一定是肌筋膜疼痛症候群,若您有上述症狀,請至過敏免疫風濕科門診就醫。
四、常見的治療方式有哪些?
- 矯正誘發因子:
- 適時地給予肌肉休息的時間,避免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矯正不良姿勢。
- 戒菸、維持正常體重,適當補充維他命。
- 維持穩定情緒、適當紓解壓力,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
- 藥物治療:
- 肌肉鬆弛劑、消炎止痛藥、類固醇、激痛點注射止痛藥物。
- 服用鐵劑、維他命B、C和葉酸。維他命能增加新陳代謝,增加肌肉能量,一旦肌肉獲得足夠的能量就比較不會疲累,也就比較不會產生酸痛。醫師建議服用的大多數是水溶性維他命,此種維他命在人體四個小時就代謝出體外。
- 抗焦慮劑、抗憂鬱劑、抗組織胺、安眠藥。
- 復健治療:冷熱敷、超音波、針灸、激痛點指壓、肌筋膜放鬆術、肌肉伸展運動和肌肉訓練運動。
- 復健治療:冷熱敷、超音波、針灸、激痛點指壓、肌筋膜放鬆術、肌肉伸展運動和肌肉訓練運動。
五、照護原則:
- 要保持愉快的心情及良好的睡眠,睡眠差可依醫囑使用少量的安眠藥,且配合治療。
- 維持適當的體重,以減少肌肉關節的負擔。
- 要培養正確的姿勢,以紓解對肌肉的壓力。
- 計劃性、漸進式的活動,以改變或增加肌肉的張力,維持固定的運動習慣,每星期至少三次從事會流汗的運動,以增進肌肉的新陳代謝,像游泳、散步、快走、有氧舞蹈,都是很好的運動。
- 飲食方面應多攝取富含葉酸、鐵、維他命B及維他命C的食物。
- 葉酸來源多存在於綠色的蔬果中,以及在酵母、香蕉、蘆筍、柑橘類、鳳梨、乾果、向日葵籽、牛肝、雞肝之中都有很高的含量。
- 鐵量高的食物包括:紅肉類、葡萄、蘋果及內臟等;維他命B多存在雞蛋、肉類等。
- 富含維他命C的食物則包括:深綠色蔬菜、橘類水果等。
參考資料
- Cao, Q. W., Peng, B. G., Wang, L., Huang, Y. Q., Jia, D. L., Jiang, H., Lv, Y., Liu, X. G., Liu, R. G., Li, Y., Song, T., Shen, W., Yu, L. Z., Zheng, Y. J., Liu, Y. Q., & Huang, D. (2021). Expert consensus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myofascial pain syndrome.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9(9), 2077-2089. https://doi.org/10.12998/wjcc.v9.i9.2077
- Barbero, M., Schneebeli, A., Koetsier, E., & Maino, P. (2019). Myofascial pain syndrome and trigger points: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musculoskeletal pain. Current Opinion In Supportive and Palliative Care, 13(3), 270-276. https://doi.org/10.1097/spc.0000000000000445
- Fernández-de-Las-Peñas, C., & Nijs, J. (2019). Trigger point dry needling for the treatment of myofascial pain syndrome: current perspectives within a pain neuroscience paradigm. Journal of Pain Research, 12, 1899-1911. https://doi.org/10.2147/JPR.S154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