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熱搜主題
正確眼部給藥法及注意事項
【本篇學習重點】 眼藥水或眼藥膏應點在下穹窿處。 眼藥水開封後常溫下可保存一個月。 眼藥水有澄清及混濁兩種,應先點澄清的眼藥水。 點眼藥後若出現不適,如眼睛發紅、疼痛,應立即回診。   一、為什麼需要正確眼部給藥? 依醫師或護理師指示,按時正確執行點眼藥技術,可達到藥物治療的效果。  二、那些人需要使用? 眼睛不適或患有眼科疾病之病人。 三、我要準備什麼用物? 生理食鹽水、棉花球、眼藥水、眼藥膏或自備醫用棉球。  四、我該怎麼進行? 先檢查藥物是否變質、變色或過期,若有異樣,則應丟棄並重新換一瓶。 用肥皂洗淨雙手。 眼藥水的給藥方法:  若眼藥水性質為混濁的,使用前必須先搖晃眼藥瓶10下左右,以維持滴入眼睛的藥水濃度均勻。 採坐姿,頭部向後仰或仰躺,眼睛向上看,將下眼瞼往下拉,露出下穹窿窩(眼球與下眼瞼交接處),滴入藥水(若無法準確滴入時,可滴在眼內角處)(圖一)。 圖一 點眼藥 因結膜囊(下眼皮和眼球之間的間隙)只能容納約一滴眼藥水的量,因此點藥時要確定滴入下穹窿窩(眼球與下眼瞼交接處),一次一滴即可,以免浪費。 點完藥液,放鬆下眼瞼,輕閉眼睛一會兒,但勿緊閉,以免把藥水擠出眼外,而失去治療效果。 點完藥後以棉球輕壓眼內角一分鐘(圖二),可避免藥物自鼻淚管(眼淚從眼睛內部排入鼻腔的管道)流失。 圖二 棉球輕壓眼內角 若同一眼連續點兩種以上之眼藥水時,每種藥水須間隔8至10分鐘;若眼藥水有澄清及混濁兩種性質,則需先點澄清再點混濁的眼藥水。 眼藥膏的給藥方法:  採坐姿,頭部向後仰或仰躺,眼晴向上看,將下眼瞼向下拉,露出下穹窿窩(眼球與下眼瞼交接處),輕輕地擠出約米粒大之藥膏,由內側向外側塗於下穹窿窩處;若是自己點藥,可坐於鏡前操作,需留意瓶口不能接觸到眼睛。 點完藥膏後輕閉雙眼,不可揉眼睛。 若須同時點眼藥水及眼藥膏,則先點眼藥水,間隔8至10分鐘後再點藥膏。 眼藥膏一般都在睡前使用,眼藥膏點完後,視力暫時性的模糊是正常的現象,所以不可在開車前點眼藥膏。  五、我該注意什麼? 為避免藥品受到污染,點眼藥時,打開的瓶蓋,應橫向擺放在乾淨的桌面上,或擺在乾淨的衛生紙上;點藥時,瓶口不可接觸到睫毛、眼瞼或手指。 不要與他人共用眼藥,以免相互感染。 開封後的藥品避免陽光直曬,存放在室溫下可保存一個月;未開封或部份藥品(醫師開立的抗生素眼藥)有特定需求,則依指示冷藏保存於冰箱中(切勿置於冷凍庫)。 不可任意停用眼藥,需定期追蹤藥效,若有任何疑問,請向眼科醫師或護理人員諮詢。 若有眼睛不適的情形,應該立即到眼科門診就診,絕不可自行到藥局購買成藥使用,用錯藥物,不僅可能引發不良的副作用,甚至會帶來無可挽回的後遺症。   參考資料 Afrin, S., Diksha, K., Sadamini, S., Thakur, R., & Zaman, M. N. (2022). Assessing eye care professionals'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the effects it has on patie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and Optometry, 4(1), 14-17. https://doi.org/10.33545/26648547.2022.v4.i1a.13 Chaurasiya, R. K., Gupta, A., & Goswami, S. (2023). Knowledge and practice of eye drops instillation technique in India: A survey of 396 optometrists. Himalaya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17(1), 7-10. https://doi.org/10.4103/hjo.HJO_19_22Lee, J. H., Kang, M. J., Sim, H. E., & Hwang, J. H. (2022). Microbial contamination of preservative-free artificial tears based on instillation techniques. Pathogens, 11(5), 592. https://doi.org/10.3390/pathogens11050592 Sharif, N. A. (2023). Recently approved drugs for lowering and controlling intraocular pressure to reduce vision loss in ocular hypertensive and glaucoma patients. Pharmaceuticals, 16(6), 791. https://doi.org/10.3390/ph16060791
