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學習重點】

  1. 顱內壓增高症狀為劇烈頭痛、噁心嘔吐、血壓上升等。
  2. 用力咳嗽、排便、過度的環境刺激等皆會引起。
  3. 若有顱內壓增高症狀,應立即返診就醫以免病況惡化。
 
一、什麼是顱內壓增高症?
由於腦部腫瘤、腦出血、腦炎、頭部外傷或腦積水等因素,造成顱腔內的容積持續增加並且超過其容許範圍,而產生顱內壓增高的症狀,初期症狀可能只有頭痛、眩暈、不安等,但也有部分病人未察覺症狀,此時若未及時治療,則可能引發進一步持續性劇烈頭痛、噁心、嘔吐、血壓上升甚至抽搐、瞳孔變大及昏迷等,造成腦部的損傷。
 
 
二、我該注意什麼?
  1. 請依照醫師處方,定時服藥,切勿自行停藥而造成病情惡化。
  2. 維持正常的體溫,預防感染。
  3. 多攝取高纖維蔬菜及水果,必要時需服用軟便劑,維持正常的排便功能,切勿用力排便,以防止腦壓增高。
  4. 盡量減少環境吵雜及情緒激動並且避免從事需耗費腦力、體力的活動。
  5. 返家後密切觀察顱內壓增高狀況,若有出現劇烈頭痛、噁心、嘔吐、抽搐或意識變化時,請至神經外科門診就醫,以避免病況更惡化。
 
三、引起顱內壓增高症的因素有哪些?
  1. 胸內壓增高:如用力咳嗽、打噴嚏。
  2. 腹內壓增高:如用力排便、蹲下取重物。
  3. 臥姿不當:臥床時頭部低於身體或頸部雙側血管受壓,皆會影響腦部血流灌注而誘發腦壓突然增高。
  4. 環境因素:過度的刺激如室內光線太亮、環境過於吵雜等。
  5. 生理因素:如水腫、發燒、翻身、抽痰、灌腸或癲癇發作。
  6. 其他因素:身、心負荷過重的活動或激動的情緒及壓力。
 
四、顱內壓增高症治療:
以治療誘發之病兆原因為主,多數的原因如顱內腫瘤、出血、積水或血管病變等,可經由醫師在診斷確立及風險評估後,進行病兆部位切除或減壓手術,但有部分病人由於手術風險過大或手術效果不佳等因素,則採用藥物、放射線等保守療法,以上治療成效皆會因疾病嚴重度及個別性而有所差異,於返家後仍需隨時注意顱內壓增高的狀況。
 
 
參考資料
  1. Elbaih, A. H., & Ahmed, O. T. (2020). Approach for Emergency Management Patients with Increa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 Journal of head and neck surgery, 2(1), 108-112. https://doi.org/10.36959/605/551
  2. Lambride, C., Christodoulou, N., Michail, A., Vavourakis, V., & Stylianopoulos, T. (2020).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of post-traumatic brain injury: an in silico modelling approach for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 management. Scientific reports, 10(1), 1-11. https://doi.org/10.1038/s41598-020-75479-7
  3. Sacco, T. L., & Davis, J. G. (2019). Management of Intracranial Pressure Part II: Nonpharmacologic Interventions. Dimensions of Critical Care Nursing, 38(2), 61-69. https://doi.org/10.1097/DCC.0000000000000341
    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來牛刀小試一下
    請您試著回答下列問題:
    請您填答護理指導的滿意度
    請登入後才可以評分
    位置
    英文名稱
    Care of Patient with Increa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
    分類
    自我照護/居家照護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