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熱搜主題
無痛性大腸鏡檢查前後注意事項
【本篇學習重點】 檢查當日不能吃任何食物、水及藥物。 檢查前一天需吃清澈流質食物。 行無痛性大腸鏡前,需接受麻醉諮詢行麻醉科評估。 檢查後輕微腹脹、腹部不適,可多活動以利排氣。   一、什麼是無痛性大腸鏡檢查? 「無痛性大腸鏡檢查」是於檢查前經由靜脈注射少量的鎮靜麻醉藥物後,再執行大腸鏡檢查,此種方式可讓受檢者在檢查過程中減少焦慮、不安與疼痛,以順利完成檢查。   二、為什麼要做此檢查? 此項檢查是經由肛門放置一軟性纖維內視鏡觀察直腸、大腸至盲腸黏膜組織,對所發現病變組織或息肉做切除或切片檢查,同時達到診斷及治療的目的。   三、檢查前要準備什麼? 檢查前二天進食低纖維飲食,如稀飯、白吐司、麵條、蛋花湯及碎肉等,避免吃高纖維蔬果、肉類、奶製品、五穀雜糧。 檢查前一天進食清澈流質飲食,如運動飲料、米湯、雞精、清湯、茶、蜂蜜水、清澈果汁(蘋果汁、冬瓜茶)等;禁忌安素、牛奶及乳製品或豆漿等含纖維高的飲品。 檢查前一天下午依醫師指示服用瀉藥,根據瀉劑種類,需搭配喝水2000 c.c.以上,仍可進食清澈流質飲食(防低血糖或過度脫水)。若飲用瀉劑後大便未完全解乾淨,需再服用醫師開立的口服瀉藥,有良好的腸道清潔,才能使大腸鏡檢查更準確。 檢查當日不能吃任何食物、水及藥物,糖尿病的病人請暫停服用降血糖藥物。 為確保您做麻醉內視鏡檢查時的安全,大腸鏡檢查前,住院病人請先至中正三樓「麻醉諮詢暨術前訪視門診」接受麻醉醫師評估;門診病人則至二門診二樓「麻醉諮詢門診」接受醫師評估。若有心臟血管、呼吸系統疾病或藥物過敏者,則需經醫師評估是否合適進行檢查。 檢查時請攜帶檢查單,「務必」有家屬陪同,至中正十三樓大腸鏡檢查室報到,並填妥大腸鏡檢查治療同意書、麻醉同意書及自費同意書。 報到後醫護人員將協助您更換檢查衣並打上點滴。   四、檢查是如何進行的? 檢查時身體面向左側、膝蓋彎向肚子呈蝦米狀(如圖一),檢查過程醫護人員將密切觀察您意識、心跳、血壓及有無不舒服反應,必要時會給予立即的處理與支持。 圖一 屈膝左側臥式   五、檢查後該注意什麼? 檢查後會有暫時性睡得深沉,醫護人員會送您到觀察室觀察直到意識清醒為止。 觀察期間,護理人員會監測您的血壓、脈搏、呼吸及血中氧氣濃度的變化。 檢查後經醫師評估,若意識清楚,血壓、脈搏、呼吸及血中氧氣濃度穩定,門診病人即可離院,住院病人則會由勤務人員協助返回病室。 檢查後可能會有噁心、嘔吐及輕微腹脹或腹部不適情形,返家後可多走動以促進排氣,若嚴重腹痛、發燒、解血便,請立即至急診就醫。 檢查後可能會有暈眩低血壓情形,故意識清醒後,若需下床小便,須有人扶持,預防跌倒,並建議休息1~3小時,24小時內請勿開車,以確保安全。(延伸閱讀:預防跌倒) 檢查後可恢復正常飲食,如有切除息肉者,依醫師指示第一天進食清流質飲食,第二天可進食低纖維飲食,第三天後可恢復一般飲食。糖尿病患者請於進食低纖維飲食後才可使用降血糖藥物。 不能吃含葡萄柚食品,以免影響麻醉藥物的代謝;並避免吃油炸及辛辣食物,因會刺激腸道導致發炎或出血情形。   參考資料 吳宗翰、李岳霖、李妍慧、方冠傑(2022).大腸鏡檢查前之腸道準備.臨床醫學月刊,89(3),183-192。https://doi.org/10.6666/ClinMed.202203_89(3).0032 鄭吉良、林慧婷、崔怡寧、鍾雅雯、李百萍、郭彥麟(2022).大腸鏡檢查品質指標與最新進展.臺灣醫界,65(6),24-34。He, Y., Liu, Q., Chen, Y. W., Cui, L. J., Cao, K., & Guo, Z. H. (2024). Bowel preparation protocol for hospitalized patients ages 50 years or older: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16(1), 