高血鉀之照護
【本篇學習重點】 血清鉀離子濃度超過4.7mmol/L即可診斷為高血鉀。 高血鉀常見症狀有全身無力、臉、舌、手腳發麻,嚴重可能會有心律不整、心跳停止的危險。 高血鉀應避免或減少攝取含鉀高的食物,例如:胡蘿蔔、芹菜、茼蒿、香蕉、空心菜、菠菜等食物。   一、什麼是高血鉀? 血清鉀離子濃度正常值是3.4-4.7mmol/L,當超過4.7mmol/L就可以診斷為高血鉀。   二、「高血鉀」有哪些症狀? 神經肌肉方面:可能會全身無力、臉、舌、手腳發麻。 慢性腎衰竭或透析(俗稱洗腎)的人,身體會無法排出過多的鉀,造成體內酸中毒。(延伸閱讀:慢性腎臟病之照護) 嚴重可能會有心律不整(延伸閱讀:心律不整之照護)、心跳停止的危險。 有上述症狀並不一定是高血鉀,若您有上述症狀,請至醫院腎臟科或家醫科門診就醫。   三、「高血鉀」要怎麼治療? 請至醫院求診以找出造成高血鉀的原因,並針對造成的原因,適當的使用藥物治療,若高血鉀的嚴重程度危及到生命危險,可能會需要利用透析方式做緊急處理。 四、有「高血鉀」時,該要怎麼照顧自己? 少吃含鉀高的食物,例如: 高湯類食物:菜湯、肉湯、魚湯等。 蔬果類:芹菜、茼蒿、空心菜、菠菜、莧菜、胡蘿蔔、香菇、馬鈴薯、蕃石榴、硬柿、葡萄、香瓜、香蕉、柑橘、柳橙、葡萄柚等。 高纖維五穀類:胚芽米、糙米、麥片、玉米等。 奶製品:如鮮奶、奶粉、乳酪等。 堅果類:如葡萄乾、花生、花生醬、腰果、杏仁果等。 茶飲類:濃茶、咖啡、麥茶、運動飲料等。 維持排便通暢,以利鉀的排出。 鉀易溶於水,蔬菜類先用大量清水煮3-5分鐘撈起後再烹煮。 熬太久的肉湯、煎熬中藥、罐頭內的湯汁鉀含量較高,盡量少食用。   參考資料 郭淑冠、賴俊仁、俞靜儀、李仁鳳、蔡佳容、郭韋宏、郭麗雀、李建德(2020).改善血液透析病人高血鉀危急值之通報流程及臨床處置.醫療品質,9(1),40-52。 Clegg ,D. J., Headley, S. A., & Germain,M. J. (2020). Impact of dietary potassium restrictions in CKD on clinical outcomes: benefits of a plant-based diet. Kidney Medicine. 2(4):476-487. https://doi.org/10.1016/j.xkme.2020.04.007 Wu, Y., Fu, Y. Y., Zhu, H. D., Xu, J., & Walline, J. H. (2022). Treatment of hyperkalemic emergencies. World J Emerg Med, 13(3), 232-236. https://doi.org/ 10.5847/wjem.j.1920-8642.2022.054
放射性碘-131治療
【本篇學習重點】       治療甲狀腺亢進或甲狀腺癌殘存的腫瘤、復發及轉移。 治療前2週採低碘飲食,避免進食含碘量高的食物。治療後每天喝水至少約2000~3000毫升,以促進放射碘排出。 出院後一週內不要接觸孩童及孕婦。 一、什麼是放射性碘-131?放射性碘-131,會破壞甲狀腺細胞,減少甲狀腺素合成及分泌。二、為什麼要做此治療? 利用甲狀腺組織及甲狀腺癌細胞會攝取碘元素的特性,可藉由放射性碘-131治療甲狀腺亢進或做為甲狀腺癌殘存的腫瘤、復發、轉移之治療。 三、治療前要準備什麼? 為增加放射性碘的吸收及治療效果,需配合以下: 有服用甲狀腺素者,需依醫師指示停用甲狀腺素4週,如果停藥引發甲狀腺功能低下而造成身體不適,可與醫師討論考慮自費注射基因合成的促甲狀腺素。 治療前2週採低碘飲食,避免進食含碘量高的食物〈圖一〉及含碘藥物,如:含碘咳嗽糖漿、優碘藥水或藥膏、放射顯影劑等。 治療當天口服放射碘膠囊前2小時不可以吃任何食物、藥物及水,以利放射性碘的吸收。 若已懷孕或有懷孕之可能,不可接受放射性碘治療。                                         圖一 低碘飲食:避免含碘量高的食物四、治療是如何進行的? 放射性碘-131治療以膠囊型式給予,溫開水吞服。