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主題
抗組織胺藥物
【本篇學習重點】 抗組織胺藥物常用於治療過敏性鼻炎、結膜炎、蕁麻疹等過敏性疾病。 抗組織胺藥物常見副作用有嗜睡、口乾、視力模糊及頭暈等。 服用抗組織胺藥物應多喝水、勿飲酒,避免開車、操作機械等危險性工作。 服用抗組織胺藥物老人應注意預防跌倒。 一、 什麼是「抗組織胺藥物」?         抗組織胺藥物是利用拮抗作用,減輕身體對過敏原所造成的過敏反應。 二、為什麼要服用「抗組織胺藥物」? 抗組織胺藥被廣泛用於治療過敏性鼻炎和其他過敏性疾病如:濕疹、蕁麻疹、花粉熱、結膜炎及蚊蟲咬傷等。 也可用來治療胃酸過多引起的上消化道疾病、感冒、暈車(船)和焦慮等問題。 抗組織胺藥物的副作用常見有嗜睡、疲倦、口乾、頭暈、噁心和嘔吐、煩躁或喜怒無常(在某些兒童中)、小便困難或無法小便、視野模糊及神智混亂等。 副作用因藥物製劑不同而有所差異。 三、服用「抗組織胺藥物」後該注意什麼? 知道藥名並了解其副作用,如有嗜睡副作用建議睡前服用。 無疾病限制時,日常生活應多喝水、忌飲酒避免加重藥物作用 服用抗組織胺藥物時,避免執行較危險或是須全神貫注的工作,如開車、操作機械等。 因有嗜睡、頭暈之副作用,故須注意預防跌倒,尤其是年紀大的長者須謹慎。 懷孕婦女服用抗組織胺藥物需與醫師討論後再服用。 具有慢性病者,如甲狀腺亢進、心血管疾病、高血壓、肝臟疾病、腎臟病、尿液貯留、攝護腺肥大、糖尿病等疾病,服用此藥宜小心。 參考資料 Li, L., Liu, R., Peng, C., Chen, X., & Li, J. (2022). Pharmacogenomics for the efficacy and side effects of antihistamines. Experimental Dermatology, 31(7), 993-1004.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exd.14602Ricciardi, L., Furci, F., & Stefania, I. (2019). H1-antihistamines for allergic diseases: Old aged but not old-fashioned drug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llergy Medications, 5(1), 037. https://doi.org/10.23937/2572-3308.1510037Toyama, S., Tominaga, M., & Takamori, K. (2021). Connections between Immune- derived mediators and sensory nerves for itch sens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22(22), 12365. https://doi.org/10.3390/ijms222212365
扁桃腺切除之手術照護
【本篇學習重點】 手術後冰敷可減輕傷口疼痛、腫脹及出血。 手術後避免用力咳嗽或打噴嚏導致傷口出血。 手術後適合吃冷流質食物(如:牛奶、冰淇淋、布丁等)。  可開始漱口時,以搖頭方式漱口再低頭讓漱口水慢慢流出。   一、    什麼是扁桃腺切除手術? 扁桃腺切除術是利用外科手術切除扁桃腺體並讓其與周圍肌肉壁分離。  二、為什麼需要此手術? 反覆發作的急性扁桃腺炎,一年發作超過7次以上。 扁桃腺腫大,合併有打呼或睡覺的時候有呼吸暫停情形。 疑似扁桃腺腫瘤。 慢性扁桃腺炎合併經常喉嚨疼痛。   三、手術前要準備什麼? 由醫師解說手術目的及過程後填寫手術或自費同意書。 麻醉科醫師解說麻醉方式及相關事項後填寫麻醉同意書。 午夜12點後不要吃任何食物包括水,如果需服用降血壓藥物請依照醫師指示吞服少量白開水。 如平常有在吃抗凝血劑(延長血液凝時間,降低血液中血塊形成的藥物)請依醫師指示停止服用,以防止手術後出血。 手術當天更換手術衣(勿穿內衣褲)並將活動假牙、手錶、項鍊或手環取下,勿化妝並請去除指甲油。   四、手術後該注意什麼? 手術後頸部需冰敷24-48小時,也可以口含冰塊或喝冷飲來緩解喉嚨疼痛及出血問題。