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學習重點】
- 慢性腎臟病症狀不明顯,容易被忽略。
- 勿濫用成藥、止痛藥或中草藥。
- 維持規則運動、戒菸,依疾病進展定期營養諮詢。
一、什麼是「腎臟病」?
腎臟病是指因先天性(如多囊腎)或後天性(如腎絲球腎炎、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的原因引起腎臟組織受損,導致腎臟機能失調。
二、「腎臟保健」做不好可能出現那些症狀?
腎臟具有很強的代償作用,通常要等到腎臟機能不足三分之一,才會產生明顯的症狀。
除了急性腎臟病有明顯症狀外,一般慢性腎臟病的症狀會斷斷續續出現,很容易被忽略。可能的症狀有腰背部疼痛、尿液型態改變(例如:頻尿、尿量減少或多尿、蛋白尿、血尿)、水腫、高血壓、貧血、食慾不振、疲倦等。
三、我該注意什麼?
- 正確的醫療觀念:
- 有病勿亂投醫,迷信偏方草藥而延誤治療,導致病情惡化。
- 勿濫用成藥、止痛藥,以免影響腎功能。
- 定期抽血監測腎功能,並遵照醫師指示服藥。
- 健康生活型態:規則運動、戒菸、遵從健康飲食、避免肥胖,均能延緩慢性腎臟疾病的病程。
- 生活角色管理:作習正常避免不必要的熬夜。
- 有適當的運動與休息,避免勞累。
- 適度喝水、勿憋尿。
- 戒菸及不酗酒。
- 正確的飲食:慢性腎臟病病人的飲食控制,需考量五大要素,分別是水份、尿毒素、鉀離子、磷離子、與酸血症的排泄,與三高的飲食控制相同。
- 均衡飲食,以選用高纖維、低油脂、低鹽(每日少於2.3公克)及不含人工添加物的新鮮食物為主。
- 飲食宜清淡少鹽較不易水腫。
- 低蛋白飲食可以延緩腎功能惡化,攝取蛋白質總量控制在每公斤體重0.8公克(若已經洗腎病人則必需攝取足量蛋白質)。
- 蔬菜須經川燙後並捨棄湯汁,選擇低鉀水果,同時應避免食用含無機磷的加工食品(例如:加工肉,火腿,香腸,魚罐頭,烘焙食品,可樂類飲料等)。
- 飲食會隨腎臟疾病分期不同而異,需遵照醫護人員或營養師的個別指導,因疾病會進展及變化,應該要規律的營養諮詢。
- 疾病的治療與控制:高血壓、糖尿病、肥胖、抽菸、痛風、使用不明中草藥皆是慢性腎臟病的高危險群及加重病情的因子。
- 血壓控制:自我監測血壓,維持理想血壓低於130/80mmHg以下。
- 血糖控制:自我監測血糖,維持飯前理想血糖低於110mg/dl,或糖化血色素(HbA1c)低於7.0%。
- 情緒管理:學習因疾病衝擊而需要處理的情緒反應。
- 預防感染:泌尿道及呼吸道的感染,容易使腎臟病情惡化或導致腎臟發炎,進而影響腎功能,此時應儘早就醫,切勿疏忽。
參考資料
- 唐敏華、李文欽、丘周萍(2019)• 探討慢性腎臟病患者衛教介入措施對其自我管理、生活品質及生理數值控制之長期追蹤 • 台灣公共衛生雜誌,38(2),203-214。http://doi.org/10.6288/TJPH.201904_38(2).107114
- 楊智宇、唐德成(2019)• 慢性腎臟病的飲食治療新進展 • 內科學誌,30(2),65-69。http://doi.org/10.6314/JIMT.201904_30(2).02
- 劉庭豪、邱哲琳、楊雀戀(2020)• 慢性腎臟病之運動與營養照護 • 臨床醫學月刊,86(3),556-558。https://doi.org/10.6666/ClinMed.202009_86(3).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