放射性碘-131除了治療您的疾病外,也會釋放出輻射線,對他人的健康會有影響;治療劑量超過30毫居禮,就必須在裝有鉛板的隔離病房內接受治療,以避免使旁人接受到輻射暴露,出院前由輻射防護人員測量剩餘輻射量,剩餘輻射量已在安全範圍,才可以離開隔離病房。 五、治療後該注意什麼? 住院治療期間: 服用放射碘膠囊後請勿離開病房。 為使放射碘吸收,服藥後2小時不可以吃任何食物、藥物及水。 服藥後可能會有暫時性的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症狀,可請醫師開立減緩症狀藥物。 多喝水每日至少約2000~3000毫升以增加放射碘排出,水分攝取需限制如有腎臟、心臟方面疾病者需與醫師討論飲水量。 因放射碘多由尿液排泄,所以尿液中含有大量放射線,如廁時勿讓尿液濺出馬桶,有尿液滴灑在馬桶外,請用衛生紙擦拭後丟入馬桶沖走,每次如廁後必須沖水2次。 出院後:請遵照下列注意事項至少1週 與家人相處: 應保持1公尺以上距離,避免長時間接觸。 不要接觸孩童或孕婦。 建議單獨一室睡覺。 使用專用的餐具及盥洗用具,應與家人分開使用及清洗。 日常生活: 返家後就可以正常飲食。 多喝水,每天至少約2000~3000毫升。 上完廁所以後至少沖水2次。 如果要搭乘大眾運輸工具,行程安排在2小時內;搭乘計程車,則坐於司機右後方。 工作環境避免與孕婦或幼兒長時間接觸,與同事應保持1公尺以上距離。 治療後1年內不宜懷孕。 遵照醫師指示: 規則服用甲狀腺藥物。 定期回診抽血及掃瞄追蹤。 參考資料 歐嘉美、尚忠菁、劉劍華、張月娟、石光中、胡麗霞(2022).內分泌系統疾病與護理.於王桂芸、劉雪娥、馮容芬總校閱,新編內外科護理學(六版,42-43頁).永大。Ciarallo, A., & Rivera, J. (2020). Radioactive iodine therapy in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 2020 update. American Journal of Roentgenology, 215(2), 285-291. https://doi.org/10.2214/AJR.19.22626Tuttle, R. M. (2022).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 Radioiodine treatment. UpToDate. Retrieved April 10, 2024, from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differentiated-thyroid-cancer-radioiodine-treatment
心臟超音波
【本篇學習重點】 心臟超音波沒有放射性,可於短時間內重複檢查。 心臟超音波檢查前不需要禁食或停止藥物使用。 檢查當天穿著寬鬆、容易穿脫兩件式服裝。 心臟超音波檢查是無痛的,過程需花10-20分鐘。 檢查後可以立即恢復正常活動,待醫師告知檢查結果。   一、什麼是心臟超音波? 心臟超音波是一種無痛、沒有放射性的非侵入性檢查,將超音波的探頭放在病人前胸,利用聲波反射檢視心臟腔室的大小、肌肉的厚薄、收縮及舒張功能及心臟瓣膜的活動情況。 有下列三種模式: 二維(2-D):提供心臟組織橫斷面的即時影像。 動態模式(M-mode):提供運動時的心臟構造變化。 彩色都卜勒(Color Doppler):可測定心臟血管的血流方向、流速及亂流的存在。利用寒暖兩色系來代表遠離或接近探頭兩方向的血流,可用於測量瓣膜狹窄的嚴重度、偵測瓣膜逆流及顯示心房心室中膈缺損現象。    二、為什麼需要做心臟超音波? 心臟超音波可以測定心臟不同部位的血流速度和壓力差,以及心室心房是否有血液逆流,瓣膜是否狹窄或閉鎖不全、心包膜是否積水、心室運動是否正常,同時也可以知道心臟構造及功能,提供醫師對於心血管功能的診斷與評估。   三、心臟超音波檢查前要準備甚麼? 檢查前不需要禁食。 除非醫師指示,否則在進行超音波檢查前,不需要停止任何藥物。 檢查當天穿著寬鬆、容易穿脫的兩件式服裝,勿穿著洋裝,並視情況更換醫院提供的長袍,以便露出胸部檢查。   四、心臟超音波檢查步驟: 會將上衣拉高露出胸部,檢查時通常採取左側臥或是仰臥以確保影像品質。 檢查中若需紀錄心電圖,會在胸前、手腕、腳踝等部位貼上電極貼片。 醫師會在左胸口塗抹水性傳導凝膠,再將超音波探頭置於前胸心臟部位來回旋轉。 心臟超音波檢查是無痛的,檢查大約需要10~20分鐘不等,視實際狀況可能有所增減,過程中若出現身體不適,立即告知醫療人員。 