(延伸閱讀:手術傷口疼痛之照護) 手術後2-3天可能有耳朵疼痛情形,可依醫師指示使用止痛藥,如果一直有耳朵疼痛問題請通知醫護人員。 手術後嘴巴內分泌物會增加,應盡量放鬆,頭側一邊使分泌物自然流出,或用舌頭將分泌物由內向外推出。 請「輕輕、小力」咳嗽、打噴嚏、清喉嚨,才不會因為用力導致傷口出血。 如果沒有吃東西或喝水,但感覺一直有想"吞"的動作,可能是有出血現象,應立即通知醫護人員。 手術後24小時可開始刷牙漱口以保持口腔衛生,請以搖頭動作代替平常漱口之動作,低頭讓漱口水自然流出,刷牙時應不要太深入以免傷到手術部位。(延伸閱讀:口腔衛生與保健)。 手術後宜採半坐臥姿勢休息,床頭抬高30-45度,可以維持呼吸道通暢,睡覺時請將頭側一邊。   五、手術後飲食上需要注意什麼? 手術後6-8小時先不要吃東西喝水,可以減少噁心嘔吐感覺。 如果可以開始吃東西時請先喝少量冷開水,喝完沒有腹痛、腹脹、噁心想吐等不舒服就可以吃冷流質食物(牛奶、冰淇淋、布丁等)。 請不要吃酸性(葡萄柚、檸檬…等)、粗糙、刺激性(菸、酒、辛辣的東西)或活血食物如:人參、當歸等。 請不要喝像西瓜汁、蕃茄汁等紅色飲料,以免嘔吐時無法分辨是否有出血。 如果對蜂蜜不會過敏,手術後少量服用蜂蜜可促進傷口癒合。 請不要使用吸管喝水,以免因太用力吸導致傷口裂開,而且也可以避免吸管不小心碰觸到傷口。   六、返家該注意什麼?  返家一週內請盡量從事靜態活動,以免因劇烈運動引起出血,兩週內不要游泳。 避免去公共場所及接觸有呼吸道感染的人。 如果平常有服用抗凝血藥物或活血保健食品,出院前請詢問醫師可以使用的時間。 按時返診追蹤檢查。   參考資料 王桂芸、李惠玲(2020).扁桃腺炎.於劉雪娥總校閱,成人內外科護理(八版,1104-1105頁).華杏。 Aldamluji, N., Burgess, A., Pogatzki‐Zahn, E., Raeder, J., & Beloeil, H. (2021). PROSPECT guideline for tonsillectomy: Systematic review and procedure-specific post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 recommendations. Anaesthesia, 76(7), 947-961.  https://doi.org/10.1111/anae.15299 Bohr, C., & Shermetaro, C. (2023). Tonsillectomy and adenoidectomy. Updated Jun 26, 2023. In: StatPearls [Internet]. StatPearls Publishing. from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536942/
無痛性大腸鏡檢查前後注意事項
【本篇學習重點】 檢查當日不能吃任何食物、水及藥物。 檢查前一天需吃清澈流質食物。 行無痛性大腸鏡前,需接受麻醉諮詢行麻醉科評估。 檢查後輕微腹脹、腹部不適,可多活動以利排氣。   一、什麼是無痛性大腸鏡檢查? 「無痛性大腸鏡檢查」是於檢查前經由靜脈注射少量的鎮靜麻醉藥物後,再執行大腸鏡檢查,此種方式可讓受檢者在檢查過程中減少焦慮、不安與疼痛,以順利完成檢查。   二、為什麼要做此檢查? 此項檢查是經由肛門放置一軟性纖維內視鏡觀察直腸、大腸至盲腸黏膜組織,對所發現病變組織或息肉做切除或切片檢查,同時達到診斷及治療的目的。   三、檢查前要準備什麼? 檢查前二天進食低纖維飲食,如稀飯、白吐司、麵條、蛋花湯及碎肉等,避免吃高纖維蔬果、肉類、奶製品、五穀雜糧。 檢查前一天進食清澈流質飲食,如運動飲料、米湯、雞精、清湯、茶、蜂蜜水、清澈果汁(蘋果汁、冬瓜茶)等;禁忌安素、牛奶及乳製品或豆漿等含纖維高的飲品。 檢查前一天下午依醫師指示服用瀉藥,根據瀉劑種類,需搭配喝水2000 c.c.以上,仍可進食清澈流質飲食(防低血糖或過度脫水)。若飲用瀉劑後大便未完全解乾淨,需再服用醫師開立的口服瀉藥,有良好的腸道清潔,才能使大腸鏡檢查更準確。 檢查當日不能吃任何食物、水及藥物,糖尿病的病人請暫停服用降血糖藥物。 為確保您做麻醉內視鏡檢查時的安全,大腸鏡檢查前,住院病人請先至中正三樓「麻醉諮詢暨術前訪視門診」接受麻醉醫師評估;門診病人則至二門診二樓「麻醉諮詢門診」接受醫師評估。