18-28. https://doi.org/10.4253/wjge.v16.i1.18Fostier, R., Tziatzios, G., Facciorusso, A., Papaefthymiou, A., Arvanitakis, M., Triantafyllou, K., & Gkolfakis, P. (2023). Models and scores to predict adequacy of bowel preparation before colonoscopy. Best Practice & Research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101859. https://doi.org/10.1016/j.bpg.2023.101859
服用抗凝血劑之居家照護
【本篇學習重點】 抗凝血劑可防止血液凝固、預防血管栓塞。如果忘記服藥,不可同時或短時間內服用兩次劑量。接受手術或拔牙前,應告知醫師正在服用抗凝血劑。服藥期間,應從事緩和運動,使用軟毛牙刷,多吃蔬菜。如果出現出血、瘀青、血尿、血便,須立刻返診就醫。 一、什麼是抗凝血劑? 是用來防止血液凝固、維持血液循環、預防血管栓塞。常用於深層靜脈血栓症、冠狀動脈疾病、肺栓塞、心律不整、風濕性心臟病、血栓型中風等疾病或植入心臟瓣膜的病人,常見的藥物有:阿斯匹林(Aspirin)、伯基(Bokey)、保栓通(Plavix)、利血達(Licodin)、百無凝(Brilinta)、抑凝安(Efient)、心康寧(Persantin)、普益達(Plestar)、可化凝(Warfarin)、普栓達(Dabigatran)、拜瑞妥(Rivaroxaban)、艾必克凝(Apixaban)、里先安(Edoxaban)。   二、我該注意什麼? 藥物方面:應遵照醫師指示,定時服用藥物,不可自行增加減少劑量,以免增加出血或血栓形成的機會。如果忘記服用藥物,請盡快補服,但勿同時或短時間內重複服用兩次的劑量。接受手術及拔牙前一週,應詢問醫師是否停藥。請勿自行服用含阿斯匹靈的止痛藥,以避免藥物使用過量。避免服用會增強抗凝血劑效果的中藥。如:當歸、丹參、銀杏、甘菊、紅花、赤芍、川芎或八珍湯。使用拜瑞妥(Rivaroxaban)者,應隨餐服用,無法吞服藥錠的病人,可磨碎後搭配水或流質食物服用,經由胃管給藥後可以立即灌食食物。 飲食方面:避免大量食用具有抗凝血功能的納豆、木耳、菇類。避免大量食用具有抗血小板及血栓溶解功能的魚油。服用Warfarin者,避免大量食用含維他命K的食物,會減少藥物作用,如:綠茶、烏龍茶、甘藍菜、菠菜、綠色花椰菜、納豆、牛肝、豬肝。服用Warfarin者,避免大量食用含維他命E食物,以免增加抗凝血劑的作用,如:小麥胚芽、大豆、植物油、全麥麵粉。避免喝酒,尤其是加上中藥枸杞、杜仲、紅棗的酒類,會影響抗凝血劑作用。 日常生活方面:建議從事緩和運動,如慢跑、游泳等運動,以減少受傷機會。服用藥物期間建議盡量避免按摩、拔罐、推拿等活動,以免發生出血或瘀血。小心使用尖銳器具,如刮鬍刀改用電動刮鬍刀,以免割傷。使用軟毛牙刷,減少牙齦的刺激。多吃蔬菜及養成運動習慣,降低便秘情形。接受任何治療、手術或拔牙前,已懷孕或計畫懷孕,務必告訴醫師正在服用抗凝血劑,勿擅自停藥。 三、什麼情況不適合使用? 若出現不明原因的出血症狀,如:皮膚瘀血、瘀青、尿液呈深棕色或帶血、糞便紅色或黑色、刷牙時牙齦出血不止、傷口不易止血、經期血量過大等,須立刻返診就醫。   參考資料 Olie, R. H., Winckers, K., Rocca, B., & Ten Cate, H. (2024). Oral anticoagulants beyond warfarin. Annual Review of Pharmacology and Toxicology, 64, 551-575. https://doi.org/10.1146/annurev-pharmtox-032823-122811Scridon, A., & Balan, A. I. (2023). Challenges of anticoagulant therapy in atrial fibrillation—focus on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24(8), 