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學習重點】
- 淚水排流不暢導致眼睛的淚水過度堆積,使眼睛看起來水汪汪,甚至流到臉頰上,這種情況就稱為「溢淚症」。
- 治療可依淚點、淚囊鼻、淚管及淚小管不同部位的阻塞做處理。
- 經醫師診斷後針對不同病因或淚管阻塞給予治療或手術處理,包括淚囊鼻腔吻合術以及經結膜淚囊鼻腔吻合術。
一、溢淚症的定義:
淚液(tears)是眼球表面一層很薄且透明的液體,提供眼球潤滑及眼角膜上皮細胞的養分及氧氣、排除異物及殺菌的功能。淚水排流不暢導致眼睛的淚水過度堆積,使眼睛看起來水汪汪,甚至流到臉頰上,這種情況就稱為「溢淚症」。溢淚不一定代表淚水分泌太多,少數乾眼症病患也有可能因為淚水太少,無法維持眼睛正常的濕潤,反而引起反射性分泌淚水。
二、溢淚症的症狀:
- 先天性溢淚:通常發生在出生6週後,嬰幼兒時期在鼻淚管的末端接近鼻腔的位置有一薄膜(Hasner哈氏瓣膜),出生時或出生後一段時間內通常會自行打開,若無法開啟,就會導致淚液的排泄不順暢,看起來就是淚眼汪汪,經常流淚或分泌物增加,若醫師輕壓淚囊處有淚水,甚至分泌物從淚點逆流而出,即可能患有先天性鼻淚管阻塞。
- 後天性的溢淚
- 淚液排出受阻型:
- 治療可依淚點、淚囊鼻、淚管及淚小管不同部位的阻塞做處理。
- 淚管阻塞可能是淚道長期發炎或腫瘤壓迫引起,必要時得輔以影像學檢查(如電腦斷層)診斷。
- 過度分泌型:
- 眼睛表面受刺激導致眼淚過度分泌:如外傷、感染發炎、眼表面異物、倒睫毛、眼瞼內翻等或風沙暴露。
- 虹彩炎或青光眼會刺激第五對腦神經的眼分支引發眼淚過度分泌。
- 少數是不明原因的原發性眼淚過度分泌。
- 長期配戴隱形眼鏡或嚴重乾眼造成反射性溢淚。
三、 溢淚症的治療:
- 一歲以下可採保守療法,除了點眼藥治療發炎外,醫師會教導父母幫新生兒做「淚囊按摩」,剪短指甲、洗淨的雙手,利用食指指腹,先按住淚點開口,再沿鼻側往內往下,按摩鼻樑兩側,1回合10次,1天2~4回合,利用按摩所產生的內壓將鼻淚管末端的薄膜撐開。大約百分之九十的小兒鼻淚管阻塞都會在周歲前緩解。
- 一歲以上仍有溢淚症狀或是一歲前症狀較嚴重者,可以考慮淚囊探針或輔以氣球擴張術治療。
- 經醫師診斷後針對不同病因或淚管阻塞給予治療或手術處理,包括淚囊鼻腔吻合術以及經結膜淚囊鼻腔吻合術。
四、照護原則及注意事項:
- 加強眼部清潔,宜將眼睛分泌物清除後再點眼藥水。
- 輕者只是造成局部的不適,重者可引起眼部附近的蜂窩性組織炎,不可不慎!眼部周圍持續紅、腫、熱、痛應立即就醫。
- 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時,症狀通常可能加劇,須特別小心,必要時需就醫。
- 用眼時適度休息多眨眼,避免眼睛過乾造成淚水反射性分泌過多。
參考資料
- O'Neil, E. C., Henderson, M., Massaro-Giordano, M., & Bunya, V. Y. (2019). Advances in dry eye disease treatment. Current opinion in ophthalmology, 30(3), 166-178. https://doi.org/10.1097/ICU.0000000000000569
- Swati, S., Akshay, G. N., & Saurabh, K. (2019) A review on functional epiphora-current understanding and existing lacunae. Expert Review oOphthalmology, 169-177. https://doi.org/10.1080/17469899.2019.1618708
- Wladis, E. J., Aakalu, V. K., Yen, M. T., Bilyk, J. R., Sobel, R. K., & Mawn, L. A. (2018). Balloon Dacryoplasty for Congenital Nasolacrimal Duct Obstruction: A Report by American Academy of Ophthalmology. Ophthalmology, 125(10), 1654-1657. https://doi.org/10.1016/j.ophtha.2018.05.005. Epub2018 Jun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