若有心臟血管、呼吸系統疾病或藥物過敏者,則需經醫師評估是否合適進行檢查。 檢查時請攜帶檢查單,「務必」有家屬陪同,至中正十三樓大腸鏡檢查室報到,並填妥大腸鏡檢查治療同意書、麻醉同意書及自費同意書。 報到後醫護人員將協助您更換檢查衣並打上點滴。   四、檢查是如何進行的? 檢查時身體面向左側、膝蓋彎向肚子呈蝦米狀(如圖一),檢查過程醫護人員將密切觀察您意識、心跳、血壓及有無不舒服反應,必要時會給予立即的處理與支持。 圖一 屈膝左側臥式   五、檢查後該注意什麼? 檢查後會有暫時性睡得深沉,醫護人員會送您到觀察室觀察直到意識清醒為止。 觀察期間,護理人員會監測您的血壓、脈搏、呼吸及血中氧氣濃度的變化。 檢查後經醫師評估,若意識清楚,血壓、脈搏、呼吸及血中氧氣濃度穩定,門診病人即可離院,住院病人則會由勤務人員協助返回病室。 檢查後可能會有噁心、嘔吐及輕微腹脹或腹部不適情形,返家後可多走動以促進排氣,若嚴重腹痛、發燒、解血便,請立即至急診就醫。 檢查後可能會有暈眩低血壓情形,故意識清醒後,若需下床小便,須有人扶持,預防跌倒,並建議休息1~3小時,24小時內請勿開車,以確保安全。(延伸閱讀:預防跌倒) 檢查後可恢復正常飲食,如有切除息肉者,依醫師指示第一天進食清流質飲食,第二天可進食低纖維飲食,第三天後可恢復一般飲食。糖尿病患者請於進食低纖維飲食後才可使用降血糖藥物。 不能吃含葡萄柚食品,以免影響麻醉藥物的代謝;並避免吃油炸及辛辣食物,因會刺激腸道導致發炎或出血情形。   參考資料 吳宗翰、李岳霖、李妍慧、方冠傑(2022).大腸鏡檢查前之腸道準備.臨床醫學月刊,89(3),183-192。https://doi.org/10.6666/ClinMed.202203_89(3).0032 鄭吉良、林慧婷、崔怡寧、鍾雅雯、李百萍、郭彥麟(2022).大腸鏡檢查品質指標與最新進展.臺灣醫界,65(6),24-34。He, Y., Liu, Q., Chen, Y. W., Cui, L. J., Cao, K., & Guo, Z. H. (2024). Bowel preparation protocol for hospitalized patients ages 50 years or older: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16(1), 18-28. https://doi.org/10.4253/wjge.v16.i1.18Fostier, R., Tziatzios, G., Facciorusso, A., Papaefthymiou, A., Arvanitakis, M., Triantafyllou, K., & Gkolfakis, P. (2023). Models and scores to predict adequacy of bowel preparation before colonoscopy. Best Practice & Research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101859. https://doi.org/10.1016/j.bpg.2023.101859
頸椎手術後之照護
【本篇學習重點】 術後身上有傷口引流管、點滴及導尿管等,切勿自行拔除。 若從頸前方開刀,術後三天內須喝冷流質飲品。 醫師決定術後開是否需配戴頸圈,通常至少戴三個月。   一、什麼是頸椎手術? 頸椎手術是經由頸部前、後進行減壓及內固定手術,藉此減緩因頸部椎間盤突出、脊椎狹窄、後縱韌帶鈣化或脊椎內腫瘤等情況所導致的神經壓迫症狀,如:痠痛、麻痛、肢體無力等。   二、為什麼需要此手術? 因神經壓迫症狀所造成的神經損傷、身體不適感、肢體無力等情形,經由頸部手術改善神經壓迫造成肢痠麻痛或肢體無力,改善不適症狀、進而提升生活品質。   三、手術前準備: 醫師與病人及其家屬進行手術前會談,協助暸解手術之目的、方式,可能會出現的風險及後遺症等,並填寫會談、手術、麻醉、自費項目、輸血同意書。 手術前須進行心電圖、胸部X光及抽血檢驗等常規檢查;另外會依據病人神經功能症狀安排適當的檢查(如:頸椎X光攝影、電腦斷層、磁振造影(核磁共振)、神經電學檢查等)。 經頸部前方開刀的病人不需要皮膚準備;經頸部後方開刀的病人,依照開刀位置由醫師決定頸部後方髮線須向上推高多少。 