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環境衛生的重要性
COVID-19病毒可藉由近距離飛沫、直接或間接接觸帶有病毒的口鼻分泌物或是糞便而造成傳播,因此居家隔離或自主健康管理時須注意個人環境衛生。
二、如何執行個人環境衛生?
- 飲食環境
- COVID-19病毒透過食物傳播機率很低,但防止疾病傳染在烹飪前及進食前都須加強洗手、清潔工作區域及用具。
- 生熟食分開處理,防止交叉感染的發生,食品加熱要超過70°C,保存溫度維持低於7°C。
- 用餐前確實清潔手部,用餐時不可與其他家人一起用餐,建議在房間用餐,並使用個人餐具,用餐期間勿與他人交談以避免感染,餐具可煮沸消毒並單獨置放。
- 如需外送點餐,宜點選置於門口,避免與外送人員接觸,餐點領取後可用酒精消毒外袋,靜置後再食用。
- 衣物清潔
- 個人衣物單獨清洗,清洗時可添加漂白水,漂白水約四分之三量杯,加清水稀釋倒入洗衣機清洗可消毒、滅菌。
- 自主健康管理期間如必須外出(如就診),返家後應立即更衣沐浴,以避免衣物未注意下沾染病毒而影響健康,千萬不要穿著外出的衣物坐在沙發,或在臥室躺下。
- 居家環境清潔
- 居家隔離或自主管理期間須維持1人1室隔離(含衛浴設備),衛浴設備如住家無法滿足此需求,則可用置物盒裝置個人盥洗用具,洗澡時再帶進浴廁使用,梳洗完畢後須用漂白水將浴廁環境消毒完畢再離開。
- 如廁完畢沖水時會產生強烈的氣流,會將含有病毒的氣溶膠顆粒,散播到廁所的空間中,引起大面積擴散,如廁完畢沖水時,應先將馬桶蓋蓋住,以避免氣流擴散。
- 避免共享個人物品,如餐具、杯子、眼鏡、毛巾、床上用品或電子產品(如手機)。
- 如果需和家人共享空間,應保持1.5公尺之社交距離,打開窗戶增加空氣流通並確保房間通風良好。
- 養成經常洗手習慣,肥皂洗手至少20秒,如無肥皂亦可用酒精乾洗手液(含量至少為 60%以上)洗手液洗手;避免觸摸您的眼睛、鼻子和嘴巴。
- 桌椅、電話筒、遙控器、水龍頭、門把是居家經常接觸的物品,如不小心碰觸到需使用1:50漂白水(當天泡製,以1CC漂白水加49CC清水)進行消毒,消毒完畢靜置1-2分鐘再以抹布清水擦拭即可。
- 垃圾處理注意事項
- 盛裝垃圾的垃圾袋應避免擠壓,盛裝到達垃圾袋七分滿後將垃圾袋口紮緊。
- 如有尖銳物品,宜先以報紙包封以防刺破垃圾袋;如袋內液體滲漏如發生惡臭,應將垃圾袋密封後,再加一層垃圾袋密封紮緊。
- 垃圾無需特別分類,但易惡臭之垃圾建議與其他垃圾分袋盛裝。
參考資料
- 行政院食品安全資訊網(2021,08月15日).新型冠狀病毒不會藉由食品傳染落實良好衛生習慣才是根本。https://www.ey.gov.tw/ofs/15881103EFD02C4/e3fc0cac-1afc-4f0d-82ac-c4a8be564f43
- 王鳳葉(2021).COVID-19感染預防和控制:居家照護防疫策略.呼吸治療,20(1),81-88。doi: 10.6269/JRT.202101_20(1).0010
-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2021,08月16日).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者廢棄物處理方式.https://ihealth.vghtpe.gov.tw/media/812
- 臺北榮民總醫院感染管制室(2021,08月18日) .居家隔離檢疫或自主健康管理者照護感染管制指引. http://isc5.vghtpe.gov.tw/~nicc/COVID-19_Area.html
- 臺北榮民總醫院感染管制室(2021,08月18日) .COVID-19(武漢肺炎)」因應指引:社交距離注意事項。http://isc5.vghtpe.gov.tw/~nicc/2019-nCoV/COVID- 19_Social_Distancing.pdf
-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2021,Aug 18).Caring for someone sick at home. 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if-you-are-sick/care-for-someone.html#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