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學習重點】
- 衰弱是健康與功能衰退的一種狀態。
- 定期做健康檢查及早發現健康問題,預防高齡衰弱症發生。
- 鼓勵高齡長者走出戶外、培養休閒嗜好、適當的日曬等,可減少高齡衰弱症發生。
一、什麼是高齡衰弱症?
衰弱症是代表健康和功能衰退的一種狀態。高齡長者的衰弱會引起失能,無法獨立生活,不僅增加家庭與社會負擔,亦會造成照顧家屬的生活品質降低,引發高齡衰弱可能的原因有:
- 年齡與性別:年紀越大,骨骼肌肉質量改變,越容易發生 ,女性發生率比男性高。
- 營養不均衡:高齡長者無法攝取均衡的健康飲食,容易造成慢性營養不良,例如:骨骼及肌肉流失、肌少症。
- 吃不下、睡不著、便秘、腹瀉、四肢無力、頻繁跌倒等症狀,會造成身體失去平衡感,導致衰弱。
- 多重疾病:本身有三種以上的慢性疾病,未能規律就醫或控制不好的高齡長者,例如:心臟病、中風、骨折、糖尿病、高血壓、關節炎、癌症、認知障礙、失智症、憂鬱、焦慮等。
- 藥物的使用:長期使用安眠藥、鎮靜劑、止痛藥的高齡長者。
- 體重減輕:一年內,沒有刻意減重的情況下,體重減少5%(例如:原體重有60公斤一年內減少3公斤)。
- 容易疲累:每週有3天以上常覺得提不起勁、做什麼都覺得很累。
- 握力差:依照國外肌少症標準來看,以握力器(圖一)測出女性握力少於16公斤,其使力的力道就像是打開已經開瓶過的寶特瓶瓶蓋;男性少於27公斤,使力的力道就像是打開未開瓶過的寶特瓶瓶蓋。
- 行動緩慢:以走路15步來說,個子嬌小的高齡長者(男性< 163公分,女性< 152公分)走15步超過7秒,高個子的高齡長者(男性≥ 163公分,女性≥ 152公分)走15步超過6秒。
- 體能活動量降低:比平日的活動量明顯減少,或是已無法做平日可執行的體能活動。
圖一 握力器
高齡衰弱症目前尚無標準治療方法,經醫師診視評估後以症狀處理為主。
四、得到高齡衰弱症了,要怎麼照顧自己?或我該怎麼照顧高齡衰弱症病人?
- 定期做健康檢查及早發現問題即早接受治療:如果發現高齡長者有異樣,應該先就醫,排除其他疾病因素或多重藥物及不當的藥物使用,導致的虛弱無力。
- 營養要均衡:攝取足夠的熱量與必需的營養素,尤其是優質的蛋白質,例如豆製品、魚、蛋等,以避免肌肉質量的流失。
- 適當的日曬:如於清晨或黃昏時刻享受陽光15分鐘,可以幫助身體合成維生素D3,預防骨質疏鬆症、改善肌肉功能。
- 保持良好的運動習慣:
- 鼓勵高齡長者運動,運動的種類如伸展運動、肌力訓練、有氧運動及平衡運動等,可以訓練柔軟度、肌力、心肺適能、維持身體機能、避免肌肉流失,促進身體的協調與平衡功能、避免跌倒。
- 運動過程要緩和、漸進,依照能力範圍逐漸增加強度,每次維持20-60分鐘,每週進行3-5天的運動。
- 維持足夠的認知刺激:
- 避免讓高齡長者整天在家看電視,需增加生活環境的多樣化,例如鼓勵走出戶外和鄰居聊天、培養休閒嗜好。
- 鼓勵參加社區活動中心或樂齡中心的活動、參加附近廟宇、教會、公園的日常聚會等,可以促進社交互動的刺激,保持愉快的心情。
參考資料
- 李怡萱、盧佳文、余忠仁、黃國晉(2022).老年衰弱症(Frailty)的防治.台灣公共衛生雜誌,41(1),1-3。https://doi-org.vgharpa.vghtpe.gov.tw/10.6288/TJPH.202202_41(1).PF01
- 陳晶瑩(2021).衰弱的評估與處置.臺灣老誌,16(4),263-277。http://dx.doi.org/10.29461%2fTGGa.202111_16(4).0001
- 劉禮慧、張睿詒(2022).生理、認知、社會衰弱、及多面向衰弱之文獻回顧.台灣公共衛生雜誌,41(4),374-382。https://doi-org.vgharpa.vghtpe.gov.tw/10.6288/TJPH.202208_41(4).111044
- Taylor, J. A., Greenhaff, P. L., Bartlett, D. B., Jackson, T. A., Duggal, N. A., & Lord, J. M. (2023). Multisystem physiological perspective of human frailty and its modulation by physical activity. Physiological Reviews, 103(2), 1137-1191. https://doi.org/10.1152/physrev.00037.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