1-16. https://doi.org/10.3390/ijms24086879Valeriani, E., Di Nisio, M., Riva, N., Cohen, O., Garcia-Pagan, J. C., Magaz, M. Porreca, E., & Ageno, W. (2021). Anticoagulant therapy for splanchnic vein thrombos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Hematology, 137(9), 1233-1240. https://doi.org/10.1182/blood.2020006827
子宮頸切片檢查
【本篇學習重點】 子宮頸切片檢查的最佳時機為月經結束後一週。 切片檢查前兩天應避免性行為及使用陰道塞劑。 檢查後二至四週內避免性生活。 一、什麼是子宮頸切片檢查? 在子宮頸懷疑有病理變化的地方進行切片檢查;當子宮頸切片結果為惡性或無法確認是否為子宮頸癌時,則必須再進行子宮頸圓錐狀切片(經由陰道用手術刀或電圈以環形方式切除子宮頸病變部分)以確立診斷。   二、為什麼要做子宮頸切片檢查? 當子宮頸抹片結果不正常、懷疑有子宮頸癌前病變或子宮頸癌時,醫師會安排陰道鏡檢查,藉由切取子宮頸一部分組織做病理化驗,以確定診斷子宮頸病變的程度。   三、檢查前要準備什麼? 子宮頸切片:需避開月經期間,最佳時機為月經結束後一週,檢查前兩天避免性行為及使用陰道塞劑,不需要禁食及麻醉,可於婦產科門診中執行。 子宮頸圓錐狀切片:需避開月經期間,檢查前兩天避免使用陰道塞劑,一般需住院手術,手術前一天午夜後需禁食,當日手術結束後,如無異狀即可返家。(延伸閱讀:婦科手術之照護) 四、檢查是如何進行的? 子宮頸切片:採內診方式,醫師使用陰道擴張器將陰道撐開,露出子宮頸,再以陰道鏡檢查定位有問題的病灶,進行切片檢查。 子宮頸圓錐狀切片:子宮內頸較大範圍之切片,需先以靜脈點滴注射麻醉藥物進行短暫全身麻醉,再經由陰道以圓錐狀方式切除子宮頸病灶部分,之後還會再進行子宮頸管搔刮術,體外完全不留疤痕,全程約三十分鐘。 五、檢查後該注意什麼? 切片檢查後醫師會在陰道內填塞紗布止血,依醫師指示六小時後取出紗布及注意陰道出血情形。 子宮頸圓錐狀切片後,需等麻醉後完全清醒,無噁心嘔吐後才可進食,且麻醉藥物副作用可能會有輕微頭暈,下床活動需注意安預防跌倒,若切片檢查後如有排尿困難,需告知醫護人員。 檢查後兩週內,陰道會有分泌物及少量出血,應勤換衛生棉墊且如廁後由前往後擦拭,以保持外陰部清潔乾燥,不可使用陰道棉條,宜採淋浴,避免盆浴及陰道灌洗。 24小時內勿提重物,兩個月內勿劇烈運動,如騎馬、跑步及有氧舞蹈等。 檢查後二至四週內避免性生活。 切片檢查返家後若有發燒、大量出血(超過平常的經血量)、分泌物有異味與下腹疼痛等情形,應立即就醫。 檢查須按醫師指示預約返回婦產科門診回診。 參考資料 田聖芳、張芳維(2019).子宮頸癌.於馮容莊、葉月珍、呂美芬、湯玉英、祈安美、林麗珠、李惠玲、潘婉琳、陳淑貞、田聖芳、張芳維、趙興隆、任士熙、張碧芬編著,實用婦科護理(六版,285-291頁).華杏。 Bhatla, N., Aoki, D., Sharma, D. N., & Sankaranarayanan, R. (2021). Cancer of the cervix uteri: 2021 updat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ynecology & Obstetrics, 155, 28-44. https://doi.org/10.1002/ijgo.13865 Hoffman, M. S., & Mann Jr, W. J. (2022).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Diagnostic excisional procedures. UpToDate. Retrieved November 11, 2023, from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diagnostic-excisional-procedures
