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熱搜主題
食物含磷量參考
【本篇學習重點】 低磷飲食是指攝取磷與蛋白質比值較低的食物。 水煮滾後可去除食物中磷的含量。 食品添加物的磷會被人體完全吸收,應避免吃這些食物。 一、什麼是高血磷? 「磷」普遍存在於食物中,尤其是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主要是透過腸胃道吸收及腎臟代謝調控,是人體重要的礦物質。 慢性腎臟病病人因為腎臟功能不好,無法順利排出磷,容易造成高血磷(血中磷的數值大於5.5毫克/100毫升)。   二、高血磷常見的症狀有哪些? 長期高血磷會造成副甲狀腺功能亢進,引發骨病變並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腎臟功能惡化等問題,臨床上常見病人有皮膚搔癢、骨頭痠痛等症狀。有上述症狀並不一定是「高血磷」,若有上述症狀,請至腎臟科門診就醫。 透析前的慢性腎臟病病人應盡量減少高磷食物攝取,至於末期腎臟病病人控制血磷的三大方法為:規則接受透析治療、正確服用磷結合劑(延伸閱讀:慢性腎臟病人服用磷結合劑之照護),以及低磷飲食,才能好好的控制血磷。(建議血磷控制在3.5~5.5毫克/100毫升)  三、照護原則: 「諮詢營養師」:每個病人的疾病特性及飲食習慣喜好都不同,例如糖尿病病人或素食等特殊飲食需求者,建議可以諮詢營養師,以獲得更個別化及詳盡的飲食原則。 「選擇磷吸收率低的食物」,飲食中磷的來源有三種: 植物性食物中的磷,吸收率小於40%。 動物性食物中的磷,吸收率60%。乳類的磷吸收率高,且很難被鈣片等磷結合劑結合,故透析病人應避免食用乳製品。 食物添加物的磷(例如:汽水、可樂等飲料,及加工肉品等),被人體吸收率為 100%,應避免攝取。                「減少飲食中磷的攝取」: 食物水煮可以減少磷:  煮沸可以去除蔬菜跟動物性食物的礦物質,如磷、鉀、鈉、鈣。 食物煮滾後的水要丟掉再用油炒。 不要吃有食品添加物的食物: 食品添加物是用來保存、防腐、促進食物風味,許多食品添加物的成分都有磷,洗腎病人應避免。 例如:含奶精的飲料、加工肉類、魚丸、醬料、乳酪、可樂等。 低磷飲食: 選擇磷與蛋白質比值較低的食物,低磷食物的選擇應以磷與蛋白質比值為基準,每100克食物中磷與蛋白質比值的比較(圖一),每克蛋白質含磷的比值≦14最好,如果比值>14則為高磷的食物。 舉例來說,如果病人想吃豆腐,磷/蛋白質比值:嫩豆腐(14.9)比雞蛋豆腐(150.7)還低,因此會建議病人選擇吃嫩豆腐比較好。 圖一 每100克食物中磷與蛋白質比值     四、食物含磷量參考(每100公克食物中含磷量): 0~100毫克: 澱粉類:樹署粉、米苔目、西谷米、蒟蒻、米漿、蓮藕粉、蘿蔔糕、烏龍麵、豆薯、壽司米、白飯、油麵、馬鈴薯、甘薯、芋頭、麵腸。 堅果、豆類:豆奶、紅豆湯、綠豆湯、菜豆、敏豆、無花果、菱角、嫩豆腐、豆漿、素肉羹、花豆、豆花。 蔬菜類:大部分均低於100毫克。 水果類:大部分均低於100毫克。 肉、蛋類:蛋白、雞爪、劍蝦、雞心、海哲皮、白海參、花枝、鮑魚、茶碗蒸、茶鵝、牛肚。 乳品:養樂多、優酪乳、牛奶雞蛋布丁、冰淇淋、保久乳、鮮乳。 其他:汽水、啤酒、蜂蜜、甘蔗汁、白醋、海鮮醬、香醋、烏醋、沙士、香油、肉燥、雞精、蠔油、甜辣醬、牛排醬、白胡椒粉、無蛋沙拉醬。 100~250毫克: 澱粉類:麵線、意仁、白土司、小米、菠蘿麵包、胚芽米、大麥片、全麥土司、糙米、小麥。 堅果、豆類:傳統豆腐、炒栗子。 蔬菜類:髮菜、草菇、皇帝豆、柳松菇、毛豆、豌豆。 水果類:葡萄乾、龍眼乾。 肉、蛋類:牛小排、牛肉(腩、腱)、羊肉、豬肉、豬腳、香腸、培根、熱狗、雞肉、魚鬆、小卷、海哲皮、茶鵝、文蛤、茶葉蛋、白鯧魚、蚵、海鱸、石斑魚、吻仔魚、鯊魚、蝦仁、土魠、鮭魚、白帶魚、吳郭魚。 乳品:煉乳。 其他:醬油膏、八角、枸杞、無鹽醬油、三合一咖啡。 250毫克以上: 澱粉類:小麥胚芽、養生麥、麥片、山粉圓、燕麥、黑糯米、蕎麥、高纖米。 