依醫師指示準備適當大小的頸圈,醫護人員會教導頸圈的正確穿戴方式。(延伸閱讀:頸圈穿戴注意事項)。 手術前一晚午夜零點後不可吃任何食物、水。 手術當天需更換手術衣且不需穿著內衣褲,移除身上的飾品(玉鐲)、眼鏡(含隱形眼鏡)、假牙、平安符、指甲油等。   四、手術後照護原則: 術後病人身上會有傷口引流管、點滴及導尿管等,待病情穩定後由醫師或護理師移除,切勿自行拔除管路而造成傷害。 請依照醫護人員指示進行正確深呼吸,由鼻子吸氣至九分滿後閉氣二秒鐘,噘嘴緩慢由口吐氣(吐氣時間宜比吸氣時間久);若有痰則可配合蒸氣吸入治療,咳嗽時加壓腹部幫助咳嗽,將痰液咳出,以減少術後肺部合併症(如:肺炎)的發生。 醫師會開立定時止痛藥緩解手術傷口疼痛;手術傷口周圍肌肉因手術過程之牽扯會有疼痛情形,術後三天內可每兩個小時冰敷十五分鐘,幫助肌肉消腫、減緩疼痛。 在疼痛及體力可承受的情況下盡早開始肢體活動,並依照護理人員指示正確執行於床上翻身、由床上坐起或躺下等動作。 若從頸部前方開刀,術後三天內須喝冷水或冷流質食物(沒有顆粒、沒有纖維的飲品),術後第四天可嚐試軟質食物(如:布丁、蒸蛋),之後視吞嚥情況漸漸恢復一般飲食。 手術結束後開始配戴頸圈,由醫師決定穿戴頸圈時間的長短,通常需要佩戴至少三個月。 醫師會評估傷口癒合情形決定拆線時間,通常在手術後七到十天拆線,傷口應保持清潔及乾燥,若有紅、腫、熱、痛現象,請立即回診。 術後一個月內避免長途坐車、駕駛車輛和騎乘機車、單車或者抬舉重物等。   參考資料 Gliedt, J.A., Dawson, A.Z., Daniels, C.J., Spector, A.L., Cupler, Z.A., King, J.,  & Egede, L.E. (2022). Manual therapy interventions in the management of adults with prior cervical spine surgery for degenerative conditions: a scoping review. Chiropratic Manual Therapies. 30(1),1-24. https://doi.org/10.1186/s12998-022-00422-8. Luyao, H., Xiaoxiao, Y., Tianxiao, F., Yuandong, L., & Wang, p., (2022). Manage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A systematic review. Global Spine J. 12(8), 1912-1924. https://doi.org/10.1177/21925682221075290 Peng, Z., Hong, Y., Meng, Y., & Liu, H., (2022). A meta-analysis comparing the short- and mid- to long-term outcomes of artificial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ACDR) with 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ACDF) for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 Int Orthop. 46(7), 1609-1625. https://doi.org/10.1007/s00264-022-05318-z
熱門動畫
癌因性疲憊症之自我照護
【本篇學習重點】 能知道什麼是癌因性疲憊。 能瞭解如何評估癌因性疲憊。 能瞭解非藥物的處置改善癌因性疲憊的方法。 一、什麼是癌因性疲憊: 癌因性疲憊是與癌症或癌症治療相關的現象,它會令人感到疲累,不會因為休息而得到改善,嚴重時會影響日常的生活。 二、要如何評估癌因性疲憊? 可用10分法的疲憊量表來紀錄疲憊的程度,提供醫療團隊參考。0分表示沒有疲憊,1-3分表示輕度疲憊,4-6分表示中度疲憊,7分以上表示重度疲憊,10分是最嚴重的疲憊。   三、照護原則:下列為非藥物處置的7項改善癌因性疲憊的方法: 運動:運動是有效的改善方法。運動種類和型式可依個人狀況調整。運動內容包含運動次數、強度、種類及時間,擬定運動計畫前請諮詢醫師。 