檢查結束時,醫療人員會協助清除胸前凝膠及電極貼片後,即可穿上衣服。   五、心臟超音波檢查後注意事項:  檢查後無特別注意事項,可以立即恢復正常活動,待醫師告知檢查結果。   參考資料 陳進明(2020).簡易急重症心臟超音波是臨床醫師的基本技能.臺灣醫界,63(3),12-17。 El Hajj, M. C., & Litwin, S. E. (2020). Echocardiography in the Era of Obesity.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Echocardiography :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Echocardiography, 33(7), 779–787. https://doi.org/10.1016/j.echo.2020.03.009 Mitchell, C., Rahko, P. S., Blauwet, L. A., Canaday, B., Finstuen, J. A., Foster, M. C., Velazquez, E. J. (2019). Guidelines for performing a comprehensive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ic examination in adults: Recommendations from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echocardiography.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Echocardiography, 32(1), 1-64. https://doi.org/10.1016/j.echo.2018.06.004    
熱門動畫
乾眼症之照護
【本篇學習重點】 了解乾眼症是什麼? 常見的症狀有哪些? 常見的治療方式有哪些? 平時如何自我照護?    一、什麼是乾眼症? 乾眼症是指眼淚分泌不足或淚膜不穩定,由許多原因引起。病人有不舒服症狀、視力障礙,也可能造成眼球表面傷害及發炎反應。乾眼症有三種: 淚液缺乏型:淚腺有問題或是免疫系統疾病所造成。 蒸發過度型:瞼板腺功能差所造成或脂質層分泌不好。 兩者混合型。   二、常見的症狀有哪些? 乾眼症的症狀可能偶而發生,也可能慢性出現,長時間用眼或在溫熱環境下,症狀會更加明顯。正常的淚膜有油脂層、水層及黏蛋白層三部份,任一層成分缺乏就可能造成乾眼的症狀。常見症狀為: 眼睛不適:乾澀、刺痛、異物感、眼睛充血發紅、怕光、癢。 視力模糊:會有程度不等的視力模糊。 眼球表面病理性變化:由於結膜角膜的乾燥與保護性上皮受到破壞,角膜容易發炎與破皮,影響視力。   三、常見的治療方式有哪些? 藥物治療:依醫師指示使用乾眼症藥物治療,維持眼睛潤滑與保濕,以緩解症狀。 人工淚液:補充淚水及潤滑眼球表面。需要長期每天使用4次以上,角膜破損者,建議使用單劑量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 人工淚液凝膠和藥膏:保濕效果比水性人工淚液持久,點藥後會有暫時性視力模糊,可於睡前使用,症狀嚴重病人,醫師可能會提高使用次數,在白天也使用。 依醫師指示使用抗生素藥物或類固醇眼藥水,改善眼球表面發炎症狀。 免疫抑制劑:對於免疫疾病引起的乾眼症,依醫師指示使用含有免疫抑制劑眼藥水,降低眼睛表面發炎,並改善淚液分泌不足的問題。 自體血清眼藥水:為自費項目,先抽取自己的血液分離出血清,經適當處理後製成眼藥水。 淚液油脂層分析與瞼板腺攝影檢查(LipiView):為自費項目,可協助針對乾眼不適的症狀找出原因,對症下藥。 乾眼症脈衝光治療:自費無傷口脈衝光雷射,融化阻塞的油脂,封閉眼瞼周圍的微細血管,減低發炎反應,提升瞼板腺分泌脂質的能力。 眼瞼板擠壓:透過擠壓按摩幫助腺體疏通並恢復腺體的功能。 開刀:淚小管阻塞手術、眼瞼縫合手術。   四、照護原則: 飲食: 保持均衡飲食,每日必須適量攝取維生素A。 多吃含不飽合脂肪酸的食物,如:綠葉蔬菜、深海鮭魚、鯖魚、沙丁魚等魚肉及亞麻仁油,可增加淚膜穩定性並有抗發炎功效。 生活型態、休息與活動: 避免抽菸或二手菸。 使用電腦、手機、電視、看書時,應適度節制用眼時間,並多眨眼以促進淚水分泌及眼睛表面淚水的均勻分布。 避免乾燥環境,要增加濕度,不要讓空調、電風扇、吹風機的風直接吹向眼睛,可配戴擋風眼鏡來減少淚液蒸發。 