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主題
二十四小時心電圖檢查
【本篇學習重點】 二十四小時心電圖檢查目的是評估心律是否有異常。 裝機前請先洗澡,裝機後避免貼片掉落及導線潮濕。 應小心保護儀器,請勿碰撞或遺失。   一、什麼是二十四小時心電圖檢查? 二十四小時心電圖檢查是透過可隨身攜帶之簡易型心電圖機,裝置於病人身上,可連續24小時監測並儲存病人的心電圖數據,檢查結束後卸下記錄器,醫師可利用電腦存取資料並分析監測的結果。這項檢查除不方便之外,無副作用,一般在一天內會有檢查結果。   二、為什麼要做此檢查? 可以幫助紀錄和診斷,如:心律異常、不明原因之昏厥、心肌梗塞後之追蹤與評估、心臟手術後追蹤與評估、心肌缺血等疾病。三、檢查前要準備什麼?醫師開立二十四小時心電圖檢查單,由檢查室安排時間。 向病人解釋檢查目的及過程。 請於前一天晚上先洗澡,檢查前請穿著棉質寬鬆、排汗,且上下分開之衣物。女性病人勿穿著連身洋裝及連身內衣。依照排程送病人至檢查室安裝二十四小時心電圖機器。   四、檢查是如何進行的? 技術人員核對並登記病人基本資料後,協助您清潔胸前特定位置的皮膚(如胸口毛髮較濃密,視情況需先剃除局部毛髮),貼上多個心電圖貼片及導線,並設定時間,再將記錄器置放於腰間背包,以保護儀器。請維持日常活動,保持身體乾爽,不要太激烈運動,避免過度流汗、不要洗澡、淋浴、游泳或拍打胸部、不要抱小孩或寵物於胸前;若需要做其他檢查如:X射線檢查等請先告知檢查人員,以防干擾及影響檢查品質。如發生感覺到胸痛、呼吸急促、心跳不規則或頭暈等症狀,請在檢查日誌中記錄症狀出現的時間和您當時正在做的事情,以供醫師分析及診斷。 心電圖貼片需緊貼皮膚,避免貼片掉落及導線潮濕。 請小心保護儀器,請勿碰撞或遺失。   五、檢查後該注意什麼? 於約定時間(約24小時)回檢查室移除心電圖機,提供電腦分析記錄器內容,以利醫師判讀。 因個人體質差異,有些人因皮膚比較敏感,檢查後胸部會起小紅疹,可自備止癢藥膏或掛號請皮膚科醫師處理。   參考資料 Abdullah, M.Y., Zarei, T.L., Althaidy, M.M., Alghamdi, I.A., Alkindy, A.S., Almalki, I.H., Barnawi, J.F., Alfayez, E.H., Alali, A.S., Merza, S.F., Hasan, F.S., & Almaghrabi, S.K. (2022). Indications, contraindications,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holter monitoring  devi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ty Medicine and Public Health, 9(2), 1040-1044. https://doi.org/10.18203/2394-6040.ijcmph20220080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2023). Holter Monitor. https://www.heart.org/en/health-topics/heart-attack/diagnosing-a-heart-attack/holter-monitorMubarik, A., & Lqbal, A. M. (2022, July 25). Holter Monitor. In StatPearls. StatPearls Publishing. Retrieved April 4, 2024 from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538203/
新生兒黃疸症之照護
【本篇學習重點】 新生兒黃疸是指新生兒皮膚及眼白變黃的現象。 大多數為生理性黃疸,不需治療,約1-2星期後會褪去。 須持續觀察寶寶膚色,活力及進食量變化以及大小便情形。   一、什麼是新生兒黃疸?新生兒紅血球的數量比成人多2-3倍,又因為肝臟還沒有發育成熟,當紅血球被破壞所產生的「未結合膽紅素」沒有辦法經由肝臟代謝及大小便排出體外時,就會累積在體內,造成皮膚、眼白變黃,就稱為「新生兒黃疸」,分為以下三類: 生理性黃疸: 通常發生在出生後2-3天,發生率為大約每100個新生兒中,會有60個會發生的生理性現象,通常不需要任何治療,大約1-2星期後會逐漸褪去。 母乳性黃疸:第一種是進食情形不佳所引起,通常發生在新生兒出生後的第一週,因奶水進食量不足,大小便排泄次數減少,使得原本需排出的膽紅素,囤積在體內,所引起的黃疸現象。第二種是母乳成份所造成的黃疸,導因尙不確定。母乳性黃疸可能會持續至2-3個月,極少引起嚴重的病情,不需因此而停止哺餵母乳,如果持續沒有改善,應做進一步檢查或與醫師討論適合的哺餵方式。建議您可以至健兒門診就醫與醫師討論。 病理性黃疸: 通常是指出生後第一天就出現的黃疸、膽紅素值急速上升或數值過高、持續時間超過二星期或早產兒超過三星期,發生原因多與疾病有關,包括母嬰ABO或RH血型不合、生產過程造成產傷(如:頭血腫、鎖骨骨折)、新生兒有先天溶血性疾病(如:蠶豆症)、先天性膽道閉鎖、先天性肝炎或是泌尿道感染等,需住院檢查及治療。 若有上述症狀,不一定是病理性黃疸,建議您可以至健兒門診就醫。二、新生兒黃疸有哪些症狀?