運動內容建議從輕鬆的運動開始,從每週1次逐漸調整為3次,每次20-30分鐘。 運動時要注意環境安全,開始前要有五分鐘的暖身,運動後也要有五分鐘的緩和運動。 運動時可藉呼吸狀況來調整運動強度,常用”微喘可以說話”作調整依據,運動強度不宜到過喘的程度。 運動包括走路、游泳、騎自行車、柔軟操、健身房的肌耐力訓練、瑜珈等。運動強度以最大心跳速率為指標,以不超過心跳之60-75%為準。(舉例:平常靜坐時,每分鐘心跳約70次,若用跑步機跑步時,要注意每分鐘心跳不要超過112~122次/分;計算方式是70x60%=42,70x75%=52,故建議心跳速率不超過70+42=112,70+52=122次/分,所以在跑步機上跑步時的心跳以112~122次/分最合適),運動至少要持續2週以上。 能量保存法:可藉規劃個人能量分配來降低能量耗損。共有6項策略: 設定活動優先順序:選擇自己覺得最重要的事情先完成。 分配工作:可將工作請家人或朋友協助完成。 計畫活動方式:執行活動前先思考哪些是自己想做或必須做的事;也可分段完成工作,或選擇替代方案(例如:使用洗碗機洗碗)。 善用能量高峰時間:利用體力最好的時段完成最重要的工作。 調整步調:調整工作、運動及休息比例,讓自己更有精力完成工作。 休息:感到疲倦時可以利用閱讀、聽音樂、看電視等來放鬆,或小睡15-20分鐘。 睡眠衛生: 建議每天固定時間起床。 每晚固定就寢時間,睡前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玩聲光效果強烈刺激的電腦遊戲、或看驚悚的刺激性電影等,以免影響睡眠。 白天疲累可小憩片刻,午睡不要超過2小時。 宜限制飲用含咖啡因飲料,每天以不超過2杯為限。晚上8點後盡量減少喝水,以免夜間因如廁頻次增加而影響睡眠。。 運動時間建議為下午3-6點,以免因接近夜眠時間而影響入睡。 可調整房內光線,運用精油療法或聽紓壓音樂塑造睡眠環境。 心理社會支持: 經由醫院或專家(如:心理師)協助,提供相關技巧提升處理疲憊之能力。 鼓勵參加病友團體(如:網路社群、病友臉書團體)提供情緒支持。 建議每周參加一次由醫院或台灣癌症基金會舉辦的活動,如音樂、舞蹈或戲劇等,至少4次以上,才能達到改善疲憊的效果。 營養:攝取足夠熱量、高纖、低脂、蔬果、水分及蛋白質、礦物質、全穀物和大量Omega-3等食物,有需要時可諮詢營養師。 輔助療法: 包括針灸、穴位按壓及按摩,但採用前應先徵詢醫師意見。  按摩時要避免直接按壓在腫瘤、骨轉移處、放射線治療部位及血栓部位等處。 血小板低於40000/ul的病人也不建議按摩。   運用放鬆、冥想、正念減壓等方式,改善疲憊引起的負面想法 ,建議每次一小時,每週 4~5 次,才能達到改善疲憊的效果。   參考資料 BC Centre for Palliative Care. (2019, Mar). B.C. Inter-Professional Palliative Symptom Management Guidelines-Fatigue. https://www.bc-cpc.ca/cpc/wp-content/uploads/2019/03/3-BCPC-Clinical-Best-Practices-colour-Fatigue.pdf Fabi, A., Bhargava, R., Fatigoni, S., Guglielmo, M., Horneber, M., Roila, F., Weis, J., Jordan, K., Ripamonti, C.I.,ESMO Guidelines Committee. Electronic address: [email protected]. (2020). Cancer-related fatigue: ESM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nnals of Oncology, 31(6), 713-723. https://doi.org/10.1016/j.annonc.2020.02.016 Hilfiker, R., Meichtry, A., Eicher, M., Nilsson, B. L., Knols, R. H., Verra, M. L., & Taeymans, J. (2018).Exercise and other