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什麼是瘧疾?
俗稱「冷熱病」或「打擺子」,由唾液中帶有瘧原蟲的蚊蟲叮咬,導致血液中出現原蟲感染的疾病。因主要以「瘧蚊」為媒介,這種疾病常見於氣候溫暖地區,如非洲、東南亞及南美洲等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台灣病媒蚊主要是矮小瘧蚊、中華瘧蚊,影響地區以台南、高雄、屏東、台東及花蓮縣等山區為主。
二、傳染方式:
- 被唾液中帶有瘧原蟲的雌性瘧蚊叮咬。
- 透過輸入受污染的血液或血液製成品、器官移植或共用注射針和輸血傳播。
- 懷孕或生產時由母親傳染胎兒或初生嬰兒。
三、常見的症狀有哪些?
- 主要症狀:在發作時依序出現的畏寒、高燒、出汗三個典型階段。該症狀與感冒或腸胃炎症狀相似,因此旅遊史是確診的重要線索。
- 前驅症狀:包括倦怠、頭痛、畏寒、食慾不振及四肢酸痛等。
- 沒有適當治療可能使病情轉為慢性,而發生脾腫、貧血、黃疸等全身症狀,若處理不當,將因合併症而死亡。
- 瘧疾發作的間隔時間:
- 間日瘧及卵型瘧均為48小時,因此患者隔日發作一次。
- 三日瘧的分裂生殖期為72小時,因而患者每隔兩天發作一次。
- 熱帶瘧原蟲無性分裂生殖期不規則,病人約在24~36小時發作一次,也可能在48小時發作一次。
- 倘若受到不同型瘧原蟲的混合感染,發作的時間就更為混淆了。
- 有上述症狀並不一定是瘧疾,因為瘧疾尚需要很多檢查、檢驗來確立診斷,若有上述症狀請至感染科門診就醫。
四、治療原則:
早期確診,徹底治療為治療瘧疾之要務,治療用藥如下:
- chloroquine(氯化奎寧)可有效對抗四種瘧疾的病原蟲。
- mefloquine或青蒿素:該病原蟲株對氯化奎寧有抗藥性。
- primaquine:會有效攻擊頑固寄生於肝臟且反覆誘發感染的寄生蟲。
五、居家自我保健原則:
- 注意保暖,多休息、多喝水;如出現畏寒、高燒、出汗等症狀,應儘速就醫。
- 遵從醫生指示吃藥,準時服用藥物,離開疫區後應繼續把藥物服用完,不能自行停藥。並配合居住地衛生所之訪視及採血檢查。
- 服用抗瘧疾藥物可能出現胃腸道症狀,如:噁心、嘔吐、食欲不振、腸胃不適;神經症狀:憂鬱、焦慮、恐慌等,另外也可能有視力衰退或皮膚發癢等副作用,如有副作用發生應告知醫護人員。
- 在瘧疾流行的地方,要在住處的窗戶裝上窗紗,床要掛上蚊帳,避免在黃昏以後到黎明之間外出,晚上外出時,應著長袖、長褲,並避免穿著深色衣物,盡量防止被蚊子叮咬;衣物無法覆蓋到的頭頸部分則應酌量使用防蚊液。
- 由於許多國家瘧疾依舊盛行,如非洲、東南亞及中國大陸等,因此一旦到過這些國家,回國後懷疑感染瘧疾(不明原因發燒或其他類似感冒症狀)時,應儘速就醫,並將您的旅行資料告知醫師,以供診斷參考。
- 如必須前往的國家為瘧疾疫區,最佳時刻應於出國前一個月開始做瘧疾的預防諮詢,再依醫師指示服用預防性抗瘧疾藥物,且應注意避免蚊蟲叮咬。孕婦及幼兒應儘量避免至疫區旅行。
參考資料
- 林苑茹(2019).國際旅遊之瘧疾預防.醫療品質雜誌,13(3),66-70。
- Varo, R., Chaccour, C., & Bassat, Q. (2020). Update on malaria. Medicina clinica, 155(9), 395–402. https://doi.org/10.1016/j.medcli.2020.05.010
- Macarayan, E., Papanicolas, I., & Jha, A. (2020). The quality of malaria care in 25 low-income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BMJ global health, 5(2), e002023. https://doi.org/10.1136/bmjgh-2019-00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