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學習重點】
- 手術前保持臉部清潔、請先上廁所、脫除飾品及卸除指甲油。
- 手術中不觸碰手術部位,維持平躺。
- 一週內傷口勿碰水,以避免感染。
一、什麼是眼袋切除即日手術?
眼袋的形成,主要是後天老化鬆弛或先天的結構使然。所以,年輕人也會有淚溝和眼袋。簡單來說,眼袋是因為脂肪前的「擋土牆」(皮膚、肌肉及筋膜)鬆弛無力,擋不住眼球往下壓的力量因而往前鼓出所造成,可能的原因是年紀大、生活習慣不良、鼻子過敏、遺傳、甚至戴隱形眼鏡等。
眼袋手術的方式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從眼睛結膜做切口取出脂肪,外表無疤;另一種是沿下眼瞼做切口取出脂肪,雖然有疤,但幾乎看不見。兩者差異在於前者只能“單純”地取出脂肪,而後者可以矯正下眼皮組織的缺陷,例如多餘的皮膚,增生的眼輪肌。因此一般年輕人有眼袋,都可以用前者手術方式。後者沿下眼瞼做切口,除可取出脂肪,同時可以切除多餘的皮膚及肌肉。 眼袋切除即日手術是在局部麻醉下手術,手術當天到院即可,完成手術後就可以返家,不須住院。
二、手術期間會接受到什麼照護?
從手術室報到至手術結束,全程均有護理師依據您的狀況,提供個別性照護,除了提供您手術期間的保暖及隱私維護外,並讓您安全地完成手術。
- 手術前期:可以正常飲食,手術當天攜帶健保卡、手術報到單、手術和麻醉同意書以及門診開立單據至手術室報到。
- 確認手術安全:
當您進到手術室時,為了您手術安全進行,所有接觸您的醫護人員會重複詢問同樣的問題,包含您的姓名、生日及施行手術的名稱與部位等,仔細確認是否與預行手術相符。
- 局部麻醉的準備:
醫護人員將詢問您過去藥物使用情形,是否曾有藥物過敏、高血壓、氣喘等病史,做為手術安全的參考。
- 上廁所:
當聽到廣播您的大名時,請先上完廁所後,再進入手術室護理站。
- 更換手術衣:
手術前,須更換手術衣,個人衣物包含內衣褲、襪子等都不可以穿。
- 移除身上飾品:
手術中會使用電刀止血,為避免電燒傷,因此手術前須脫除身上金屬物品及飾品,包含眼鏡、髮夾、項鍊、戒指、護身符…等。
- 手術中期:
- 保暖與隱私:
在手術過程中,會將您身體的暴露減至最低;將依您的狀況及需求,主動給予保暖設備或加溫棉毯。
- 手術部位消毒:
消毒過程中,可能會有冰涼的感覺,請不要用手碰觸消毒的地方,以避免手術後傷口感染。並會在您小腿或大面積肌肉皮膚上,貼上電刀迴路片,以利手術中使用電刀止血。
- 手術部位舖設無菌布單:
為避免手術部位感染,將在您在臉上周圍舖上滅菌過的布單並露出眼、鼻,您無需擔心呼吸的問題。
- 施打局部麻醉:
手術開始前,會以小針頭在手術部位及周圍注射麻醉藥物,手術過程中,手術部位有被觸摸及拉扯等感受是正常的,若仍感到疼痛或不適時,請隨時口頭告知醫護人員,我們會依據您的症狀,增加局部麻醉藥物劑量或相關處理。
- 手術後期:
- 醫護人員會協助臉部清潔,以無菌棉棒和生理食鹽水消毒後,再以無菌棉棒擦乾傷口,並依醫囑於傷口處塗上藥膏。
- 為避免術後傷口感染,影響癒合,縫合的傷口在3-7天內請不要碰水。
- 手術部位提供冰敷。
- 給予居家照護之護理指導,如口服藥及眼藥之使用等。
三、返家後我該注意什麼?
- 手術後眼部腫脹與輕微傷口疼痛屬正常現象,約一星期將漸漸消腫。
- 請勿將洗臉或洗頭的水接觸傷口以避免感染。
- 觀察手術傷口發現有分泌物增加、發紅、腫脹、皮膚表面溫度較熱或發燒超過37.5℃時,劇痛及視力模糊情形,應立刻返院檢查。
- 請遵照醫囑服藥,手術後不需用紗布覆蓋傷口,只需塗抹消炎藥膏,外出時可配戴太陽眼鏡遮擋陽光、風沙,無飲食禁忌。
- 手術後依醫師指示給予冰敷,減輕腫脹疼痛不適。
- 手術後一星期內,不要低頭或用力做事,平躺時頭部墊高,促進血液回流。
- 一般約7-10天回診拆線,請遵照醫師指示,按時返回門診複檢。
參考資料
- Faris C. (2023). Lower eyelid blepharoplasty-reducing complications. Facial Plastic Surgery, 39(1), 1. https://doi.org/10.1055/s-0042-1760402
- Wong C. H. (2023). Advanced approach to asian lower blepharoplasty. Clinics in Plastic Surgery, 50(1), 121–131. https://doi.org/10.1016/j.cps.2022.07.010
- Yapa, S., & Raghavan, U. (2023). Lower eyelid transcutaneous blepharoplasty, minimizing complications and correction of lower eyelid malposition. Facial Plastic Surgery, 39(1), 8–19. https://doi.org/10.1055/a-1973-7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