新生兒眼白及皮膚變黃、小便次數減少(每日小便次數少於6-8次、尿液呈深褐色)、食慾明顯下降(吸吮母乳的時間愈來愈短、餵奶間距拉長、每餐奶量越喝越少)、昏昏欲睡難叫醒、活動量減少等。 三、新生兒黃疸要怎麼治療? 照光治療是目前最常使用的治療,依據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建議,照光標準依新生兒出生週數、出生天數及是否有其他危險因子而有所不同;採用波長430nm-490nm的藍色照光燈進行照光,照光過程會將新生兒身體暴露,並戴上遮光眼罩及包裹尿布以保護眼睛及生殖器;若經照光治療無顯著成效或已經造成神經傷害者,則須立即進行換血治療。   四、我該怎麼照顧新生兒黃疸的寶寶: 觀察新生兒的體重變化、精神活動力、進食量、大小便情形(包含頻率、顏色與量),確認新生兒有吃飽,若有上述新生兒黃疸常見的症狀,應儘速至健兒門診就醫。 觀察新生兒膚色變化,本院出生之新生兒可使用嬰兒室提供之黃疸辨識卡輔助觀察,在太陽光或白色日光燈下,以手指按壓額頭部位之皮膚,對照色卡進行初步評估。 如果只有臉部皮膚泛黃,請多加觀察,但當皮膚泛黃的範圍向下延伸至肚臍以下四肢,或是發現皮膚變黃迅速,例如一天之內黃疸由臉延伸至胸部、腹部時,應立即至健兒門診就醫詳查。 不要自行餵食新生兒退胎水或八寶粉等藥物,因為會加重症狀,無法改善黃疸,甚至會影響食慾,危害新生兒的健康。 有蠶豆症的新生兒,如果接觸樟腦丸、紫藥水或某些藥物(如磺胺類藥物),會引起急性溶血(血球破裂),產生嚴重的黃疸現象,故當您的新生兒尚未確診是否有罹患蠶豆症時(或已經確診罹患蠶豆症者),請勿接觸上述物品,若需服用藥物時,務必與醫師討論後方可使用。   參考資料 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2021,9月7日).新生兒黃疸臨床處置建議手冊。http://www.tsn-neonatology.com/health/content.php?id=21 Ansong-Assoku, B., Shah, S. D., Adnan, M., & Ankola, P. A. (2022). Neonatal Jaundice. Updated February 12, 2024. In: StatPearls [Internet]. StatPearls Publishing. from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532930/ Bratton, S., Cantu, R. M., & Stem, M. (2023). Breast milk jaundice. In: StatPearls [Internet]. StatPearls Publishing. from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537334/
肺部胸腔鏡手術前後之照護
【本篇學習重點】 胸腔鏡主要用在疾病的檢查、診斷、分期和治療。 術前準備包含:病情解釋、麻醉訪視及深呼吸訓練。 手術後管路要固定妥當、不可打結壓迫。 傷口出現紅腫熱痛等感染徵象需回診就醫。   一、什麼是胸腔鏡手術? 胸腔鏡手術也稱為微創手術,是在全身麻醉下,在胸部側邊劃開1-3個約1-2公分的傷口,在內視鏡影像輔助下進行手術,比傳統開胸手術20公分的傷口,傷口較小、疼痛較輕且恢復速度較快。   二、為什麼需要此手術? 胸腔鏡主要用在疾病的檢查、診斷、分期和治療;當發現肺部腫瘤、氣胸、膿胸、胸部外傷或縱膈腔腫瘤等問題,醫師會進一步評估決定是否需行胸腔鏡手術。    三、手術前要準備甚麼? 手術前完成各項相關檢查,包括胸部X光、心電圖、抽血檢查、肺功能等。 由呼吸治療師教導腹式深呼吸、咳嗽等技巧,並提供呼吸訓練器使用,一天至少執行四回,每回至少做6-10次。(延伸閱讀:深呼吸誘發訓練器之使用方法) 安排麻醉科手術前諮詢訪視。 術前醫師向病人及家屬解釋病情及手術方法等,填寫手術、麻醉及自費等各項同意書。 戒菸至少二週以上,以保持肺部功能,減少痰液的產生,使肺部擴張良好。(延伸閱讀:戒菸) 手術前一天晚上12點後不能吃東西也不能喝水,避免麻醉時發生嘔吐,造成吸入性肺炎。   四、手術後該注意什麼?  手術後傷口應保持清潔乾燥,紗布如有滲濕應通知護理人員處理。 依您的需求選擇止痛方法,另外手術後也會服用止痛藥,降低疼痛感。 手術後身上會有點滴、導尿管以及胸管引流管,每個管路都要固定妥當,不要打結、壓迫到管路,以維持各管路功能正常,尤其以胸管最為重要,若有胸管留置時,需採半坐臥以利引流。 手術隔天可以下床活動,第一次下床需由護理人員協助,以利肺擴張。(延伸閱讀:協助病人下床走路) 開刀後不要吃中藥、補品等,可多吃高蛋白、高維生素食物,如:蛋豆魚肉類、深綠色蔬菜及水果,以促進傷口癒合。   五、返家注意事項:(延伸閱讀:肺部手術後之居家照護) 傷口若使用美容膠帶覆蓋,則保持清潔乾燥,不須換藥拆線、觀察即可;縫線傷口需每天換藥,並觀察傷口有無紅腫熱痛及像膿的液體流出等感染徵象,若有感染徵象,需立即回胸腔外科門診就醫。(延伸閱讀:居家傷口之照護) 可能肋間疼痛會持續3-6個月,出院時會帶口服止痛藥,請依醫師指示服用。 手術後一個月內避免提重物(小於3公斤),以散步、爬樓梯、早操等輕鬆運動,並常做深呼吸、咳嗽運動,可以繼續執行呼吸訓練器,促進肺部運動。 依醫囑按時服藥、返診追蹤。   參考資料 李怡穎、徐博奎(2021)‧電子胸瓶之使用安全性及引流管拔除後相關併發症探討‧臨床醫學月刊,87(6),350-353。 