堅果、豆類:大部分堅果類(雞蛋豆腐、南瓜子、葵瓜子、蓮子、白芝麻、松子、芝麻醬、杏仁、腰果、黑豆、杏仁果、紅豆、綠豆、黃豆)。 肉、蛋、魚貝類:扁魚干、小魚干、干貝、小卷干、柴魚片、豬肝、豬肉鬆、豬肉乾、豬肉酥、雞肝、香腸、蝦米、魷魚、鮑魚、烏魚子、魚鬆。 乳品:即溶奶粉、乳酪。 其他:菇類(香菇、猴頭菇等)、乾銀耳、乾竹笙、鹽酥蠶豆、大豆軟磷脂、米漿粉、酵母粉、可可粉、黑芝麻等沖泡飲品、蛋黃酥等糕餅點心類、茶包、咖哩塊、油蔥酥、沙茶醬等調味料及香辛料類、燕餃、貢丸等加工調理食品類。 食品添加劑中的無機磷酸鹽會被全吸收,典型的食物,有加工肉,火腿,香腸,魚罐頭,烘焙食品,可樂類飲料和其他飲料,應避免攝取。   參考資料 行政院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2021版.2020年3月10日取自https://consumer.fda.gov.tw/Food/TFND.aspx?nodeID=178 吳紅蓮、吳莉葳、王明誠(2021).慢性腎臟病病人應用磷的飲食金字塔和磷與蛋白質比值來管理飲食磷的實踐.腎臟與透析,33(1),40-45。https://doi.org/10.6340/KD.202103_33(1).0009 張雅評、江永貞、黃漢琪、徐碧秀(2021).降低血液透析病人高血磷之發生率.臺灣腎臟護理學會雜誌,19(2),66-80。https://doi.org/10.3966/172674042020121902005 欒家菁、賴玉釧、王昱鈞、劉麗娟、蔡萬全(2018).營養衛教對高血磷透析病人的影響.臺灣營養學會雜誌,42(3),89-97。http://doi.org/10.6691/NSJ.201809_42(3).0002
呼吸器依賴病人的呼吸照護轉銜介紹
【本篇學習重點】 呼吸器依賴定義:每天用超過6小時且連續用21天。  呼吸器依賴病人長期住加護病房,身心無法得到復原。 呼吸器依賴病人病況穩定後,應轉慢性呼吸照護病房。 呼吸器整合照護計畫將使⽤呼吸器病⼈照護分成四階段轉銜。 一、什麼是呼吸器依賴? 當病人發生急性呼吸衰竭插管使用呼吸器,會先到加護病房,病情穩定後,由醫療團隊協助病人做呼吸訓練,練習脫離呼吸器,如果連續5天以上不需要使用呼吸器,就算是成功脫離呼吸器;但是,當病人需要用呼吸器每天大於6小時,而且連續使用21天以上,就稱為呼吸器依賴。   二、什麼是呼吸照護轉銜? 全民健保推動呼吸器依賴病人「四階段呼吸器整合性照顧計畫」以鼓勵病人及早脫離呼吸器,並提供無法脫離呼吸器病人適當的照護。這四個階段的呼吸照護轉銜分別是: 第⼀階段:加護病房階段(ICU),呼吸器使⽤天數1天⾄21天。 第⼆階段:呼吸照護中⼼(RCC),呼吸器使⽤22天⾄63天者。 第三階段:呼吸照護病房(RCW),呼吸器使⽤64天。 第四階段:居家呼吸器使⽤。 三、呼吸器依賴的病人如果不轉出加護病房會有什麼影響? 病人如果持續停留在加護病房,不但容易感染,而且監視器的噪音及加護病房的緊張氣氛,會讓病人身心不能放鬆,影響復原,同時加護病房床位也無法有效運用。   四、我該注意什麼? 什麼時候需要從加護病房轉到呼吸照護中⼼(RCC)? 經過呼吸照護醫療團隊評估無法脫離呼吸器,並且符合以下條件的病⼈,就需要由加護病房轉到呼吸照護中⼼(延伸閱讀:轉介呼吸照護病房之注意事項)繼續治療,包括: 呼吸器使⽤超過21天。 氧氣濃度狀況或⼿術傷⼝呈現穩定。 須轉入呼吸照護中⼼作居家呼吸器照護訓練。 癌症末期使⽤呼吸器,經主治醫師評估無法再積極性治療的病⼈。 因肌⾁神經退化性或頭頸椎受傷而需使⽤呼吸器病人。 什麼情況需要從呼吸照護中⼼(RCC)轉到慢性呼吸照護病房(RCW)? 住在呼吸照護中⼼超過42天,或連續使⽤呼吸器的總天數超過63天,且經胸腔內科專科醫師判斷無法脫離呼吸器的病⼈,應轉慢性呼吸照護病房(RCW),包括: 需⻑期使⽤呼吸器或呼吸器依賴的病人。 癌症末期使⽤呼吸器且不再接受積極治療的病人。 急性肺損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肌⾁神經退化症、脊椎損傷等疾病無法脫離呼吸器的病人。 