non-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 for cancer-related fatigue in patients during orafter cancer treatment: A systematic review incorporating an indirect-comparisons meta-analysis. British Journal Sports Medicine, 52(10),1-9. https://doi.org/10.1136/bjsports-2016-096422 Ma, Y., He, B., Jiang, M., Yang, Y., Wang, C., Huang, C., & Han, L. (2020).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cancer-related fatigu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 111, 103707. https://doi.org/10.1016/j.ijnurstu.2020.103707
腹腔內視鏡膽囊切除手術全期照護
【本篇學習重點】 腹腔內視鏡膽囊切除手術是透過幾個小切口進行手術。 手術前禁食期間不可吃任何食物、不可喝水或飲料。 手術後傷口保持乾燥,依醫師指示進行傷口照護。   一、什麼是腹腔內視鏡膽囊切除手術: 腹腔內視鏡膽囊切除手術在全身麻醉下,從體外幾個小切口置入腹腔內視鏡,配合影像系統,切除膽囊。完成手術後約2~3天就可以出院返家。   二、手術期間會接受到什麼照護? 從手術室至手術結束,全程均有護理師依據您的狀況,提供個別性照護,除了提供您手術期間的保暖及隱私維護外,並讓您安全地完成手術。 手術前期:手術前一日午夜(00:00)後禁食(不可吃任何東西、水及飲料),並且完成手術和麻醉同意書。 確認手術安全: 當您進到手術室時,為了確認施行的手術正確,會有許多醫護人員重複詢問您的姓名、生日及施行手術的名稱與部位並確認您身上手術部位註記等資料,仔細確認是否與預行手術相符。 麻醉的準備: 全身麻醉,須至少禁食(不可吃任何東西、水及飲料)8小時,我們會跟您再次確認。並協助移除您口腔中可以移動的假牙,檢查您的牙齒是否鬆動,主要是要避免術後嘔吐或全身麻醉插管時牙齒脫落,造成呼吸道阻塞或感染的風險。 醫護人員將詢問您過去藥物使用情形,是否曾有藥物過敏、高血壓、氣喘等病史,做為手術安全的參考。 更換手術衣: 手術前,須更換手術衣,個人衣物包含內衣褲、襪子等都不可以穿。 移除身上飾品: 手術中會使用電刀止血,為避免電燒傷,因此手術前須脫除身上金屬物品及飾品,包含眼鏡、髮夾、項鍊、戒指、護身符…等。 手術中期: 麻醉前準備:進到手術房間後,我們會確認您的點滴是否順暢並在您胸前黏貼心電圖貼片,手臂綁上壓脈帶及手指夾上血氧儀確認並監測生命徵象。 全身麻醉:由您的點滴處給予藥物並在您的口鼻放上氧氣面罩,請您配合深呼吸。 手術前準備:麻醉完成後會裝置尿管以利尿液引流。 會在您小腿或大面積肌肉皮膚上,貼上電刀迴路片,以利手術中使用電刀止血。 手術部位消毒: 準備期間,會先以溫的消毒劑清洗手術部位,再用含酒精的優碘消毒。 保暖與隱私:在手術過程中,會將身體的暴露減至最低,以保護您的隱私;視您的體溫與保暖需求,給予充氣式保暖設備或溫毯。 手術後期: 進到恢復室: 術後容易會有腹脹、噁心的情形,需要確定已經完全清醒,檢查腹部狀況正常後再協助返回病房,一般需2~3小時。 若有疼痛情形請告知醫護人員,護理人員會依醫師指示給予止痛藥,適時評估疼痛是否改善及可能發生的副作用。 回病房前的檢查:首先,我們會持續密切評估您的血壓、心跳、體溫、心臟血管與神經肌肉功能等,直到恢復正常,即可返回病房,一般約需2小時。   三、返家後我該注意什麼? 觀察手術傷口發現有分泌物增加、發紅、腫脹、皮膚表面溫度較熱或發燒超過37.5℃、縫線脫落時,請盡速就醫。 請您依照手術醫師預約日期,回到門診就診,檢查傷口狀況。 部分病人會依病況需要放置引流管,活動時請確保管路通暢,避免拉扯。 請保持傷口清潔乾燥。 術後避免油脂含量過高的食物,如油炸食品、肥肉等,以免發生腹瀉。   參考資料 林益儂、楊囷蓉、李依庭、曾怡菱(2022).應用設計思考於護理創新服務方案:以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後病人為例.