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學習重點】
- 腰椎穿刺的位置在腰椎間的蜘蛛膜下腔內。
- 腰椎穿刺的目的在於診斷或治療疾病。
- 檢查過程中呈蝦米狀的姿勢,勿移動身體。
- 檢查完畢需平躺6~8小時以上,可能有頭痛、頭暈、噁心、肩頸痛、背痛等不適症狀。
一、什麼是腰椎穿刺?
醫師以無菌技術將腰椎穿刺針插入第三、四或第四、五腰椎間的蜘蛛膜下腔內,測量腦脊髓液壓力,抽出脊髓液或注入藥物,作為診斷或疾病治療。
二、檢查前準備:
- 醫師會向您及家屬解釋檢查或治療的目的、部位、方法和過程,以及可能引發的合併症和處理方式。
- 填妥檢查同意書。
- 先行如廁,排空膀胱,減少腹部壓力。
三、檢查過程:
- 穿刺過程須將身體靠床緣側臥,背部與床緣平行,下巴靠向前胸,膝蓋向腹部彎曲,雙手環抱住膝蓋,維持蝦米狀的姿勢,露出穿刺部位(如下圖)。

- 醫師會在穿刺部位消毒及注射局部麻醉劑。
- 醫師將穿刺針插入穿刺部位,穿刺過程中請勿移動身體,維持平緩呼吸,若有不適情形,請告知醫護人員。
- 當穿刺針達正確位置後,醫師會先測量腦髓液壓力,接著抽取少量脊髓液做檢驗或進行藥物注射治療。
- 完成後拔除針頭,下針處以無菌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於24小時後可以除去覆蓋的紗布。
四、檢查後照護原則:
- 檢查完畢需平躺6~8小時以上,頭部下方不墊枕頭並減少抬頭。
- 注意穿刺部位傷口,如有滲血、滲液,需立即通知醫護人員。
- 穿刺後可能發生頭痛、頭暈、噁心、嘔吐、肩頸痛、背痛等症狀,若有這些症狀請告知醫護人員。
- 若無禁忌可多飲水,促進腦脊髓液恢復正常循環,以預防頭痛現象。
參考資料
- 金瑞美、王筱媖、蔡惠萍、陳雅玲、陳芷萱、陳虹如(2018).腰椎穿刺檢查後病人平躺舒適度之改善專案.長庚護理,29(2),235-247。https://doi.org/10.6386/CGN.201806_29(2).0007
- Song, J., Zhang, T., Choy, A., Penaco, A., & Joseph, V. (2017). Impact of obesity on post-dural puncture headac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stetric Anesthesia, 30, 5-9. https://doi.org/10.1016/j.ijoa.2016.10.009
- Choi, J. S., & Chang, S. J. (2018). A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post‐dural puncture headache and backache after spinal anesthesia: A pragmatic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Worldviews on Evidence-Based Nursing,15(1), 45–53. https://doi.org/10.1111/wvn.1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