無嚴重感染,不再需要點滴注射抗⽣素的病人。 什麼情況可以返家採居家照護(Home Care)? 經過經過醫療團隊的評估,病⼈符合以下條件可返家採居家照護: 無法脫離呼吸器、或是每天脫離呼吸器的時間⼩於18⼩時的病⼈,而且能夠與呼吸器配合良好,沒有呼吸困難的感覺。 呼吸器的氧氣濃度設定⼩於等於40%,動脈⾎液氣體分析數值都在正常範圍內。 病⼈的檢驗值正常,神經系統功能穩定,營養良好。  若您或您的家⼈是呼吸器依賴的住院病⼈,有疑問可洽詢主治醫師,或是由各病房出院準備個案管理師提供相關資訊。         參考資料 張伶萱、張蕙明、蔡珮詩、郭美梅、江梅(2022) .呼吸器依賴患者之預後與相關因子研究.呼吸治療,21(1),1-13. http://doi.org/10.6269/JRT.202201_21(1).0001 廖怡君、李淑秋、邱慧玲、王雅韻(2021).亞急性呼吸照護病人呼吸器脫離之相關影響因素-回溯性病歷查閱研究.護理雜誌,68(6),53-61。http://doi.org/10.6224/JN.202112_68(6).08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健署(2022,12月7日).呼吸器依賴患者整合性照護試辦計畫.https://www.nhi.gov.tw/Content_List.aspx?n=A27FC07E1D6ACC13&topn=5FE8C9FEAE863B46
手術傷口疼痛之照護
【本篇學習重點】 疼痛可用0-10分評估,提供醫護人員適當的處置。 可以用非藥物如:深呼吸、聽音樂、看書等方式來改善疼痛。 在醫師同意之下使用按摩、冷敷或熱敷的方式來改善疼痛。   一、什麼是手術後傷口疼痛? 手術傷口的疼痛是一種主觀的感受,疼痛時常伴有心跳加快、血壓上升、呼吸喘、臉色發白、皺眉、流汗等徵象,若是疼痛沒有控制好,可能會讓病人情緒緊張、睡不好,進而影響術後的復原。   二、該如何評估疼痛的程度? 疼痛程度可使用下述2種工具來評估: 數字量表(圖一):0~10分代表疼痛分數,0分是"完全不痛",10分是"極度疼痛",1~3分是"輕度疼痛",4~6分是"中度疼痛",7~9分是"重度疼痛"。       圖一  疼痛數字量表   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臉譜量表(圖二):適用於無法用語言表達疼痛分數者,六種臉部表情代表不同的疼痛程度,笑臉(不痛)~哭臉(極度疼痛)。      圖二  疼痛臉譜量表   疼痛性質可分為刺痛、悶痛、抽痛、銳痛、絞痛、脹痛、搏動性疼痛等。    三、改善手術後傷口疼痛的方法? 藥物治療:手術後的傷口疼痛請不要忍耐 ! 醫師會依據病人的情況選擇止痛藥物的種類,當病人使用口服止痛藥一小時後、或是使用針劑止痛藥半小時後,疼痛沒有好轉時,請告知醫護人員。 可以使用束腹帶固定腹部傷口,減少傷口的牽扯。 非藥物治療:利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如打坐、深呼吸、看電視、聽音樂、下棋、看書等方式來減輕疼痛。 若是需要使用按摩、冷敷或熱敷,請先徵詢醫師同意後才可使用。   參考資料 王曼玲、周韋翰、林至芃、孫維仁(2021).醫病共享決策改善術後疼痛與康復.台灣醫學,25(1),71-77。https://doi.org/10.6320/FJM.202101_25(1).0005 楊淑溫、周少鈞、陳梓泓、鍾玉珠、劉介宇、王雅蕙(2021).音樂治療對膽結石病人膽囊切除術後疼痛緩解之成效.北市醫學雜誌,18(1),52-64。https://doi.org/10.6200/TCMJ.202103_18(1).0006 Echeverria-Villalobos, M., Stoicea, N., Todeschini, A. B.,Fiorda-Diaz, J., Uribe, A. A., Weaver, T., & Bergese, S. D. (2020).