https://doi.org/10.6666/ClinMed.202106_87(6).0058  Ferreira, V., Minnella, E. M., Awasthi, R., Gamsa, A., Ferri, L., Mulder, D., Sirois, C., Spicer, J., Schmid, S., & Carli, F. (2021). Multimodal prehabilitation for lung cancer surger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The 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 112(5), 1600– 1608. https://doi.org/10.1016/j.athoracsur.2020.11.022 Hernandez-Vaquero, D., Vigil-Escalera, C., Perez-Mendez, I., Gutierrez, A., Avanzas, P., Wei, Y., Diaz, R., Silva, J., Moris, C., & Pascual, I. (2021). Survival after thoracoscopic surgery or open lobectomy: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The 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 111(1), 302-313. https://doi.org/10.1016/j.athoracsur.2020.05.144 Lim, E., Batchelor, T. J. P., Dunning, J., Shackcloth, M., Anikin, V., Naidu, B., Belcher, E., Loubani, M., Zamvar, V., Harris, R. A., Dabner, L., McKeon, H. E., Paramasivan, S., Realpe, A., Elliott, D., De Sousa, P., Stokes, E. A., Wordsworth, S., Blazeby, J. M., & Rogers, C. A. (2022).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or open lobectomy in early-stage lung cancer. NEJM evidence, 1(3), EVIDoa2100016. https://evidence.nejm.org/doi/full/10.1056/EVIDoa2100016
白內障手術之照護
【本篇學習重點】  白內障手術是替眼睛更換人工水晶體。 白內障手術可以改善視力。 手術後外出宜戴太陽眼鏡,避免紫外線傷害。 手術後一個月內應避免向前彎腰、突然用力。 術後出現持續性眼睛疼痛或刺痛須立即回診。   一、什麼是白內障手術? 白內障手術是在全身或局部麻醉下,將混濁的水晶體摘除,再植入人工水晶體,手術方式包括: 囊外水晶體摘除術合併人工水晶體植入。 超音波水晶體乳化術合併人工水晶體植入。 輔以飛秒雷射超音波水晶體乳化術合併人工水晶體植入。   二、為什麼需要白內障手術? 接受白內障手術,並依您的生活需求換置人工水晶體後,可改善視力狀況、老花眼及散光問題。 三、手術前準備: 共通性注意事項: 門診檢查時,眼科醫師會向您說明手術過程,並協助您填寫手術同意書。 有服用藥物控制的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病人,於手術前應告訴醫師,尤其有服用防止血液凝固的藥物時,請主動告知醫師,需依醫師指示暫停服用,以減少手術出血機率。 手術當日請保持臉部清潔,勿化妝,醫護人員會依醫師指示,決定是否需要為您剪睫毛。 醫護人員會依醫囑為您點散瞳眼藥水放大瞳孔,以利手術進行。瞳孔放大期間近距離的物品會較模糊看不清,視力影響約持續6-8小時,請注意活動安全。 手術當天,醫護人員會協助您換上手術衣、褲,並取下活動假牙、手錶、飾品等。 進入手術室前,請先解小便。 採全身麻醉者: 手術前會為您安排心電圖、胸部X光、血液檢查。 手術前會為您安排會診麻醉諮詢,由麻醉醫師評估您的狀況並向您說明麻醉風險,協助您填寫麻醉同意書。 手術前晚午夜12點過後不可吃任何食物、水及藥物。 手術當日醫護人員會依照醫師指示,協助您執行靜脈點滴輸液。 採局部(球後)麻醉者: 門診檢查時,眼科醫師會向您說明手術過程,並協助您填寫麻醉同意書。 術前盡量少喝流質飲食(飲料或開水),避免手術時因想解小便而影響手術進行。 醫護人員會依照醫師指示,手術前協助您服用鎮靜劑及降眼壓藥物。   四、手術後照護原則: 臥位以不壓迫手術眼為原則,可仰睡或睡向健側,或依醫師指示採其他姿勢。 手術後若有疼痛不適,可告知醫護人員,以評估疼痛情形並聯絡醫師處理。 若有打噴嚏、咳嗽或便秘等情況,請告知醫護人員協助處理。 醫護人員會協助您清潔手術眼,再以消毒過的眼墊覆蓋。 全身麻醉者,術後因麻醉藥的關係,可能會有頭暈、嘔吐及小便困難等不適症狀,家屬宜留下陪伴,以避免跌倒或意外傷害。(延伸閱讀:預防跌倒)   五、居家自我照顧: 眼藥使用: 請依照醫師指示使用藥物。