扭傷之照護
【本篇學習重點】 扭傷是關節周圍韌帶損傷,常見扭傷部位在腳踝關節。 扭傷時,會有局部疼痛、腫脹及瘀青等症狀。 腳踝剛扭傷時,適度休息、冰敷、加壓及抬高可減緩疼痛及腫脹。 腳踝關節扭傷後到了恢復期,適度活動可以幫助組織復原。 一、什麼是扭傷? 扭傷是指韌帶損傷,當關節活動度超過正常範圍,因過度扭曲或扭轉,導致關節周圍韌帶遭受損傷,常見發生在腳踝關節,俗稱翻腳刀,尤其是在運動中突然快速變化動作或是快速變化方向時造成,例如打籃球、跳躍等活動;而膝關節、手腕關節、肩關節、頸椎與腰椎關節扭傷也常常可以見到扭傷發生。 二、扭傷有那些症狀? 常見的症狀是扭傷部位的局部疼痛、腫脹及淤青,嚴重甚至會有感覺異常(感覺麻麻、脹脹)、沒辦法活動。 有以上的症狀,可能不一定是單純的扭傷,若休息仍無法緩解,而且持續腫脹疼痛,請盡速就醫。(預約掛號:骨科門診)   三、如果扭傷要如何處理? 以腳踝關節扭傷為例: [急性期],扭傷後約1-3天(48到72小時內),以減緩疼痛及腫脹為目標: 休息: 扭傷後應立即停止活動,扭傷的部位減少踩地,儘量讓扭傷的部位休息。 按照醫師的處方指示使用止痛藥物。 冰敷: 用毛巾把冰敷袋包起來,輕輕地放在腳踝腫脹部位,冰敷可以減緩疼痛,每次冰敷15~20分鐘,至少每二小時冰敷一次。 如果使用冰敷反而不舒服,只需要休息即可。 加壓: 可使用彈性繃帶從腳踝的遠端往近端採螺旋狀包紮,以保護及固定腳踝關節,進而減輕腫脹。 如果使用彈繃反而不舒服,只需要休息即可。 如果腫脹部位的皮膚出現水泡,腳踝越來越痛、越來越腫脹、淤血越來越嚴重時,請儘快返診檢查。 抬高: 平躺休息時,可用枕頭或是支撐物將腳踝抬高(高於心臟部位即可)。 坐姿休息時,可用小椅子或是凳子將腳踝抬高(讓腳踝跟膝蓋同一水平面就可以了) [恢復期],大約72小時後,腳踝部位疼痛及腫脹情況比較改善時: 保護: 穿著適當的鞋子及穿戴腳踝護具,讓腳踝關節得到良好的保護,避免第二次傷害。 適度活動: 適度的活動可以促進組織復原,活動量要在能忍受之下逐漸增加,切勿操之過急。 如果活動後反而不舒服,請先休息,如果越來越不舒服,請盡快返診檢查。 熱敷: 用毛巾將熱敷袋包起來,或是用熱毛巾、暖暖包敷在腳踝腫脹、瘀青部位,或是將腳踝浸泡在溫水中,熱敷可以放鬆肌肉、促進血液循環,每次10~15分鐘,一天至少四次,溫度不可太高以免燙傷或灼傷皮膚(溫度建議在40~ 45℃左右)。 如果腳踝部位有傷口,應等傷口痊癒後再熱敷。 如果使用熱敷反而不舒服,只需要保護及適度活動就可以了。 參考資料 Borra, V., Berry, D. C., Zideman, D., Singletary, E., & De Buck, E. (2020). Compression wrapping for acute closed extremity joint injuries: A systematic review. Journal of Athletic Training, 55(8), 789-800. https://doi.org/10.4085/1062-6050-0093.20 Seo, D. K., Kang, H. W., Ahn, D. S., & Song, J. S. (2020). Effect of Leg Elevation Height on Reduced Swelling of Patients of Postoperative Acute Ankle Fractures. Journal of Korean Foot and Ankle Society, 24(1), 31-36. https://doi.org/10.14193/jkfas.2020.24.1.31 Dubois, B., & Esculier, J. F. (2020). Soft-tissue injuries simply need PEACE and LOVE.