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 A perspective review of post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 under ERAS pathways and its role on opioid crisi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Clinical Journal of Pain, 36(3), 219-226. http://doi.org/10.1097/AJP.0000000000000792
中央靜脈導管
【本篇學習重點】 病人接受高濃度或是刺激性藥物時會放中央靜脈導管。中央靜脈導管是放在靠近心臟的大靜脈血管裡。 不可任意調整及拔除導管,以免造成大出血。 一、什麼是中央靜脈導管? 一般常見打點滴的部位是手上或是腳上比較表層的靜脈血管。 當滴注比較有刺激性的藥物的時候,容易造成血管受傷,嚴重時會造成血管壞死,所以會用比較粗的導管,放在靠近心臟的大靜脈血管裡面,比較不會造成血管受傷。 因為是靠近心臟,所以取名為中央靜脈導管,也有人說是中心靜脈導管。 二、為什麼要放中央靜脈導管? 給藥:當病人需要接受高濃度或是比較刺激的藥物時使用,例如:升血壓藥物、化學治療藥物或是高濃度全靜脈營養製劑…等。(延伸閱讀:化學治療注意事項與副作用的處理、全靜脈營養)輸注液體:在需要大量液體輸注的情況下,中央靜脈導管可以提供一個更快速、更有效的輸注通道,例如低血壓時。監測中央靜脈壓力:監測中央靜脈壓力,可以讓醫師評估病人的水分是否足夠,提供輸注液體的參考。緊急輸血:大量出血時例如:急性腸胃道出血、嚴重外傷…等的時候,提供一個穩定補充的管路,能夠快速且大量的輸注點滴、輸血,讓病人的心跳血壓穩定。(延伸閱讀:輸血)提供輸液和營養補充:對於需要靜脈營養支持或輸液的病人,或是周邊靜脈管路放置困難的病人,中央靜脈導管是一個常見的選擇。   三、放置中央靜脈導管前要準備什麼? 醫師會向您解釋放置中心靜脈導管的原因,並簽署同意書。醫師會評估病人的狀況選擇適合的注射部位,常見放置的大靜脈血管,包括:頸部的內頸靜脈(如圖一)、胸部的鎖骨下靜脈(如圖二)和鼠蹊部的股靜脈(如圖三)。 圖一 頸部的內頸靜脈   圖二 胸部的鎖骨下靜脈   圖三 鼠蹊部股靜脈   四、放置中央靜脈導管後該注意什麼? 管路請依照護理人員的固定位置,不可任意調整及隨意拔除導管,以免造成大出血及藥物滲漏。請選擇穿著寬鬆衣服,穿脫衣服時動作宜輕柔、上床或下床活動時,注意不要拉扯到注射管路。 如果您發現注射傷口有流血、膿狀分泌物、紅腫、發熱、管路滑脫等情形,請立即告知護理人員處理。 參考資料 張黎露、周文珊、江孟冠、王齡鈴、李宜恬、辜馨儀(2022) .靜脈導管臨床照護指引.腫瘤護理雜誌,22(1) ,5-58。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16839544-202210-202212060005-202212060005-5-58邱毓慧、黃尹佐、林冠語 (2020).導入組合式感控措施對中心導管相關血流感染之管理研究-以內科加護病房為例.JMPI管理專業與創新學報, 1(2) ,16-41。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P20201106001-202007-202011060019-202011060019-16-41Kehagias, E., Galanakis, N., & Tsetis, D. (2023).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Which, when and how. British Journal of Radiology, 96(1151), 20220894.。https://academic.oup.com/bjr/article/96/1151/20220894/7498972?login=true