注意眼瞼及睫毛之清潔,用熱敷可改善瞼板腺功能異常並增加淚液分泌,熱敷溫度建議應控制在40~ 45℃左右,時間至少5分鐘但不超過15分鐘。 參考資料 Makrynioti, D., Zagoriti, Z ., Koutsojannis, C ., Morgan, P. B., & Lagoumintzis, G. (2020) Ocular conditions and dry eye due to traditional and new forms of smoking: A review. Contact Lens and Anterior Eye, 43(3), 277-284. https://doi.org/10.1016/j.clae.2020.02.009 Vehof, J., Snieder, H., Jansonius, N., Christopher, J., & Hammond, C.J.(2021).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dry eye in 79,866 participants of the population-based Lifelines cohort study in the Netherlands. The Ocular Surface, 19, 83-93. https://doi.org/10.1016/j.jtos.2020.04.005 Yan, X., Hong, J., Jin , X., Chen, W., Rong, B., Feng, Y., Huang, X., Li, J., Song, W., Lin, L., & Cheng, Y.. (2021). The efficacy of intense pulsed light combined with meibomian gland express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dry eye disease due to 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Eye & Contact Lens, 47(1), 45-53. https://doi.org/10.1097/ICL.0000000000000711
泌尿道感染之照護
【本篇學習重點】 泌尿道感染常見症狀有排尿時會有燒灼感、頻尿、下背部痛。 預防泌尿道感染最佳方法為多喝水、不憋尿。 病況穩定下,病人即早移除導尿管可減低泌尿道感染發生。 一、什麼是泌尿道感染? 人體的泌尿道系統包括腎臟、輸尿管、膀胱及尿道。正常時皆為無菌的。當細菌入侵到泌尿系統中,就會引起泌尿道感染。感染範圍可以擴展到整個泌尿系統,甚至影響到腎臟。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罹患泌尿道感染,懷孕或停經後婦女也有較高的機會發生泌尿道感染;不過到了老年,男性發生的機會也會逐漸增加。此外,有糖尿病、腎結石、解尿不乾淨或長期放導尿管的病人,更容易發生泌尿道感染。 二、常見症狀有哪些? 泌尿道感染的發生通常是突然發作,常見症狀包括: 主要症狀:排尿時會有燒灼感、頻尿、急尿、下背部疼痛。 其他症狀:血尿、濁尿、腹部不適、發燒、噁心、嘔吐、腰痛。 有上述症狀並不一定是泌尿道感染,若有上述症狀,請至感染科門診進一步診治。 三、常見的治療方式有哪些? 經醫師評估,留取尿液檢驗及細菌培養。 醫師依據臨床症狀判斷,以抗生素治療為主。 住院期間可能會打點滴,補充水份。 四、照護原則: 充足的水份攝取,每天至少1.5公升以上,如有水份限制,則依照醫師指示適當攝取水份。 多攝取增加尿液酸性的食物,包含:肉類、蛋、乳酪、梅子、榖類、李子及葡萄乾等。 避免憋尿或穿著緊身褲。 若非必要,盡量避免放置導尿管。 病人若因急性尿滯留(膀胱內尿液淤積而無法順暢排出)、手術而暫時放置導尿管,在病況穩定後需即早移除。 正確清潔會陰部 女性病人: 如廁後,衛生紙由前往後擦拭,避免將糞便污染物帶到尿道。 月經週期期間棉墊應經常更換。 尿管留置的病人: 注意尿袋需維持在膀胱部位以下,每日約每八小時定期排空尿袋,或者當尿袋尿量大於二分之一時,要排空尿袋,避免尿袋過滿。 排放尿液的收集容器勿接觸尿袋出口。 每日以肥皂水及清水進行尿道口及會陰之清潔。 參考資料 陳冠霖、林蔚如、盧柏樑(2019).念珠菌菌尿症:臨床評估與處置.感染控制雜誌,29(2),73-80。