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54(2), 72-73. Vuurberg, G., Hoorntje, A., Wink, L. M., Van Der Doelen, B. F., Van Den Bekerom, M. P., Dekker, R., Van Dijk, C. N., Krips, R., Loogman, M. C., Ridderikhof, M. L., Smithuis, F. F., Stufkens, S. A., Verhagen, E. A., De Bie, R. A., & Kerkhoffs, G. M. (2018).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ankle sprains: Update of an evidence-based clinical guideline.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52(15), 956-956. https://doi.org/10.1136/bjsports-2017-098106
熱門動畫
新生兒按摩
【本篇學習重點】 新生兒按摩可以促進寶寶成長,幫助體重增加。 新生兒按摩可以促進寶寶與父母間親子關係的建立。 可選擇寶寶清醒時、飯前1小時或飯後2小時、沐浴前後或入睡前幫寶寶進行按摩。 臍帶未掉或發生腸胃炎時,不適合做腹部按摩。 按摩時間先從5分鐘開始做起,再慢慢延長至15至20分鐘。   一、為什麼需要作新生兒按摩? 新生兒按摩主要是以觸覺刺激的方式與寶寶互動,過程中可讓寶寶放鬆、增加其安全感,減少哭鬧、睡眠不穩等問題,也可以刺激寶寶荷爾蒙分泌,促進成長,增加體重及免疫力,除了可以促進親子互動、減輕寶寶壓力,更有助於寶寶大腦及神經的發展。   二、用物準備: 室溫維持在25-28℃,及柔和的光線,方便於觀察寶寶。 幫寶寶準備一個溫暖又舒適的棉質軟墊,也幫自己準備舒適的坐墊及靠枕。 尿布、紙巾。 使用冷榨、不含添加物、無味的水果油、植物油或是乳液。 寶寶喜歡的玩具。 輕鬆柔和的音樂。   三、步驟: 適合按摩的時機:只要寶寶喜歡,時間、地點、次數均可自行調整及增加。 寶寶安靜清醒時。 飯前1小時或飯後2小時。 沐浴前或後。 入睡前。 不適合按摩的狀況: 有傷口及破皮的地方不可以按摩。 骨折、脫臼、扭傷、及燙傷之局部地方不可以按摩。 臍帶未掉或發生腸胃炎時,不適合做腹部按摩。 父母可先將溫暖的手輕柔地停放在預備按摩的部位(如:胸前)約30秒,讓寶寶習慣爸爸媽媽的溫度,再開始按摩。 按摩時可與寶寶對話,促進親子溝通與互動,在過程中學習互相理解、體會寶寶對按摩的感受。 按摩順序、步驟和方式沒有硬性規定,可依照寶寶的喜好決定。 臉部按摩:可舒緩長牙痛及鼻塞。 用雙手拇指從寶寶的前額中心緩慢的向兩側滑動推開;其他部位如眉頭、眼窩、人中、下巴的按摩方式都一樣(圖一)。 圖一、臉部按摩   胸部按摩:可順暢呼吸系統及緩和情緒。 雙手放在胸部中央,順著往兩旁推壓,再將雙手以心型動作移回中央(圖二)。 圖二、胸部按摩(打開心門)   腹部按摩:可促進排氣及排便,按摩方式有三種。 搖槳:雙手在寶寶的腹部輪流交替按壓(圖三)。 漫步:用指腹類似太空漫步方式,從寶寶的腹部右側往左側移動(圖四)。 我愛你:類似「I LOVE YOU」按摩,用右手在寶寶的左腹由上往下畫一個英文字母I,再依按摩者的方向,在寶寶的肚子上畫一個倒寫的L,最後再劃一個倒寫的U,如此反覆幾次。(圖五) 圖三、腹部按摩(搖槳) 圖四、腹部按摩(漫步) 圖五、腹部按摩(我愛你)   上肢和下肢按摩:可促進血液循環。 把寶寶的手抬高,輕壓腋下,捏擠扭轉手臂,反覆上下搓滾(圖六)。下肢亦採相同的方式, 把腿部抬高,從鼠蹊部開始輕壓,捏擠扭轉腿部,反覆上下移動(圖七)。 圖六、上肢按摩(捏擠扭轉) 圖七、下肢按摩(捏擠扭轉)   腳底按摩:活化神經系統,健脾養氣。 用雙手拇指指腹緩緩按壓寶寶的腳底,由腳趾往下,延著腳掌至腳跟(圖八)。以拇指分推方式,用指腹推按腳底(圖九)。腳趾按摩則用拇指及食指以畫圓方式來揉、按每一根腳趾頭(圖十)。 圖八、腳底按摩 圖九、腳底按摩 圖十、腳趾按摩   背部按摩:可活絡神經系統。 