熱門動畫
翻身擺位
【本篇學習重點】 每兩小時翻身可以減少皮膚受壓破損。 保持衣服、床單平整清潔,可以預防皮膚受壓破皮。 協助翻身動作宜輕柔,避免病人疼痛部位受到牽扯。 一、為什麼需要翻身擺位? 協助無力活動的病人改變臥姿,增加舒適。 促進局部血液循環,以免皮膚受壓破損。 二、適用狀況:臥床病人。 三、準備用物:一般枕頭兩個。   四、執行步驟: 洗手。 固定床腳,避免病床滑動。 若只有一人,將遠側床欄拉起,近側床欄放下;若有二人,則分別站在床的兩側,並將兩側床欄放下。 一人執行並預計協助病人翻向右側: 拉起右側床欄,增加病人安全感,避免翻身時意外跌落。站於病人左側並放下床欄(圖一),移動病人至床的中間靠左側。 圖一   站於病人左側 拉起床欄至病人右側,將病人雙手臂置於胸前,左腿屈曲放於右腿上。扶住病人左側肩膀和髖部,將病人輕輕翻向右側(圖二)。 圖二  扶住左側肩膀和髖部 放一個枕頭在病人背部,支托病人(圖三)。 圖三  枕頭放於病人背部 將側臥處之肩膀及髖關節向外稍微托出(圖四),避免關節受壓迫。 圖四  將肩膀及髖關節向外托出 兩腿自然彎曲,於小腿下放一個枕頭(圖五),避免足部壓迫。 圖五  膝蓋下放枕頭 拉起床欄,床尾抬高及床頭抬高30度(圖六)。 圖六 床頭抬高30度 一人執行並預計協助病人翻向左側: 拉起左側床欄,增加病人安全感,避免翻身時意外跌落。 照顧者站於病人右側,移動病人至床的中間靠右側。 拉起床欄至病人左側,將病人雙手臂置於胸前,右腿屈曲放於左腿。 照顧者扶住病人右側肩膀和髖部,將病人病人輕輕翻向左側。 重複上述E~F步驟。 四、照護原則: 檢查病人身體有無傷口,臥姿勿壓迫傷口,留意疼痛部位,避免牽扯造成疼痛。 動作宜輕柔緩慢並注意保暖及隱私。 枕頭宜選擇柔軟防水材質,若無枕頭亦可選擇毛巾、床單、棉被、靠墊或坐墊等代替。 最好能每兩小時翻身一次,讓受壓皮膚得到休息。 隨時保持病人衣服、床單平整清潔,預防皺摺壓迫造成破皮。 避免手肘、腳踝、腳跟長期受壓,可用毛巾捲或各式減壓墊予以支托。   參考資料 王月琴、王美綺、方妙君、林美惠、洪芸櫻、陳姿妃、楊嬿、楊雅淑、羅惠敏、蘇貞瑛、王萱萁、李靜雯、林瓊華、陳貞如、陳蓓蒂、曾佳珍、楊承芳、戴文珠(2018).活動與運動的需要.基本護理學(上)(八版,8-58-8-60頁).永大。 陳妙言、張文、倪麗芬、徐麗琴、王玉女、楊曼華、洪瑜嬬、吳燕慈、林盈蕙、黃劭瑋、吳姿蓉、張靜芬、何郁文、曾月霞、楊蕙貞(2018).擺位與轉位.復健護理學(183-188頁).華杏。 蘇麗智、簡淑真、劉波兒、蘇惠珍、林靜娟、呂麗卿、陳明莉、羅筱芬、李淑琍、林淑燕、賴秋絨、邱淑玲、陳淑齡、謝珮琳、林玉惠、黃月芳、葉秀珍、潘美蓉、李家琦、……、顧家恬(2018).協助病人由平躺翻為側臥姿.實用基本護理學(上)(八版,420-421頁).華杏。
腸阻塞之照護
您是否因出現腹部脹痛、噁心嘔吐及排便型態改變,而被診斷為腸阻塞嗎?讓我們來告訴您關於腸阻塞症狀及返家後自我照顧的注意事項。   一、什麼是腸阻塞? 當腸道中的內容物不能正常的通過腸道稱為腸阻塞。常見的原因:腸道沾黏、腹部腫瘤、腸道發炎、腸道扭曲或腸道變窄。若發生阻塞時,會使您腸道內的固體及液體積在腸道內,而引起嚴重的疼痛。   二、常見的症狀有哪些? 肚子就像抽筋一樣的疼痛,這是最常見的症狀,會因為腸道空間變小、蠕動變慢,導致食慾偏低、噁心嘔吐及排便型態改變 (圖一),若您有上述症狀,建議您至一般外科門診就醫。    三、常見的治療方式有哪些? 首先,會依照您的症狀,請您暫時禁食,並放置鼻胃管,藉該管路引流無法通過腸道的食物和液體,以減緩您的腹脹及噁心嘔吐等不舒服的感覺。不能進食的期間,醫師會用打點滴的方式,補充您身體所需要的熱量、水份和電解質。  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請您依照自身的體力狀態,每日下床活動4-5次,每次約20-30分鐘。