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術目的:
藉由外科手術方式,清除蓄積的膿液,置入胸管引流排膿,使肺臟再度完全擴張。
二、手術前準備:
- 戒菸:保持肺部清潔,減少痰液的產生,使手術後肺部擴張良好。
- 呼吸訓練-腹式深呼吸:採半坐臥,將手放在肚臍上方,嘴巴呈吹口哨狀,把氣緩慢從嘴巴吐出,由鼻子慢慢吸氣,同時將腹部慢慢鼓起,持續吸氣致腹部完全隆起,然後閉氣3秒鐘,再慢慢由嘴巴吐氣,請每小時練習8-10次。
- 肺活量測定訓練器的使用:由呼吸治療師提供訓練器及教導使用,此訓練器勿丟棄,手術後出院還須持續使用至少半年。
- 手術前檢查包括胸部X光、心電圖、常規血液檢查等。
- 病情說明會:由醫師向病人及家屬解釋病情,填寫手術、麻醉、輸血、約束、使用組織檢體、進住加護病房及手術部分自付特材同意書等。
三、手術前一天:
- 抽取血液檢體,執行常規血液檢查及備血。
- 下午至中正三樓麻醉術前諮詢門診行麻醉諮詢,若自費使用硬脊模外自控式止痛者,則協助送至麻醉科置入疼痛控制管。
- 午夜12點以後禁食(包括食物及水)。
四、手術當日:
-
手術當天早晨請更換好手術衣,不穿內衣褲,並取下假牙、手錶、所有飾物,卸除指甲油。
- 手術排程為早上八點者,當日約七點送至開刀房,其他則須在病房等候通知。
- 開刀房位於中正三樓,開刀中務必至少留一位家屬在恢復室休息區或病房內等候通知。
五、手術後照顧:
- 手術後依病情需要,轉恢復室或胸腔內外科加護病房觀察,在氣管內管留置期間暫時無法講話,有事可按呼叫鈴請醫護人員協助幫忙。
- 術後身上管路需妥善固定,慎防滑脫,勿扭曲、壓迫,維持正常的引流或輸注功能。
- 胸管的照顧:
- 臥床時採半坐臥,至少每2小時改變姿勢,以增加舒適及引流液流出。
- 經常擠壓,以雙手指端並排,由上向下擠壓軟管,防止血塊阻塞。
- 勿使胸管扭曲、打折及受壓以免影響引流功能。
- 引流瓶固定放在引流瓶架上,防止打翻。
- 引流瓶高度不可超過腰部,以免引流液逆流。
- 牆上抽吸器需持續冒泡,表示抽吸功能良好。
- 拔除胸管:
- 當X光片顯示肺部擴張良好、引流液一天少於100c.c.下、顏色變淡黃清澈、引流液面無氣泡時才可考慮移除胸管。
- 由醫師執行,以漸進式慢慢將胸管向外拔出,直至胸管完全移除;或者採先剪短胸管後,再漸進式外拔胸管之方式。
- 傷口敷料應隨時保持乾燥,若有滲濕情形,應立即通知護理人員處理。
- 手術後第二天開始執行肢體運動,並儘早下床活動。
- 勤作呼吸訓練運動,並配合呼吸訓練器使用,每小時8-10次。視病人狀況必要時可使用高頻胸壁壓縮器(VEST),以增加肺部擴張及肺功能恢復。
- 充分休息,良好營養,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飲食及足夠液體的攝入。
- 有效的咳嗽及咳痰的方法:
- 以小枕頭或雙手按壓固定傷口。
- 深吸一口氣後憋住幾秒,噘嘴吐氣時,用腹部力量將痰液咳出。
- 減輕疼痛的方法:
- 活動或呼吸訓練時,用手或枕頭按壓固定傷口。
- 可藉由打坐、冥想、聽音樂、聊天或看書等方式,轉移注意力。
- 可按壓自控式疼痛控制鈕。
- 告訴護理人員依醫囑給予口服或針劑止痛藥物。
- 發燒的處理:手術後發燒是身體的正常反應,三天內可逐漸恢復。
- >37.5℃時,增加水分的攝取,並減少被蓋衣服。
- >38℃時,增加水分攝取,減少被蓋衣服,睡冰枕。
- >38.5℃時,除了多喝開水、調整室溫或被蓋、睡冰枕外,並知會醫師處理。
六、居家注意事項:
- 傷口照護:
- 每日觀察傷口變化,可用棉籤或洗淨的雙手,擠壓傷口周圍,是否有紅腫熱痛、滲出液流出的情形,如有膿狀或血狀液體流出時,請立即返診就醫。
- 保持傷口清潔乾燥,每日消毒及更換敷料。貼有美容膠的傷口不需拆線,待其自行脫落;有縫線的傷口14天返診拆線。
- 肋間疼痛會持續3-6個月,可局部熱敷,依疼痛情況而定,每天數次,每次約15分鐘,及依醫囑使用口服止痛劑來緩解疼痛,不可擅自停藥。
- 手術後可以散步、爬樓梯、早操等輕鬆運動,代替會引發過度疲累的運動,期間需要有休息時間,並常做深呼吸、咳嗽運動,可以繼續執行呼吸訓練器,促進肺部運動。
- 手術後一個月內避免提舉重物(<3公斤)。
- 隨時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感冒。
- 飲食上並無禁忌,應維持營養均衡,一般選擇高蛋白軟質清淡的食物,促進傷口癒合,恢復體力。例如牛奶、大豆、瘦肉、魚、蛋。選擇含有豐富維他命的食物,例如綠黃色蔬菜有胡蘿蔔、菠菜、油菜、青椒、綠蘆筍、南瓜。
- 禁止吸煙並遠離一切會引起呼吸道不適的刺激物,如煙霧、灰塵、二手煙、空氣污染等。
- 呼吸道感染可能會引起更多的合併症,所以應儘量避免出入公共場所,注意均衡飲食,適當衣物的保暖,以預防感冒的發生。
- 出院當日會預約返診時間,請務必準時前來門診追蹤。
- 出院後如有不適,如發高燒、傷口有血或膿性分泌物、呼吸困難等,請速就醫診治。
參考資料
- 王桂芸、李惠玲(2016).呼吸系統疾病之護理.於劉雪娥總校閱,成人內外科護理(七版,965-1166頁).台北市:華杏。
- 趙麗玫、游金靖(2017).探討高頻胸壁振盪治療對患者痰液清除之成效.澄清醫護管理雜誌,13(4),44-54。
- 盧余青、劉映彤、蔡輝樟、郭姿子、黃春梅(2019).以問卷分析誘發性肺量計與術後肺炎發生率和住院天數相關性.呼吸治療,18(1),94-94。doi:10.6269/JRT.201907_18(1).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