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學習重點】
  1. 經前症候群是指大約在月經來之前的兩星期開始出現不舒服的症狀。
  2. 常見症狀為頭痛、疲勞、腹脹、浮腫、背痛、體重增加、乳房脹痛等。
  3. 藥物治療主要是利用荷爾蒙改變排卵狀況及症狀改善。
  4. 調整生活作息、減輕壓力及緊張、運動、採取糖分低與鹽份低的飲食,能減緩經前症候群症狀。
 
一、什麼是經前症候群? 
經前症候群是指大約在月經來之前的兩星期開始出現不舒服的症狀,這是因為賀爾蒙的變化所造成。不舒服的症狀會隨著月經來潮漸漸消退,而到下一次月經前的兩星期又開始出現。20~35歲間的女性通常比較容易出現經前症候群,但不一定每次月經前都會出現症狀。
 
二、常見的症狀有哪些?    
  1. 生理方面:可能出現頭痛、疲勞、腹脹、浮腫、背痛、體重增加、乳房脹痛、食慾改變等。症狀每個月不一定相同,而且每位女性出現的症狀也不一定相同。
  2. 心理方面:可能出現沒有精神、容易生氣、失眠、心情低落、焦慮等情緒改變、性慾降低等。
有以上症狀者並不一定是經前症候群,若您有上述症狀,請至婦產科門診就醫。
 
三、常見的治療有哪些?
治療目標在於症狀緩解,分為非藥物以及藥物方式。  
  1. 症狀比較輕微者可使用非藥物治療,例如飲食調整,避免高脂肪、過鹹或過甜以及生冷食物
  2. 每天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如維生素B6、維生素E、維他命D、鎂及鐵質,使用前需經過醫師的核可。
  3. 藥物治療部分:依照醫師評估可能選用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或是口服避孕藥,利用荷爾蒙來改變排卵狀況,或是症狀改善。
 
四、保健原則:
  1. 調整經期前的作息,減輕這段期間的工作或生活壓力。可做能讓身體放鬆的活動,如芳香療法、冥想、靜坐、呼吸與肌肉放鬆等活動及加強睡眠品質。
  2. 建議鹽份低、糖份低飲食習慣,避免刺激性食物,如咖啡因、茶、酒精、生冷飲食及高鹽的食物。
  3. 運動能減少壓力和緊張,預防長期經痛對心血管的損傷。每週至少運動三次,每次至少20~30分鐘。例如:有氧運動、散步、慢跑、騎單車和游泳都是不錯的方式。
  4. 不盲目聽從廣告宣傳亂買標示不明之中、西藥。
  
參考資料
  1. 林依旻(2017).健康 Q & A - 經前症候群,讓我和平共處吧.彰基院訊,3,26-27。
  2. 馮容莊、潘怡如(2017). 婦科常見疾病.於高美玲總校閱,實用產科護理(八版,769-774頁).華杏。
  3. 湯玉英、祈安美(2019).與月經有關的問題.子宮頸癌.於馮容莊、葉月珍、呂美芬、湯玉英、祈安美、林麗珠、李惠玲、潘婉琳、陳淑貞、田聖芳、張芳維、趙興隆、任士熙、張碧芬編著,實用婦科護理(六版,285-291頁).華杏。
    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來牛刀小試一下
    請您試著回答下列問題:
    請您填答護理指導的滿意度
    請登入後才可以評分
    位置
    英文名稱
    Care for Premenstrual Syndrome
    分類
    健康促進/保健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