若體力較虛弱時,可以躺在床上,增加翻身的次數,加上膝蓋的壓力,也能幫助腸道蠕動。此外咀嚼口香糖或溫水泡腳,也都是可以促進腸胃蠕動及排氣的方法喔!  您可以藉由一些方式觀察腸蠕動情形,例如:是否排氣、排便次數、排便的量、糞便性狀和顏色。若上述方式無法解決腸阻塞,醫師可能會建議採取手術的治療方式 (圖二 )。        最後提醒您,請您切勿緊張焦慮,盡量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   四、照護原則:   回家後該如何預防腸阻塞再發生? 要採取少量方式進食,吃東西時要細嚼慢嚥,不可狼吞虎嚥。 應避免吃堅硬、難以消化的食物,也儘量避免吃高脂肪及油炸食物、酒精、辛辣食物及巧克力。 養成每日定時排便的習慣,至少3天解便一次,若有多日未解便的情形,請尋求醫師的協助。 多攝取高纖蔬果,如:金針菇、杏包菇、波菜、花椰菜。及足夠的水分,每天約2500ML-3000ML,一般是自己的體重(公斤)乘以30ML,就是每天需要的水量。 每日維持適當運動,生活作息應盡量保持規律。 若出現腹部絞痛、腹脹、噁心、嘔吐或便秘情形,應立即就醫。   參考資料 連金延、鄧幼君、蔡璧玲、辛文蕙、洪慧君、王麗玲、林小玲(2017).探討溫水足浴對腸胃道手術後病人腸蠕動之成效.榮總護理,34(2),157-166。https://doi.org/10.6142/VGHN.34.2.157 Bankole, A. O., Osinowo, A. O., & Adesanya, A. A. (2017). Predictive factors of management outcome in adult patients with mechanical intestinal obstruction. Nigerian Postgraduate Medical Journal, 24(4), 217. https://doi.org/10.4103/npmj.npmj_143_17 Catena, F., De Simone, B., Coccolini, F., Di Saverio, S., Sartelli, M., & Ansaloni, L.(2019). Bowel obstruction: A narrative review for all physicians. 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Surgery, 14(1), 20. https://doi.org/10.1186/s13017-019-0240-7 Sousa, J. H. B. D., Bianchi, E. T., Tustumi, F., Leonardi, P. C., Ribeiro Junior, U., & Ceconello, I. (2019). Surgical management of malignant intestinal obstruction: Outcome and prognostic factors. Chirurgia, 114, 343-351. https://dx.doi.org/10.21614/chirurgia.114.3.343
硬式背架穿戴注意事項
【本篇學習重點】 背架穿戴可以幫助脊椎獲得支持減輕症狀。 背架應坐於床緣後再穿戴,並維持在背部正中位置。 下床活動時應穿戴背架,穿戴期限請依照醫師指示。 一、為什麼需要穿戴硬式背架? 利用背架給予脊椎適當的支持、維持身體的活動度 、減少肌肉疼痛 手術後穿戴可以保護脊椎、減少開刀部位肌肉牽扯引起的疼痛,讓您可放心活動。 適合以下狀況:背痛、脊椎術後、胸腰椎退化、椎間盤突出、胸腰椎壓迫性骨折…等。 二、準備用物: 由醫師視病人狀況,選擇騎士泰勒背架、騎士背架或樹脂騎士短背架。 排汗透氣的衣服。 三、步驟: 當下床活動之前,請坐於床緣穿戴、勿坐在軟沙發或太矮的椅子,鬆緊度以不影響呼吸及感覺舒適為原則。 穿戴背架時,請穿於輕薄衣服外,以防皮膚壓傷或過敏。 