健康科技期刊,8 (2),P32 – 46。https://doi.org/10.6979/TJHS.202203_8(2).0004 Ryan, J. M., O'Connell, E., Rogers A. C., Sorensen, J., & McNamara, D. A. (2021).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factors which reduce the length of stay associated with elective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HPB, 23(2), 161–172. https://doi.org/10.1016/j.hpb.2020.08.012. Wang, P., Ma, S., & Yu, L. (2022).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ersonalized nursing in the operating room of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for gallstone. Panminerva Medica, 64(2), 302–303. https://doi.org/10.23736/S0031-0808.21.04419-0
向酗酒說不
【本篇學習重點】 酗酒會導致酒精成癮,影響個人健康及造成社會問題。 懷疑自己或家人有酗酒問題,請儘早尋求醫療專業協助。 缺乏戒酒動機者需要親屬及朋友持續關心與鼓勵。   一、什麼是酗酒? 酗酒是指過度飲酒無節制,對酒精會有強烈的渴求,一次喝下4-5瓶以上罐裝啤酒,或一次喝600cc酒精含量較高的水果酒,且經常有這樣的飲酒量和行為稱為酗酒,長期酗酒會導致酒精成癮,影響個人健康及造成社會問題,人際關係等方面的障礙。   二、酗酒可能的原因? 心理因素:酗酒者的人格表現易情緒比較壓抑、對挫折忍受耐度比較低、容易有焦慮、依賴等特質。 環境因素:工作不穩定及壓力大、常需社交性飲酒、處於酗酒的家庭環境、種族文化、遺傳等。   三、酗酒可能出現哪些危害? 生理方面: 肝臟受傷害:脂肪堆積在肝臟引起脂肪肝,甚至肝硬化。 胃潰瘍:引起胃出血而危及生命。 酗酒者易缺乏各種維他命,導致神經系統受傷害,引起周邊神經病變。 大腦皮質萎縮:容易引發早發性失智。 孕婦酗酒,酒精對發育中胎兒造成各種傷害,包括胎兒生長遲滯、畸型、胎死腹中等。 短時間大量飲酒、酒精會抑制呼吸中樞,造成呼吸停止,也會使血糖下降可能致命。 情緒方面: 對外界刺激敏感,情緒易激動、易與人發生衝突、容易犯罪。 家人常成為暴力行為發洩攻擊的對象。 精神恍惚,影響工作效率。 親友疏離,使酗酒者心理承擔更大的挫折與壓力,更加自暴自棄惡性循環。 意外事件: 長期酗酒造成神經病變,容易摔倒,增加腦中風及心血管疾病之風險,易發生意外傷害。 飲酒會影響注意力、意識清醒度及操作能力下降,容易發生車禍。   四、我該注意什麼? 首先要鼓勵酗酒者戒酒,缺乏戒酒動機者需要親屬及朋友持續關心與鼓勵。 酗酒者常無自覺或否認酗酒,可利用簡單的篩選方式,早期發現形成酒癮的可能性,可詢問酗酒者下列四個問題: 若有二題回答「是」的人,建議尋求專家進一步診斷。 你是否曾經感覺應該戒酒? 你是否曾經因喝酒而感到內疚或感到自己能力不足、力不從心? 你是否曾因為別人批評你飲酒而感到氣惱? 你是否曾有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喝酒? 懷疑自己或家人有酗酒問題,請儘早尋求各醫療院所身心科,或各縣市衛生局醫護專業人員協助治療,目前衛生福利部網頁可搜尋到指定酒癮機構名單。   參考資料 李若琦、楊凱鈞(2020).臺灣酒癮藥物治療之發展趨勢.臨床醫學月刊,85(4),202-205。https://doi.org/10.6666/ClinMed.202004_85(4).0036 曾郁心、張惠禎、林湘庭、邱昕怡、賴宜芳、彭彥領(2021).創建醫院「酒精依賴個案戒酒照護流程」計劃.健康促進研究與實務,4(2),25-32。https://doi.org/10.29442/HPRP.202107_4(2).0004 衛生福利部心理健康司(2023,8月28日).