讓寶寶趴著,雙手和寶寶的身體成垂直狀,從寶寶的肩膀開始,逐漸往臀部方向移動,接著再以相同的方法從臀部回到肩膀,可反覆數次(圖十一)。                  圖十一、背部按摩(掌擦法)   四、照護原則 父母是最適合替寶寶執行按摩的人選,在按摩過程中寶寶可與父母的體味及聲音產生連結,促進親子關係連結。 按摩者指甲要修平,脫掉手上的首飾。 按摩者雙手要清潔且溫暖,按摩時可將按摩油或乳液擦在手掌上,摩擦溫熱後再開始幫新生兒按摩。 若按摩時寶寶哭鬧難以安撫,請先安撫並滿足寶寶的需求,如需更換尿布、把玩玩具甚至抱抱,待其情緒穩定後再執行按摩。 按摩時可播放音樂,按摩時間先從5分鐘開始做起,再慢慢延長至15-20分鐘。 因每個嬰兒的感受度不同,按摩力道要讓寶貝感到愉悅、不哭鬧、甚至睡著即可。 矯正年齡未達3個月或體重未達3公斤之早產兒,僅能做臉部、四肢及腳底按摩,避免按摩胸腹部及背部,以免造成胸腔壓力過大,影響心肺功能。   參考資料 Abdellatif, M., Vuong, N. L., Tawfik, G. M., Nguyen. D. P. N., Thanh, L. V., Elfaituri, M. K., Mansour, M. I. M., Thoa, L. T. B., Zaki, M. M. M., Duong, P. D. T., El-Qushayri, A. E., Liang, Y., Liu, K., Hirayama, K., & Huy, N. T. (2020). Massage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jaundic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Neonatal Nursing, 26(1), 17-24. https://doi.org/10.1016/j.jnn.2019.09.002 Costa, T. M. S., Oliveira, E. S., Rocha, R. R. A., Santos, K. V. G., Dantas, J. K. S., & Dantas, R. A. N. (2021). Massage for neonatal pain relief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A scoping review. Rev Rene . 22, e60597. https://doi.org/10.15253/2175-6783.20212260597 Mrljak, R., Arnsteg Danielsson, A., Hedov, G., & Garmy, P. (2022). Effects of Infant Massage: A Systematic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19(11), 6378. https://doi.org/10.3390/ijerph19116378
癌因性疲憊症之自我照護
【本篇學習重點】 能知道什麼是癌因性疲憊。 能瞭解如何評估癌因性疲憊。 能瞭解非藥物的處置改善癌因性疲憊的方法。 一、什麼是癌因性疲憊: 癌因性疲憊是與癌症或癌症治療相關的現象,它會令人感到疲累,不會因為休息而得到改善,嚴重時會影響日常的生活。 二、要如何評估癌因性疲憊? 可用10分法的疲憊量表來紀錄疲憊的程度,提供醫療團隊參考。0分表示沒有疲憊,1-3分表示輕度疲憊,4-6分表示中度疲憊,7分以上表示重度疲憊,10分是最嚴重的疲憊。   三、照護原則:下列為非藥物處置的7項改善癌因性疲憊的方法: 運動:運動是有效的改善方法。運動種類和型式可依個人狀況調整。運動內容包含運動次數、強度、種類及時間,擬定運動計畫前請諮詢醫師。 運動內容建議從輕鬆的運動開始,從每週1次逐漸調整為3次,每次20-30分鐘。 運動時要注意環境安全,開始前要有五分鐘的暖身,運動後也要有五分鐘的緩和運動。 運動時可藉呼吸狀況來調整運動強度,常用”微喘可以說話”作調整依據,運動強度不宜到過喘的程度。 