(延伸閱讀:正確眼部給藥法及注意事項) 手術後一個月內,白天活動的時候可以戴眼鏡、護目鏡罩,睡覺時應該要戴鐵眼罩,以避免睡著時不小心揉到眼睛或壓到手術的眼睛,影響傷口癒合。鐵眼罩之固定與清潔方式如下:  鐵眼罩尖端向下、圓端向上,沿著眉毛邊緣蓋在手術的眼睛上。(圖一) 貼鐵眼罩的時候,用兩條大約十公分長的半吋透氣紙膠布,從額頭斜貼到臉頰,不要貼到髮際(頭部皮膚生長頭髮的邊緣部分)及嘴角,也不要貼到鐵眼罩中間的孔洞,才不會遮擋到視線。(圖一) 圖一 配戴鐵眼罩 鐵眼罩的清潔:先用熱水浸泡,以軟化膠布撕下來的殘餘黏膠,再用肥皂或洗碗精清洗,擦乾後就可以再使用。 活動注意事項: 可維持一般日常生活,例如:散步或輕鬆的手腳活動,不要跑步或作跳躍等劇烈的運動。 避免快速轉頭動作,例如:突然轉頭看後方來車。 走路速度放慢,預防跌倒,才不會不小心撞到眼球。 下列的動作容易讓眼睛的壓力上升,大約在手術後一個月以內請不要做: 向前彎腰,例如:彎腰綁鞋帶,綁鞋帶的時候可以坐在椅子上穿鞋,把腳抬高綁鞋帶,不要彎下腰去綁。 突然用力,例如:拿重物、抱小孩、咳嗽、打噴嚏等或用力解大便,應預防便祕。(延伸閱讀:便祕) 預防眼睛感染: 不可以用手揉眼睛。 不要逗留在灰塵、煙多、高熱等的環境,以免造成手術的眼睛不舒服或感染。 洗澡、洗頭、洗臉時應預防自來水濺入手術的眼睛,以避免造成感染。 手術眼周圍應保持清潔,可使用棉球沾冷開水或生理食鹽水,或購買眼部清潔專用清潔棉,由眼睛靠近鼻子這一側向外側清潔,不要用手帕或衛生紙直接擦眼睛,以避免感染。 傷口縫線非常細微,會自然吸收,不需要拆線。 飲食注意事項: 飲食沒有禁忌,請採均衡飲食,建議多攝取富含纖維的青菜、水果,避免便秘發生。(延伸閱讀:均衡飲食) 避免刺激性的食物,例如:酸、辣、煙、酒、咖啡等。 不要吃堅硬食物,例如:芭樂、甘蔗等,避免用力咬動時拉扯到眼部傷口。 返家後眼睛如果有下列情形時,應該馬上回眼科門診檢查: 眼睛持續不斷的疼痛或刺痛。 黏稠性分泌物突然增加。 手術的這隻眼睛不小心撞到或因外力而受傷。 突然看不清楚。 結膜或鞏膜(眼白處)發紅變嚴重或有血水流出。   參考資料 江宜靜、王守玉(2020).白內障完整評估治療與照護趨勢.護理雜誌,67(2),84–90。https://doi.org/10.6224/JN.202004_67(2).11. Diané, S., Baldé, A. K., Inapogui, C. B., Kéita, A., & Diawara, M. (2022). Functional results of cataract surgery using the phacoemulsification technique" The CADES/O experience. Journal of Medical Research and Health Sciences, 5(9), 2256-2263. https://doi.org/10.52845/JMRHS/2022-5-9-6 Mei, F., & Kao, T. Y. (2022). A rare case of a patient with an intralenticular foreign body who was able to achieve substantial visual recovery after phacoemulsification was performed. 輔仁醫學期刊, 20(3), 26-31. https://doi.org/10.53106/181020932022092003003
熱門動畫
全身麻醉之照護
【本篇學習重點】 病人能了解什麼是全身麻醉。 手術前一晚午夜12點以後不能進食食物和水。 手術結束後會先到恢復室觀察2小時,才轉回病房。 手術後第一次下床時請護理人員協助,避免頭暈而跌倒。 一、什麼是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是在手術時由醫生使用氣體或靜脈注射麻醉藥物,運用儀器監測心跳、血壓、呼吸等徵象,讓病人暫時進入睡覺狀態而不會在手術中產生疼痛的感覺。 二、為什麼需要全身麻醉? 當病人有以下情形,就需要全身麻醉來幫助醫師順利進行手術: 手術時間較長。 失血量較多。 手術範圍多處。 病人無法配合。 三、全身麻醉前之準備事項: 手術前會安排麻醉諮詢,由麻醉醫生說明麻醉的注意事項,完成諮詢後需填寫麻醉同意書。 手術前一晚午夜12點以後不能進食任何食物及喝水,避免麻醉時發生嘔吐,造成吸入性肺炎。 手術前一天要去除手腳指甲油或光療指甲,手術當天需更換手術衣,不穿著內衣褲,並取下假牙、手錶和所有飾品。 練習深呼吸及咳嗽運動可以減少手術後肺炎的併發症。 手術前請充分休息及放鬆心情。 四、全身麻醉後照護原則: 手術結束後病人會先到恢復室觀察2小時,才轉回普通病房。 麻醉清醒後可以開始腹式呼吸與咳痰,護理師會協助病人執行蒸氣吸入幫助痰液咳出,每日4次,每次10~15分鐘(延伸閱讀:深呼吸誘發訓練器之使用方法、噴霧治療之照護)。 手術後可能會放置導尿管協助小便排出及監測尿量,當病人有尿急、尿脹等情形,可請護理師協助處理(延伸閱讀:留置導尿管病人之照護) 。 手術後早期下床可以促進肺部擴張,第一次下床時請由護理人員協助病人採漸進式下床,避免頭暈而跌倒(延伸閱讀:預防跌倒) 。 手術後若出現喉嚨痛、聲音沙啞,可能與麻醉時使用氣管插管有關,症狀會在幾天內復原,請不用擔心。 若出現噁心、嘔吐、頭暈、頭痛等與手術或麻醉有關的症狀,可以請醫護人員協助處理。 參考資料 黃兆蘭、鄧惟濃(2022).乳房手術的麻醉方式.