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學習重點】
- 多發性肌炎會出現對稱性肌肉無力。
- 藥物治療以類固醇及免疫抑制劑為主。
- 應遵照醫囑,配合服藥並定期回診就醫。
一、什麼是多發性肌炎?
多發性肌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好發於40~60歲,女性比男性多。主要是自體免疫抗體攻擊肌肉組織及其他器官,而使身體全身肌肉產生發炎情形。然而,引發自體免疫抗體產生的原因,目前仍未確知。
二、常見的症狀有哪些?
- 主要侵犯對稱性的上、下肢肌肉,如雙上臂與雙大腿出現肌肉無力,有時會合併肌肉酸痛。早期因下肢受侵犯,出現上下樓梯困難或由椅子站起時困難,而上肢受侵犯時,手舉高困難無法執行梳頭髮等動作,頸部肌肉受侵犯時,早上起床時頭則無法抬離枕頭。
- 全身無力、倦怠及體重減輕。
- 少數病人則有咀嚼、吞嚥困難,甚至呼吸困難。
- 心臟若受到侵犯,可能造成心律不整、心臟衰竭、心包膜炎等症狀。
- 約有一半病人肺功能檢查出現異常現象,部份病人則出現肺部纖維化情形。
有上述症狀並不一定是多發性肌炎,若您有上述症狀,請至過敏免疫風濕科就醫。
三、常見的治療方式有哪些?
治療方式以類固醇及免疫抑制劑(滅殺除癌錠Methotrexate、移護寧Azathioprine、環孢素Cyclosporine)藥物治療為主,其作用是抑制發炎及免疫反應。經研究指出免疫調節藥物(睦體康Myfortic、山喜多Cellcept)的使用,針對併發間質性肺炎病人,是有好處的;使用生物製劑(莫須瘤Rituximab)亦能有效控制疾病活性並改善症狀。
四、照護原則:
- 急性期之發炎現象易造成肢體無力及行走困難,必須預防跌倒。
- 當急性期肌肉疼痛或無力時,不宜做激烈運動,可藉由他人幫忙做關節運動及肌肉的被動運動,避免病人自我過度做肌肉收縮運動而造成發炎。
- 因肺纖維化而呼吸困難的病人,應維持充足休息,視需要使用氧氣,依病人體力分配休息和活動的時間。
- 食道肌肉受影響,可能產生吞嚥困難情形,進食時最好採坐姿,降低被食物嗆到之機會,避免產生吸入性肺炎。
- 於症狀穩定的時期,應規律執行有氧運動,以增加肌力及活動耐力。
- 配合醫囑,按時服藥,定時返診。
參考資料
- 吳紋綺、廖顯宗(2019).多發性肌炎和皮肌炎的診斷及治療.臨床醫學月刊,83(3),174-183。https://doi.org/10.6666/ClinMed.201903_83(3).0030
- Long, K., & Danoff, S. K. (2019).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in polymyositis and dermatomyositis. Clinics in Chest Medicine, 40(3), 561-572. https://doi.org/10.1016/j.ccm.2019.05.004
- Haque, A., Cox, M., Sandler, R., & Hughes, M. (2020). A systematic review of internet‐based information on dermatomyositis and polymyosit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heumatic Diseases, 23(12), 1613-1618. https://doi.org/10.1111/1756-185x.13929
- Sarwar, A., Dydyk, A., & Jatwani, S. (2022). Polymyositis. Retrieved 18 February 2022, from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563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