穿戴的方法依照背架種類不同而有不同 騎士泰勒背架(第二節腰椎以上至胸椎損傷者適用,圖一) 首先將背架下緣對準髖部,骨盆二側上緣骨突處,確定高低位置。 黏上胸前最上方之彈性帶,作為固定之用,稍緊即可,以舒適為宜。 檢查背架後面二直長鋼條的中間空洞是否對準脊椎中線。 深吸一口氣的同時,束緊腹部二條黏扣帶,稍緊即可,須托住小腹。 長背架有兩肩帶,拉到兩側腋下,穿過帶環黏好,請勿太緊,以免背架上移。 圖一 騎士泰勒背架   騎士背架(損傷在第二節腰椎以下者適用,圖二) 首先以背架下緣對準髖部骨盆二側上緣骨突處,確定高低位置。 黏上胸前最上方之彈性帶,作為固定之用,稍緊即可,以舒適為宜。 檢查背架後面二直長鋼條的中間空洞是否對準脊椎中線。 深吸氣同時束緊腹部二條黏扣帶,稍緊即可,須托住小腹。 圖二 騎士背架   樹脂騎士短背架(圖三) 背架下緣呈波浪形,波浪形中央凹處約在股溝上方,背架背面之中央空洞對準脊椎中線。 背架橫跨過髖骨,骨盆二側上緣骨突處,先將最上方之彈性帶黏好,稍微固定背架位置。 將彈性擋板對準身體中央位置,托住小腹。 深吸氣,依序將四條黏扣帶穿過前方擋板上之扣環,拉緊黏好。 背架兩側皆有腰線設計,穿著正確時應與患者腰身貼齊。  圖三 樹脂騎士短背架 四、照護原則: 剛開始穿戴背架時應請他人協助及調整位置,以後可漸漸學習自己穿戴。 下床活動前,須正確穿戴好背架再活動,背架請穿在衣服外面,如果背部皮膚疼痛或破損時,可墊毛巾以減輕不適。 穿上背架後,請勿過度彎曲及旋轉腰部,活動後若覺腰部肌肉痠痛不適,可脫下背架再躺下休息。 背架若因活動而拉扯向上,需重新再穿戴,請勿自行調整背架的彎曲度。 睡覺及洗澡時,請勿穿著背架。 背架需穿戴多久請依照醫師指示。 背架平常用濕布或酒精擦拭風乾即可,不可在烈日下曝曬、洗衣機熱烘、漂白、熨燙。   參考資料 Boutevillain, L., Bonnin, A., Chabaud, A., Morel, C., Giustiniani, M., Pereira, B., Soubrier, M., & Coudeyre, E. (2019). Short-term pain evolution in chronic low back pain with Modic type 1 changes treated by a lumbar rigid brace: A retrospective study. Annals of Physical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62(1), 3-7. https://doi.org/10.1016/j.rehab.2018.06.008 Pergolizzi, J. V., & LeQuang, J. A. (2020). Rehabilitation for low back pain: A narrative review for managing pain and improving function in acute and chronic conditions. Pain and Therapy, 9(1), 83-96. https://doi.org/10.1007/s40122-020-00149-5 Prost, S., Pesenti, S., Fuentes, S., Tropiano, P., & Blondel, B. (2021). Treatment of osteoporotic vertebral fractures. Orthopaedics & Traumatology: Surgery & Research, 107(1), 102779. https://doi.org/10.1016/j.otsr.2020.10277
肝性腦病變之照護