運動包括走路、游泳、騎自行車、柔軟操、健身房的肌耐力訓練、瑜珈等。運動強度以最大心跳速率為指標,以不超過心跳之60-75%為準。(舉例:平常靜坐時,每分鐘心跳約70次,若用跑步機跑步時,要注意每分鐘心跳不要超過112~122次/分;計算方式是70x60%=42,70x75%=52,故建議心跳速率不超過70+42=112,70+52=122次/分,所以在跑步機上跑步時的心跳以112~122次/分最合適),運動至少要持續2週以上。 能量保存法:可藉規劃個人能量分配來降低能量耗損。共有6項策略: 設定活動優先順序:選擇自己覺得最重要的事情先完成。 分配工作:可將工作請家人或朋友協助完成。 計畫活動方式:執行活動前先思考哪些是自己想做或必須做的事;也可分段完成工作,或選擇替代方案(例如:使用洗碗機洗碗)。 善用能量高峰時間:利用體力最好的時段完成最重要的工作。 調整步調:調整工作、運動及休息比例,讓自己更有精力完成工作。 休息:感到疲倦時可以利用閱讀、聽音樂、看電視等來放鬆,或小睡15-20分鐘。 睡眠衛生: 建議每天固定時間起床。 每晚固定就寢時間,睡前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玩聲光效果強烈刺激的電腦遊戲、或看驚悚的刺激性電影等,以免影響睡眠。 白天疲累可小憩片刻,午睡不要超過2小時。 宜限制飲用含咖啡因飲料,每天以不超過2杯為限。晚上8點後盡量減少喝水,以免夜間因如廁頻次增加而影響睡眠。。 運動時間建議為下午3-6點,以免因接近夜眠時間而影響入睡。 可調整房內光線,運用精油療法或聽紓壓音樂塑造睡眠環境。 心理社會支持: 經由醫院或專家(如:心理師)協助,提供相關技巧提升處理疲憊之能力。 鼓勵參加病友團體(如:網路社群、病友臉書團體)提供情緒支持。 建議每周參加一次由醫院或台灣癌症基金會舉辦的活動,如音樂、舞蹈或戲劇等,至少4次以上,才能達到改善疲憊的效果。 營養:攝取足夠熱量、高纖、低脂、蔬果、水分及蛋白質、礦物質、全穀物和大量Omega-3等食物,有需要時可諮詢營養師。 輔助療法: 包括針灸、穴位按壓及按摩,但採用前應先徵詢醫師意見。  按摩時要避免直接按壓在腫瘤、骨轉移處、放射線治療部位及血栓部位等處。 血小板低於40000/ul的病人也不建議按摩。   運用放鬆、冥想、正念減壓等方式,改善疲憊引起的負面想法 ,建議每次一小時,每週 4~5 次,才能達到改善疲憊的效果。   參考資料 BC Centre for Palliative Care. (2019, Mar). B.C. Inter-Professional Palliative Symptom Management Guidelines-Fatigue. https://www.bc-cpc.ca/cpc/wp-content/uploads/2019/03/3-BCPC-Clinical-Best-Practices-colour-Fatigue.pdf Fabi, A., Bhargava, R., Fatigoni, S., Guglielmo, M., Horneber, M., Roila, F., Weis, J., Jordan, K., Ripamonti, C.I.,ESMO Guidelines Committee. Electronic address: [email protected]. (2020). Cancer-related fatigue: ESM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nnals of Oncology, 31(6), 713-723. https://doi.org/10.1016/j.annonc.2020.02.016 Hilfiker, R., Meichtry, A., Eicher, M., Nilsson, B. L., Knols, R. H., Verra, M. L., & Taeymans, J. (2018).Exercise and other non-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 