https://doi.org/10.6526/ICJ.201904_29(2).0003 許瑞峰、張家銘(2019).產氣性泌尿道感染.臨床醫學月刊,83(2),120-123。https://doi.org/10.6666/ClinMed.201902_83(2).0021 Bono, M. J., Leslie, S. W., Reygaert, W. C., & Doerr, C. (2022, Nov 28).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Nursing). In StatPearls. StatPearls Publishing. Retrieved April 4, 2023 from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470195/ Werneburg G. T. (2022). 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Current challenges and future prospects. Research and Reports in Urology, 14, 109–133. https://doi.org/10.2147/RRU.S273663
光照治療之照護
【本篇學習重點】 光照治療是影響腦中激素分泌,可改善夜眠、情緒等。 早及晚每次至少30分鐘,過程中可看書報、進食、聊天。 勿戴墨鏡或是隱形眼鏡,若頭痛、眼睛酸澀可先休息一下。   一、什麼是光照治療? 人體內的機能運作和光線息息相關,而光照治療是利用人造全光譜白光或短波長的藍光來營造光亮環境,使人體回復該有的日夜節律,以改變不正常的生活作息的影響,進而恢復完整的精神功能。 運用光照治療機(圖一)發出的光線,光線的強度在2500~10000勒克斯(lux)之間,通過眼睛的視網膜,來影響腦中血清素、多巴胺,更重要是讓褪黑激素分泌減少,改善生活節律、憂鬱情緒、認知功能。 圖一 光照治療機 光照治療可以維持睡眠型態穩定、提升夜眠品質,對有日落症候群合併日夜顛倒的失智症、季節性憂鬱症和晝夜節律睡眠障礙的病人特別有效,也可安全的應用於老年人。    二、光照治療的使用方法及時間: 使用光照治療時,可坐於光照治療機前,光源距離身體需在80~100公分以內,至少30分鐘,建議早、晚各一次。過程中可看書報、進食、聊天等,若覺光線刺激可側坐,不需要直視光源,光源由側面進入亦可達療效。 三、照護原則: 執行光照治療時不要戴墨鏡或是隱形眼鏡,以免影響效果。 若接受光照治療時發生頭痛、眼睛酸澀等不適感,可先休息一下再繼續。   參考資料 李康蘭、張凱茗(2022).非藥物治療於失智長者之應用.彰化護理醫學論述,29(3),19-28。https://doi.org/10.6647/CN.202209_29(3).0005 許庭榕、黃仲禹(2020).失智症非藥物治療照護.臨床醫學,85(2),81-87。https://doi.org/10.6666/ClinMed.202002_85(2).0014 Cuomo, A., Carmellini, P., Garo, M. L., Barill`a, G., Libri, C., Spiti, A., Goracci, A., Bolognesi, S., & Fagiolini, A. (2022). Effectiveness of light therapy as adjunctive treatment in bipolar depression: A pilot study.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321, 102–107. https://doi.org/10.1016/j.jad.2022.10.009 Zhang, M., Wang, Q., Pu, L., Tang, H., Chen, M., Wang, X., Li, Z., Zhao, D., & Xiong, Z. (2023). Light therapy to improve sleep quality in older adults living in residential long-term care: A systematic review. JAMDA, 24(1), 65–74. https://doi.org/10.1016/j.jamda.2022.10.008
上石膏病人之照護
