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腔衛生與保健之目的:
口腔是人體重要器官,也是消化系統裡的第一道關卡,口腔的衛生會影響進食、吞嚥、語言、臉部美學和社交互動,甚至增加慢性病的罹患率。近年來研究指出,口腔疾病是慢性病的元兇,如牙周病會影響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也會增加心臟病、中風、吸入性肺炎等罹患風險。口腔問題亦會危及生活品質,如慢性口腔疼痛,易併發營養不良、口臭、言語問題;加上缺牙、牙齒走位、染色,甚至會影響自尊。因此,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口腔健康為全身健康之本」的口號。
二、如何做好口腔衛生與保健:
保持牙齒健康、預防蛀牙、減少牙周病之發生,是做好口腔衛生與保健最有效的方法。護牙有三大原則:
- 攝取均衡營養:均衡的營養能夠促進牙齒成長,減少口腔問題發生,例如蛋白質,脂溶性維生素:A、D、E、K,水溶性維生素:C、B群,各類礦物質:鈣、鎂、磷、鐵等,都證實可以維護牙齒健康、預防牙周病。其中維生素D可藉由曝曬陽光而合成,其它營養素則可由日常均衡飲食中攝取。
- 維持口腔衛生:
- 口腔清潔時機:牙齒疾病最主要的原因是牙菌斑,機械性清潔-刷牙是維持口腔健康最基本的工作。飯後刷牙較可預防齲齒的發生,因牙齒表面上的細菌能在食物進入口腔後5~30分鐘,分泌酸性物質,形成齲齒。而在睡前刷牙合併使用含氟牙膏,可減少口內細菌數量,進而改善口臭及有效預防齲齒及牙周病。
- 用物的選擇:
- 選擇軟毛且刷頭小的牙刷,進食後立刻刷牙,減少牙菌斑滋生,同時使用牙線效果更佳。
- 漱口水具有抗菌效果,可抑制牙菌斑及牙齦炎發生,如含氟漱口水抑制細菌的代謝和生長,防止斑塊形成和減少酸性物質,有效預防齲齒。但因長期使用氟化物會取代牙齒中的鈣離子,形成氟斑造成牙齒變色,或是味覺改變,故不建議每天使用。
- 貝氏刷牙法:
- 刷毛由牙冠朝向牙齦,使刷毛與牙齒夾角呈45~60度,稍微用力使刷毛深入牙齦溝內。

- 採短距離刷牙動作,每兩顆牙齒來回刷十下。

- 輕力刷牙即可,力道過大會造成牙齦退縮或牙齒頸部磨損。
- 刷牙的順序為:從右上方最後一顆牙齒的外側開始向左刷咬合面。接著從左後方牙齒的內側開始一直刷至右上方,最後一顆牙齒內側,接著再來回刷右後方的咬合面。刷完上排牙齒再換刷下排牙齒,方法與刷上排牙齒相同。
- 左右換手:刷頰側時使用同側手,刷舌側時使用對側手。當刷至犬齒處時可進行換手動作,再配合左右擺頭,如此可有利於觀察牙齒而不擋住視線。
- 牙線之用法:
- 取一段約手臂長的牙線(成人約45~60公分)。
- 牙線的一端在一手的中指第二指節纏繞約兩圈,可固定牙線即可,然後在距離約20公分的地方,再將牙線纏繞在另一手的中指第二指節上,同樣繞兩圈固定。如此一邊鬆一圈,一邊再繞一圈,便可輪流使用乾淨區段的牙線。

- 雙手的中指、無名指與小指握緊拳心,使牙線緊繃。

- 翻轉兩手掌,打直兩手的拇指及食指,使其成直角,兩手拇指輕輕接觸。

- 一手拇指朝前方比"讚"的手勢,另一手食指對著自己朝上,兩指尖撐住牙線兩手指,手指打直,指甲對指甲,指間距離約一公分。

- 牙線貼緊牙面沿著鄰接面進入牙齦下,直到遇到自然的阻力為止,食指進入舌側,拇指在外側,刮完一邊之鄰接面後,再刮同一牙縫之另一鄰接面。
- 刮上排前牙時,食指與拇指均朝上,拇指在外,食指在內。

- 刮下排前牙區時,食指之手臂抬高,食指自然朝下,並靠近牙齒內側,拇指朝上。

- 刮上下左右之後排牙齒時,改用兩手食指,頭稍後仰,一個食指在牙齒的內側,另一食指在牙齒的外側,並同時撐開臉頰,牙線在指間保持1~2公分,這樣不但容易進入後牙區,且不傷害嘴角。

- 漱口:刷牙與牙線的使用是最有效的口腔清潔方式,但因急性發炎或口腔手術後,潔牙動作不易執行時,可使用漱口水或生理食鹽水協助維持口腔衛生。依醫師建議選擇合適的漱口水,早晚及進食後漱口,每次10~20cc,仰頭漱口30秒,漱遍口腔、牙縫、牙齦即可吐掉,勿吞飲
- 多喝水:若漱口不方便時,則可多喝水或喝茶,均有利於口腔之清潔。但不宜喝糖水或碳酸飲料。
- 使用含氟物:研究報告指出全世界齲齒下降與含氟物廣泛使用有關,故含氟牙膏、含氟漱口水、氟膠、含氟口香糖可預防齲齒,必要時可至牙科診所塗氟。
- 避免菸、酒及檳榔:研究顯示吸菸容易導致牙周問題。菸、酒及檳榔容易造成口腔病變,增加口腔癌發生機率。
- 定期作口腔健康檢查:牙縫或不易刷到的地方,要靠醫師協助清除牙垢及牙結石,建議每半年至牙科檢查一次。
參考資料
- 何牧行、劉芳、張佳琪(2019).社區中老年人口腔健康識能及其相關因素之初探.護理雜誌,66(1),38-47。http://doi.org/10.6224/JN.201902_66(1).06
- 黃純德(2017).全身衰弱症高齡者的失落一環:口腔照護.長期照護雜誌,21(3),191-201。http://doi.org/10.6317/LTC.21.221
- Garcia-Godoy, C. E., Flores, K. L., Klukowska, M. A., Conde, E. L., & Gerlach, R. W. (2018). A comparison of oral hygiene products and professional care: A six-week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ournal of Dental Hygiene, 92(5), 4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