臨床醫學月刊,90(4),651-653。https://doi.org/10.6666/ClinMed.202210_90(4).0102 曾麗華、謝沛珊、洪曉佩、鍾貴春、明金蓮(2020).麻醉恢復室之留置導尿管導致膀胱不適感.領導護理,21(2),21-30。https://doi.org/10.29494/LN.202006_21(2).0003 Ahn, E. J., Kim, H. J., Kim, K. W., Choi, H. R., Kang, H., & Bang, S. R. (2019). Comparison of general anaesthesia and regional anaesthesia in terms of mortality and complication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hip fracture: 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study. BMJ open, 9(9), e029245. https://doi.org/10.1136/bmjopen-2019-029245 Rerkasem, A., Orrapin, S., Howard, D. P., Nantakool, S., & Rerkasem, K. (2021). Local versus general anaesthesia for carotid endarterectomy.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10 (10), CD000126.  https://doi.org/10.1002/14651858.CD000126.pub5                
加護中心病人之肢體擺位與翻身
【本篇學習重點】 臥床的人需要他人協助完成臥姿更換及肢體適當擺位。 肢體擺位能平均分布身體重量及預防皮膚壓損的產生。 皮膚有壓損的部位,不要再次受到壓迫。   一、什麼是肢體擺位與翻身呢? 是指臥床病人無法自己執行肢體活動,故床上活動需透過他人協助,以完成臥姿更換及肢體適當擺位,確實維護病人舒適。   二、什麼時候需要協助肢體擺位與翻身呢? 加護病房的病人因為疾病或是病情治療需要,通常只能臥床休息,例如:中風造成肢體無力、嚴重的創傷造成全身癱瘓、長時間使用鎮靜安眠藥物的病人等,此時活動能力下降,就需要協助肢體擺位與翻身。   三、協助肢體擺位與翻身的重要性: 翻身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皮膚、肌肉長時間受壓,預防皮膚受傷。 肢體擺位能幫助病人身體的重量平均分布,減少疼痛及壓力性損傷產生,並且能夠協助肢體維持正常的姿勢,預防肢體攣縮變形。   四、什麼情況不需要協助肢體擺位與翻身呢? 能夠自己活動的人。 檢查治療後需要平躺,不可以翻動的病人,例如:腰椎穿刺、腎臟穿刺、心導管檢查等。   五、加護中心協助肢體擺位與翻身的照護原則: 翻身擺位時,由護理師協助您兩人為一組,可以確保病人安全及避免操作者受傷,原則上每2~3小時翻身一次。 協助肢體擺位與翻身前: 皮膚已經產生壓瘡的部位,不要再次受到壓迫,例如:尾骶骨(脊椎骨的最下端,靠近臀部中間骨頭部分)已經有壓瘡就不可以平躺。 灌食後半小時內不要翻身,以免造成病人嘔吐。 翻身前要確認病床輪子已固定,以避免滑動。 床頭放平、床欄放下並調整床的高度以適合翻身人員。 協助肢體擺位與翻身時: 不要用拖或拉的方式移動病人,避免病人的皮膚被摩擦受到傷害。 可依照病人的狀況,協助背部拍痰、按摩及關節的活動。 如果病人身上有傷口或引流管,要隨時注意及檢查,避免引流管被拉扯或是壓在身體底下。 檢查病人骨突處的皮膚是否完整、皮膚是否有變紅或是破皮,例如:耳朵、足跟等(圖一、圖二)。 圖一 病人平躺容易壓傷的部位 圖二 病人側躺容易壓傷的部位 協助的過程要隨時注意病人表情,動作要緩慢、輕柔,並注意身體保暖及個人的隱私。 協助肢體擺位與翻身後: 翻身擺位後要讓身體能夠平均支撐各部位的重量。 可以使用小毛巾捲軸讓病人握住,或是使用氣墊床(充氣的床墊)、脂肪墊(材質是類似人體脂肪,為一種固體凝膠)、L型枕等工具,減輕身體的壓力,避免皮膚壓損的形成。 可以使用柔軟的枕頭,或是用床單、棉被、靠墊、坐墊等支撐肢體,以避免皮膚壓損的形成。 可依照病人的情況,使用枕頭或垂足板支托足底,預防垂足發生。 保持病人衣服、床單平整,可以減少皮膚受壓而破損。 離開病床時一定要記得將床欄拉起來,避免病人滑落。   六、如何協助病人翻身擺位? 洗手,先向病人解釋。 準備一般枕頭三~四個及數個小毛巾捲軸(圖三)。 圖三 準備用物 執行肢體擺位: 平躺(圖四): 圖四 平躺 頭與脊椎成一直線,頭下置一個小枕頭。 手臂放身體兩側,手掌朝下且用布捲或小枕頭墊高,可利用布捲讓病人雙手握住(圖五)。 兩腿伸直,膝蓋下方至小腿肚以一枕頭支托,保持足跟懸空,避免皮膚受壓。 讓腳趾向上伸直,可以用垂足板或枕頭頂住,預防垂足發生。 拉平床單,拉上床欄。 圖五 讓病人握布捲                         協助左側躺時(圖六、圖七): 圖六 左側躺 圖七  左側躺 檢查身上的管路,在翻身時有足夠的長度不會被拉扯。 把病人右手放在腹部,並將右腳膝蓋彎曲。 站在病人左邊的操作者,一手扶住病人肩膀,另一手扶在髖關節,與站對側的操作者一起出力,將病人轉向左側。 檢查病人背部皮膚,並可以同時幫病人拍痰或做背部按摩。 