衛生局指定112年酒癮治療費用補助方案執行機構。https://dep.mohw.gov.tw/domhaoh/cp-4382-46834-107.html Kohen, C. B., & Conlin, W. E. (2022). Ethical considerations for psychotherapists participating in alcoholics anonymous. Practice Innovations, 7(1), 40–52. https://doi.org/10.1037/pri0000168
泌尿道感染之照護
【本篇學習重點】 泌尿道感染常見症狀有排尿時會有燒灼感、頻尿、下背部痛。 預防泌尿道感染最佳方法為多喝水、不憋尿。 病況穩定下,病人即早移除導尿管可減低泌尿道感染發生。 一、什麼是泌尿道感染? 人體的泌尿道系統包括腎臟、輸尿管、膀胱及尿道。正常時皆為無菌的。當細菌入侵到泌尿系統中,就會引起泌尿道感染。感染範圍可以擴展到整個泌尿系統,甚至影響到腎臟。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罹患泌尿道感染,懷孕或停經後婦女也有較高的機會發生泌尿道感染;不過到了老年,男性發生的機會也會逐漸增加。此外,有糖尿病、腎結石、解尿不乾淨或長期放導尿管的病人,更容易發生泌尿道感染。 二、常見症狀有哪些? 泌尿道感染的發生通常是突然發作,常見症狀包括: 主要症狀:排尿時會有燒灼感、頻尿、急尿、下背部疼痛。 其他症狀:血尿、濁尿、腹部不適、發燒、噁心、嘔吐、腰痛。 有上述症狀並不一定是泌尿道感染,若有上述症狀,請至感染科門診進一步診治。 三、常見的治療方式有哪些? 經醫師評估,留取尿液檢驗及細菌培養。 醫師依據臨床症狀判斷,以抗生素治療為主。 住院期間可能會打點滴,補充水份。 四、照護原則: 充足的水份攝取,每天至少1.5公升以上,如有水份限制,則依照醫師指示適當攝取水份。 多攝取增加尿液酸性的食物,包含:肉類、蛋、乳酪、梅子、榖類、李子及葡萄乾等。 避免憋尿或穿著緊身褲。 若非必要,盡量避免放置導尿管。 病人若因急性尿滯留(膀胱內尿液淤積而無法順暢排出)、手術而暫時放置導尿管,在病況穩定後需即早移除。 正確清潔會陰部 女性病人: 如廁後,衛生紙由前往後擦拭,避免將糞便污染物帶到尿道。 月經週期期間棉墊應經常更換。 尿管留置的病人: 注意尿袋需維持在膀胱部位以下,每日約每八小時定期排空尿袋,或者當尿袋尿量大於二分之一時,要排空尿袋,避免尿袋過滿。 排放尿液的收集容器勿接觸尿袋出口。 每日以肥皂水及清水進行尿道口及會陰之清潔。 參考資料 陳冠霖、林蔚如、盧柏樑(2019).念珠菌菌尿症:臨床評估與處置.感染控制雜誌,29(2),73-80。https://doi.org/10.6526/ICJ.201904_29(2).0003 許瑞峰、張家銘(2019).產氣性泌尿道感染.臨床醫學月刊,83(2),120-123。https://doi.org/10.6666/ClinMed.201902_83(2).0021 Bono, M. J., Leslie, S. W., Reygaert, W. C., & Doerr, C. (2022, Nov 28).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Nursing). In StatPearls. StatPearls Publishing. Retrieved April 4, 2023 from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470195/ Werneburg G. T. (2022). 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Current challenges and future prospects. Research and Reports in Urology, 14, 109–133. https://doi.org/10.2147/RRU.S273663
主題館
各科護理指導
部份圖示素材取自Slidesgo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