【本篇學習重點】 因血液中氨值增加而引起的意識改變,嚴重時會昏迷。 常見症狀有反應遲鈍、嗜睡、胡言亂語。 以高纖、植物性蛋白質飲食為宜,並遵照醫師指示服藥。   一、什麼是肝性腦病變? 因肝臟功能受損,如肝硬化、肝衰竭,使蛋白質代謝異常,造成血液中氨值增加,出現意識改變情形。引起肝性腦病變的原因有:腸胃道出血、感染、便秘、攝取過量蛋白質食物、藥物使用不當(利尿劑、安眠藥等)、血液電解質不平衡、喝酒等。   二、肝性腦病變有哪些症狀? 起初會反應遲鈍、注意力不集中、日夜顛倒、人格改變,接著出現嗜睡、雙手顫抖情形、口氣中帶有腐爛味,嚴重時會昏迷。依症狀分為四級: 第一級–混亂:言語不適當、日夜顛倒、人格改變、倦怠、不安、注意力及記憶力減弱。 第二級–嗜睡:講話判斷力更差、嗜睡、出現撲動性震顫(雙手伸直腕關節用力向上彎曲,手指分開有顫抖的現象)。 第三級–半昏迷:肝臭味(呼氣帶有腐爛的氣味),大部分時間在睡覺,但還可以叫醒。 第四級–昏迷:叫不醒。 有上述症狀並不一定是肝性腦病變,若您有上述症狀,請至胃腸肝膽科門診就醫。   三、肝性腦病變要怎麼治療? 降低血液中氨值:依照醫生指示服用糖漿瀉藥(Lactulose),必要時灌腸。 去除可能的誘發因素:控制感染、腸胃道出血、戒酒。 避免攝取過量的蛋白質:可依照營養師的建議挑選合適的食物。   四、我該怎麼照顧肝性腦病變病人? 飲食方面:採高纖食物(例如:蔬菜及水果),並以植物性蛋白質為宜(如豆腐及豆類),避免食用香腸、火腿、臘肉、乳酪等高蛋白質、高鹽分食物,可適當補充益生菌(可以幫助維持腸道菌叢平衡,有益於身體的好菌)來調節腸內菌叢。飲食種類可參閱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6大類食物。 維持正常生活作息:避免熬夜、過勞;戒菸及戒酒,減少肝臟負擔。 每日維持2-3次以上軟便,不可便秘。 按醫師指示服用藥物,不可擅自服用安眠藥、利尿劑、中草藥。 出入公共場所戴口罩以預防感染。 定期門診追蹤。出現意識行為改變、雙手顫抖等情形,可能是肝性腦病變初期症狀,應盡速就醫。   參考資料 林貴滿(2020).消化系統疾病人之護理.於胡月娟校閱.內外科護理學(六版,809-810頁).華杏。 Blaney, H., & DeMorrow, S. (2022). Hepatic encephalopathy: Thinking beyond ammonia. Clinical Liver Disease, 19(1), 21-24. https://doi.org/10.1002/cld.1163 Fallahzadeh, M. A., & Rahimi, R. S. (2022). Hepatic encephalopathy: Current and emerging teatment moalities.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20(8), S9-S19. https://doi.org/10.1016/j.cgh.2022.04.034 Häussinger, D., Butz, M., Schnitzler, A., & Görg, B. (2021). Pathomechanisms in hepatic encephalopathy. Biological Chemistry, 402(9), 1087-1102. https://doi.org/10.1515/hsz-2021-0168 Nardelli, S., Gioia, S., Faccioli, J., Riggio, O., & Ridola, L. (2023). Hepatic encephalopathy - recent advances in treatment and diagnosis. Expert Review of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17(3), 225-235. https://doi.org/10.1080/17474124.2023.2183386
主題館
各科護理指導
部份圖示素材取自Slidesgo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