在背後放置一個枕頭(或使用30度三角枕,或稱斜坡枕),讓病人輕靠在上面,並讓尾骶骨處騰空,避免受壓,將病人右手自然放在枕頭上,或是環抱在胸前。 將病人左邊肩膀往外提,避免被身體壓到,左手也可以用小枕頭墊高(圖八)。 圖八 以小枕頭支托手部 可利用布捲讓病人雙手握住。 兩腳保持伸直,並且在兩腳小腿處以枕頭墊高,讓兩腳足踝不會壓在床墊上,兩腳中間可以用枕頭分開(圖九)。 圖九 兩腳中間用枕頭分開 使用布捲置放於病人左耳後,避免耳朵受壓(圖十) 圖十 以小毛巾捲軸放在病人耳朵後面 擺好姿勢後要檢查病人身體各部位是不是有受壓且姿勢是舒服的。 將床單拉平整、床欄拉起。 協助右側躺時: 檢查身上的管路,在翻身時有足夠的長度不會被拉扯。 把病人左手放在腹部,並將左腳膝蓋彎曲。 站在病人右邊的操作者,一手扶住病人肩膀,另一手扶在髖關節,與對側的操作者一起出力,將病人轉向右側。 檢查病人背部皮膚,並可以同時幫病人拍痰或做背部按摩。 在背後放置一個枕頭(或使用30度三角枕),讓病人輕靠在上面,並讓尾骶骨處騰空,避免受壓,將病人左手自然放在枕頭上,或是環抱在胸前。 將病人右邊肩膀往外提,避免被身體壓到,右手也可以用小枕頭墊高。 可利用小毛巾捲軸讓病人雙手握住。 兩腳保持伸直,並且在兩腳小腿處以枕頭墊高,讓兩腳足踝不會壓在床墊上,兩腳中間可以用枕頭分開。 使用小毛巾捲軸放在病人右耳後面,避免耳朵受壓。 擺好姿勢後要檢查病人身體各部位是不是有受壓且姿勢是舒服的。 將床單拉平整、床欄拉起。   參考資料 Alaparthi, G. K.,Gatty, A., Samuel, S. R., & Amaravadi, S. K. (2020). Effectiveness, safety, and barriers to early mobilization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Critical Care Research and Practice, 2020, 7840743. https://doi.org/10.1155/2020/7840743 Cakmak,  A., Ince, D. I., Saglam, M., Savci, S., Yagli, N. V., Kutukcu, E. C., Arikan, H. (2019). Physiotherapy and rehabilitation implementation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A survey study. Turkish Thoracic Journal, 20(2), 114-119. https://doi.org/10.5152/TurkThoracJ.2018.18107 Ferreira, D. D. C., Marcolino, M. A. Z., Macagnan, F. E., Plentz, R. D. M., & Kessler, A. (2019). Safety and potential benefits of physical therapy in adult patients on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support: a systematic review. Revista Brasileira de terapia intensiva, 31(2), 227–239.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649220/ Kottner, J., Cuddigan, J., Carville, K., Balzer, K., Berlowitz, D., Pittman, J. (2019).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ressure ulcers/injuries: The protocol for the second update of the internatio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2019. Journal of tissue viability, 28(2), 51-58. https://doi.org/10.1016/j.jtv.2019.01.001
居家抽痰病人之照護
【本篇學習重點】 抽痰時無菌手套及抽痰管不可染污(不可碰觸到其它物品)。抽痰管放入抽痰部位的先後順序:氣切→鼻腔→嘴巴。抽痰時間:進食前30分鐘或進食後60分鐘。抽完痰後請病人深呼吸,並提供1分鐘100%氧氣使用。抽痰全程都要動作輕柔,語氣溫柔。 一、為什麼病人需要居家抽痰? 當病人住院治療的狀況穩定,醫師安排可以出院居家照護,一些長期臥床、體力虛弱沒有力氣把痰咳出來,或是有放氣切套管的病人,需要居家照顧的家人或是看護幫忙抽痰,使病人呼吸更順暢。 二、不了解居家抽痰病人的照護,可能會造成哪些狀況? 痰液長時間積在肺部,容易引起肺炎。 呼吸道阻塞造成缺氧的危險。 對抽痰的技巧、程序不清楚,容易造成細菌感染。 三、我要準備哪些用物? 無菌抽痰包(內含無菌抽痰管、無菌手套) 裝有清水的容器(清洗抽痰管使用) 抽痰機(器) 氧氣設備 四、開始抽痰前,我該注意什麼? 抽痰時間:應該在進食前30分鐘或進食後60分鐘,以免抽痰的時候引起嘔吐。 