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學習重點】
- 熱痙攣是一種6個月至5歲兒童常見的發燒現象。
- 熱痙攣發生時,先將頭側一邊,防嘔吐物吸入肺部。
-
- 複雜性熱痙攣會以腰椎穿刺和腦部影像掃描來協助診斷。
- 熱痙攣不需要長期服用藥物來預防熱痙攣的復發。
一、什麼是熱痙攣?
熱痙攣是一種常見於兒童因體溫突然升高而引起痙攣的一種現象,常發生於6個月至5歲兒童,尤其以9至18個月為好發年紀,盛行率約為2-5%;可能與兒童腦部組織的不成熟有關,導致發燒後發生痙攣的風險變高。
二、熱痙攣有哪些症狀?
- 單純性熱痙攣:
- 大多呈現強直或陣攣性抽搐,也就是全身呈僵硬強直的攣縮狀態。
- 發作時頭可能突然的轉向一側、雙眼向上凝視且目光呆滯、嘴角抽動及嘴唇發紺、四肢呈現對稱性的抽動或僵直、甚至喪失意識。
- 少部分孩子只會出現低哼聲、喃喃自語或大小便失禁等症狀。
- 發作時間:通常發生於發燒後2-6小時內,熱痙攣大多在1-3分鐘內會結束,很少超過15分鐘。
- 發生頻率:多半在24小時之內只發作一次,而且大部分到醫院之前就停止痙攣了。
- 發作後:會出現嗜睡症狀,清醒後則完全恢復正常。
- 如果發作時體溫沒有超過38℃,而且一天內反覆多次發作,可能為複雜性熱痙攣,需要做進一步檢查是否為其他疾病因素造成。
有上述症狀不一定是熱痙攣,但如果孩子出現上述症狀,請至兒童醫學部門診就醫。
三、熱痙攣要怎麼治療?
- 單純性熱痙攣反覆發生、次數太過頻繁、或為複雜性熱痙攣時,可由醫師評估是否需使用抗痙攣藥物治療。
- 原則上不需要長期服藥來預防熱痙攣的復發,但要密切監測體溫變化。
- 當體溫38℃以上時,依醫師指示給予退燒藥降低體溫。
- 有感染徵象,需確認感染之情形並同時給予治療。
- 懷疑發作可能與腦部感染有關,會進行抽血、腰椎穿刺、腦波檢查或腦部影像掃描等檢查來協助鑑別診斷。
四、我該怎麼照顧熱痙攣病人:
- 熱痙攣發生時,應注意之處理原則:
- 保持鎮靜不要慌張。
- 讓兒童躺下且頭側一邊,以防嘔吐物吸入或嗆到,並解開身上之束縛物,如衣領釦子等,以保持呼吸道順暢。
- 移除兒童身旁的障礙物品,以免抽搐時撞擊到這些物品而受傷。
- 千萬不要強行約束正在抽搐中的兒童肢體,或為了怕咬到舌頭而撬開而兒童緊咬住的牙齒,這是完全錯誤的做法。
- 為鑑別是否為熱痙攣抽搐,請立即測量體溫,如有發燒可依醫師指示使用口服退燒藥或肛門塞劑。
- 請陪伴在兒童身旁,留意觀察並記錄,可以幫助醫師診斷,內容包括:
- 兒童發作前的體溫或當時的活動及意識狀態。
- 發作情形,紀錄出現的症狀。
- 發作的持續時間。
- 發作後:觀察並記錄清醒後的反應、精神活動力,是否完全恢復正常。
- 熱痙攣停止後應立即送醫檢查,治療導致發燒的病因。
參考資料
- 程子芸、伍雁鈴(2021).兒童期常見傳染病及其護理.於陳月枝總校閱,實用兒科護理(九版,267-344頁).華杏。
- 黃靜微、林淑元(2021).兒童神經系統疾病及其護理.於陳月枝總校閱,實用兒科護理(九版,644-645頁).華杏。
- Corsello, A., Marangoni, M. B., Macchi, M., Cozzi, L., Agostoni, C., Milani, G. P., & Dilena, R. (2024). Febrile seizure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different guidelines. Pediatric Neurology, 155, 141-148. https://doi.org/10.1016/j.pediatrneurol.2024.03.024
- Duthie, L., & Begley, R. (2021). Febrile convulsions. Paediatrics and Child Health, 31(11), 415-418. https://doi.org/10.1016/j.paed.2021.08.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