【本篇學習重點】 石膏還未乾前避免壓迫,不可覆蓋床單或衣物。 皮膚癢時不可將任何物品伸入石膏內抓癢。 臥床時以枕頭抬高受傷肢體,減輕腫脹。 石膏要保持清潔乾燥避免沖濕石膏。 下床需穿著石膏鞋,以柺杖或助行器輔助行走避免跌倒。   一、為什麼需要打石膏? 當肢體骨折、肌腱和韌帶受傷時,手術前後可能會打上石膏用來固定及保護受傷的肢體,若肢體有畸形時打上石膏也可矯正或預防畸形。   二、我該注意什麼? 剛上石膏後10~15分鐘,局部會有發熱感覺,此為正常現象;在石膏還未乾燥前,避免壓迫不可覆蓋床單或衣物,不可承重。 石膏邊緣維持平整,預防皮膚受摩擦破損。 皮膚癢時,可輕拍石膏或以吹風機冷風朝石膏內吹,千萬不可將任何物品伸入石膏內抓癢,以免皮膚受損。 每天需觀察石膏表面有無滲液、滲血,上石膏肢體末端若有腫脹、疼痛、皮膚蒼白、冰冷及感覺遲鈍、麻木像針刺感等異常現象,請告知醫護人員。 復健運動: 上石膏肢體需做肌肉收縮運動,例如:下肢上石膏者須作股四頭肌運動,方法為膝蓋下壓大腿肌肉收縮運動,以防肌肉萎縮。 露出石膏外的關節經醫護人員指示後執行關節活動,維持其最大的活動度,例如:腳趾或手指的關節運動。 臥床及活動之注意事項: 臥床時以枕頭抬高上石膏肢體,促進血循,減輕腫脹。 上肢打石膏者,下床時須以好的手或經醫師指示使用手臂吊帶支撐上石膏肢體。  下肢上石膏者,下床需穿著石膏鞋,以保持石膏清潔,並以柺杖或助行器輔助行走並避免滑倒(圖一)。 下肢上石膏者下床時,可能會有充血腫脹感,故應漸進性增加下床時間,並於休息時將上石膏肢體抬高減輕腫脹。 圖一    下肢上石膏者,下床穿著石膏鞋,以柺杖或助行器輔助行走   三、居家照顧: 石膏要保持清潔乾燥,洗澡時肢體可用塑膠袋緊密包裹或使用石膏防水罩(圖二),避免沖濕石膏,若不慎弄濕可用吹風機冷風吹乾。                  圖二     石膏防水罩 上石膏的肢體需抬高,以減輕腫脹,持續執行住院期間教導的復健運動。 石膏內不可放入任何物品,不可自行將石膏拆掉,以免影響治療效果。 若有下列異常情形請立即回骨科門診追蹤︰ 上石膏肢體出現異常腫脹、刺痛、麻木或冰冷等感覺。 石膏破裂或鬆動。 石膏內感覺灼熱或有異味。   四、石膏拆除後注意事項: 石膏鋸開時會有震動、受壓迫的感覺,但不會割傷到皮膚,請不用擔心。 石膏拆除後皮膚有乾燥、脫屑情形,可用中性肥皂及溫水清洗。 石膏拆除後可能有肌肉無力、關節僵硬等現象,須漸進性增加患肢的活動。   參考資料 Althoff, A. D., & Reeves, R. A. (2021). Splinting. In StatPearls.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32491605 Nemeth, B., & Cannegieter, S. C. (2019). Venous thrombosis following lower-leg cast immobilization and knee arthroscopy: from a population-based approach to individualized therapy. Thrombosis research, 174, 62-75. https://doi.org/10.1016/j.thromres.2018.11.030 Paula, S.(2023). Patient education: Cast and splint care (Beyond the Basics). UpToDate.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cast-and-splint-care-beyond-the-basics Piyapittayanun, P., Mutthakalin, K., Arirachakaran, A., & Kongtharvonskul, J. (2019). Comparative outcomes of foot cast and short leg cast in pseudo-Jones avulsion fracture: a single blinde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ournal of foot and ankle research, 12(1), 1-8. https://dx.doi.org/10.1186%2Fs13047-019-0359-5
主題館
各科護理指導
部份圖示素材取自Slidesgo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