先幫病人翻身、拍背、叩擊,讓痰液往上排到較大的呼吸道。(延伸閱讀:胸腔物理治療之照護) 先給1分鐘 100%氧氣,以免抽痰過程發生低血氧的情形。 如果痰液較黏稠,視情況可以先做噴霧治療稀釋痰液。(延伸閱讀:噴霧治療之照護) 抽痰前跟病人說明「要開始抽痰了。」 五、我該怎麼進行抽痰? 洗手。 打開抽痰機(器)開關,調整抽吸壓力,成人80~150mmHg;小孩80~100mmHg(每家廠商的居家抽痰機規格及抽吸力不同,建議依照使用說明操作)。 打開無菌抽痰管包的封套口,取出無菌手套,用慣用手戴上(圖一);接著用戴手套的手把抽痰管取出來握好,這時要注意手套連同無菌抽痰管,不能碰觸到其它物品(圖二)。  圖一、以慣用手戴上無菌手套     圖二、戴無菌手套的手握好抽痰管,不要碰觸到其他物品 戴無菌手套的手握好無菌抽痰管並露出連接頭,接上另一手拿著的連接管(圖三)。 圖三、將無菌抽痰管的連接頭,接上連接管 以輕柔的動作將抽痰管插入適當深度:鼻腔15-20公分,氣切管10-15公分,接著開始抽痰,沒戴手套的手按住連接頭的抽吸控制孔,按→放→按→放間歇性地抽,邊抽邊揑著抽痰管慢慢轉動,邊慢慢輕柔地往上拉,以免抽吸的壓力大,造成氣管粘膜受傷(圖四)。每一次抽痰不能超過15秒鐘。 圖四、按-放-按-放,邊抽邊左右旋轉抽痰管邊慢慢往上拉 抽痰管放入部位的順序很重要,需從最乾淨的部位開始抽。有氣切的病人抽痰順序:①氣切 →②鼻子→③嘴巴;沒有氣切的病人抽痰順序:②鼻子→③嘴巴(圖五)。注意順序:抽完鼻子、嘴巴後,不可以再回去抽氣切,同樣的,抽完嘴巴盡量不要再回去抽鼻子。 圖五、抽痰管放入的位置順序①氣切→②鼻子→③   嘴巴 最後觀察一下嘴巴裡面,可能還有因抽痰的刺激而咳出的痰液或口水,可以再抽一次嘴巴清乾淨。 如果抽痰期間出現異常情形,如:嘴唇發紫、臉色蒼白、呼吸困難、氣管內出血,應立即停止,持續給予氧氣,若症狀無改善,請盡速送醫。 六、結束抽痰後,我該注意什麼? 抽完痰後請病人深呼吸,並提供1分鐘100%氧氣使用。抽痰完將使用過的抽痰管用手套反套再丟掉(圖六),將抽痰的連接管放入清水瓶抽吸清洗管子(圖七)。    圖六、以手套反套使用過的抽痰管圖七、連接管放入清水瓶抽吸清洗 觀察痰液的量、顏色及性狀,若顏色有異常,如:血痰、黃綠色痰、咖啡色痰等,可拍照記錄下來,盡快回門診請醫師評估。 整理用品,再次洗手。 七、其它抽痰注意事項: 抽痰全程動作都要輕柔,語氣要和緩溫柔,並且隨時跟病人溝通抽痰的步驟,回應病人的需求。 抽痰管管徑尺寸選擇,若是從氣切管抽痰,管徑:14-16號;若是從鼻子及嘴巴抽痰,管徑:10-12號。 無菌抽痰管及無菌抽痰手套使用過後就要立即丟掉,不能重複使用。 當抽痰機的痰液收集瓶的廢液容量超過一半,就要倒掉以免影響抽吸的效果。 如果抽痰期間出現異常情形,如:嘴唇發紫、臉色蒼白、呼吸困難、氣管內出血,應立即停止,持續給予氧氣,若症狀無改善,請盡速送醫。 參考資料 Alkubati, S. A., Al-Sayaghi, K. M., Alrubaiee, G. G., Hamid, M. A., Saleh, K. A., Al-Qalah, T., & Al-Sadi, A. K. (2022). Adherence of critical care nurses to endotracheal suctioning guideline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BioMed Central Nursing, 21(1), 312. https://doi.org/10.1186/s12912-022-01092-w Blakeman, T. C., Scott, J. B., Yoder, M. A., Capellari, E. & Strickland, S. L. (2022). AARC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Artificial airway suctioning. Respiratory Care, 67(2), 258-271. https://doi.org/10.4187/respcare.09548 Chang, W. P., Chen, H. M., Wu, J. R., Tsai, H. T., Ho, C. F., & Lin, Y. H. (2022). Adverse effects of non‐intubated airway suctioning: A clinical data‐based study.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32(5-6), 726-735. https://doi.org/10.1111/jocn.16307
冠狀動脈血管支架置入術之照護
【本篇學習重點】 冠狀動脈支架置入術是用支架撐開血管狹窄處以改善心肌缺血。 手術前須填妥同意書,並禁食6-8小時。 手術過程,家屬須陪同並在心導室外等候。 手術後須注意穿刺傷口情形,若從鼠蹊部執行者須配合平躺時間。   一、什麼是冠狀動脈血管支架置入術?   在冠狀動脈氣球擴張術時,將支架套在細小的管狀金屬網架,當導管進入病人血管狹窄處,氣球充氣將支架撐開,支架永久撐開留在動脈內,使狹窄之血管管徑擴張,保持動脈血管通暢,有效的治療冠狀動脈心臟疾病。   二、為什麼需要此手術?   冠狀動脈狹窄會導致心肌血流供給不足,嚴重時會有心肌缺氧情形,進而出現心絞痛、血管痙攣、冠心症和猝死。所以冠狀動脈血管經氣球擴張術仍未改善阻塞情形或合併急性血管阻塞,就需要置入血管支架。   三、手術前的準備: 接受胸部X光及十二導程心電圖檢查。 醫師會先解釋病情及簽署同意書:診斷性及介入性心導管同意書、加護中心同意書、輸血同意書、塗藥支架說明自費同意書。您可觀看護理指導影片,以進一步了解冠狀動脈血管支架置入術的過程。 護理人員會給予抽血及留置靜脈管路,並在橈動脈及足背動脈搏動處做記號,並監測血流灌注情形,以便術後比較。 皮膚準備:修剪或剃除雙側腹股溝或手腕附近毛髮,術前需洗澡,特別加強腹股溝清潔。 術前醫師會依個人狀況給予抗血小板凝集之藥物(如阿司匹靈或保栓通)服用,睡前會依需要給予抗焦慮藥物,讓您有充足的睡眠。 術前6~8小時需禁食。若安排在上午,手術前一天午夜十二點以後,除了吃藥以外請勿再吃任何東西;若檢查安排在下午,請您當天吃完早餐後,除了吃藥以外勿再吃任何東西。 手術當日  排空膀胱、更換手術衣,並取下活動假牙、眼鏡、身上飾物。 做心導管檢查及支架置入術前,護理人員會注射抗過敏藥物,以防顯影劑過敏。 手術期間家屬需在外面等候,請勿離開。手術過程中,醫師可能會需要與家屬解釋,或討論進一步治療方式之選擇。 手術結束後,醫師會向您和家屬解釋手術之結果,視病情及手術複雜度,您會被送回病房或冠狀動脈加護中心接受後續照顧。術後若未轉入加護中心,第二天病情穩定,經醫師許可會通知您辦理出院;若有轉入加護中心則視病情再決定出院時間。     四、手術後照護原則: 護理人員會測量體溫、脈搏、呼吸及血壓,並檢查傷口。醫師會為做心電圖檢查,以監測術後是否有心肌缺氧之變化。 若是經由手腕接受氣球擴張術或支架置入術者,該肢體可用枕頭抬高。若是經由腹股溝動脈接受氣球擴張術或支架置入術者,請儘量維持放鬆及平直。 術後4小時需抽血檢查凝血時間及心肌酵素指數,心肌酵素若有異常上升則需每6小時追蹤,直至其下降或恢復正常。凝血時間若小於170秒,即可於術後6小時移除手腕上之加壓止血瓶,若是從腹股溝執行的,會請醫師拔除腹股溝上的動脈鞘管。 醫師拔除腹股溝之動脈鞘管與加壓止血後,會用止血加壓器加壓2小時。在加壓過程中,護理人員會密切監測生命徵象,隨時觀察傷口有無出血及足背動脈跳動情形。加壓2小時後,可移除止血加壓器,醫師會將傷口用紗布覆蓋,您需再平躺2小時,以防出血,在平躺過程中可使用枕頭減輕背痛之不適,也可請醫護人員協助更換姿勢。平躺結束後第一次下床須由家人或護理人員協助,先坐於床緣,無頭暈不適方可下床,以防跌倒或出血,若有出血應立即告知醫護人員。 術後可正常飲食,平躺期間可由家人或護理人員協助您進食及排尿,建議您於術後宜多飲水,以利顯影劑排出及補充體液。 傷口照顧: 若從手腕執行者一週內禁提重物及用力,若從鼠蹊部執行者兩週內避免髖關節過度活動,如騎腳踏車、跑步等。 術後覆蓋傷口的防水膠膜,三天後可自行撕下,若傷口已乾燥,保持通風即可不需再換藥。術後七天內僅可淋浴。若傷口有紅腫、疼痛加劇或出血情形,請立即返診。 一般注意事項: 注意觀察大小便顏色,若大便顏色變深變黑或出現血尿等情形應儘速就醫。 避免過度壓力及緊張的生活,維持適度運動和愉快的心情。 戒菸和減少高膽固醇、高飽和脂肪、太鹹及刺激性之食物。 請按時服藥並定期門診追蹤,因為藥物的作用在防止血管再阻塞和痙攣,需長期服用,請勿自行調整或停藥。   參考資料 蔡劭謙、王志鴻(2018)。心肌血管重建治療的發展及現今臨床實務。內科學誌,29(1),8-14。https://doi.org/10.6314/JIMT.201802_29(1).02 Giacoppo, D., Alfonso, F., Xu, B., Claessen, B. E., Adriaenssens, T., Jensen, C., Pérez-Vizcayno, M. J., Kang, D. Y., Degenhardt, R., Pleva, L., Baan, J., Cuesta, J., Park, D. W., Kukla, P., Jiménez-Quevedo, P., Unverdorben, M., Gao, R., Naber, C. K., Park, S. J., Henriques, J., & Byrne, R. A. (2020). Drug-coated balloon angioplasty versus drug-eluting stent impla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stent restenosi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75(21), 2664-2678. https://doi.org/10.1016/j.jacc.2020.04.006 Karimanasseri C. (2021).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coronary stents and their efficacy: A Review. Critical reviews i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49(4), 15-28. https://doi.org/10.1615/CritRevBiomedEng.2022040249
主題館
各科護理指導
部份圖示素材取自Slidesgo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