for cancer-related fatigue in patients during orafter cancer treatment: A systematic review incorporating an indirect-comparisons meta-analysis. British Journal Sports Medicine, 52(10),1-9. https://doi.org/10.1136/bjsports-2016-096422 Ma, Y., He, B., Jiang, M., Yang, Y., Wang, C., Huang, C., & Han, L. (2020).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cancer-related fatigu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 111, 103707. https://doi.org/10.1016/j.ijnurstu.2020.103707
癌症十大警訊
【本篇學習重點】 癌症有一些主要癥兆和症狀,透過早期的出現而提早發現。 當身體出現警訊並持續或加重,務必就醫確認是否為癌症症狀。 留意身體的徵兆,癌症會有不同的警訊顯現。   一、什麼是癌症警訊? 癌症有許多不同型態,症狀也不一樣。 有一些主要癥兆和症狀會透過早期的出現而提早發現。 當身體出現這些警訊並持續或加重,務必盡快到醫院確認是否為癌症症狀。   二、癌症十大警訊有哪些: 排便、排尿習慣改變:排便習慣改變、便血或糞便形狀改變、小便有血,可能是大腸癌、膀胱癌、腎臟癌徵兆。 傷口或潰瘍久不癒合:口腔、皮膚有難以癒合的傷口,可能是口腔癌、舌癌、皮膚癌徵兆。 不正常的出血或分泌物:女性陰道出現分泌物過多或混有血液,可能是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徵兆。 觸摸到腫塊:乳房、睪丸等摸到硬塊,可能是乳癌、睪丸癌徵兆。 吞嚥困難或消化不良:進食困難、沒有胃口或消化不良,可能是食道癌、胃癌徵兆。 痣或疣有明顯的變化:皮膚上的痣、疣有紅腫變大或明顯改變,可能是皮膚癌徵兆 長期咳嗽或聲音沙啞:久咳不癒或咳血、聲音變沙啞,可能是肺癌、喉癌徵兆。 不明原因的身體疼痛:身體特定部位持續疼痛,長久未改善。 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沒有特意節食或運動消耗,兩週內減輕體重2公斤,或一個月減少5公斤,就必須留意。 不明原因的發燒:如癌症擴散到其他器官也會引起發燒或倦怠。  參考資料 何念萱、簡珮如、朱本元(2020).喉癌的臨床症狀與診斷.臨床醫學月刊,86(3),533-539。https://doi.org/10.6666/ClinMed.202009_86(3).0096 羅若玲、吳岱蓉、高芷華(2019).腎細胞癌的臨床表現與診斷.內科學誌, 30(3),197-203。https://doi.org/10.6314/JIMT.201906_30(3).04 Swami, V., & Furnham, A. (2018). Breast size dissatisfaction, but not body dissatisfaction, is associated with breast self-examination frequency and breast change detection in British women. Body Image, 24, 76-81. https://doi.org/10.1016/j.bodyim.2017.12.004
向酗酒說不
【本篇學習重點】 酗酒會導致酒精成癮,影響個人健康及造成社會問題。 懷疑自己或家人有酗酒問題,請儘早尋求醫療專業協助。 缺乏戒酒動機者需要親屬及朋友持續關心與鼓勵。   一、什麼是酗酒? 酗酒是指過度飲酒無節制,對酒精會有強烈的渴求,一次喝下4-5瓶以上罐裝啤酒,或一次喝600cc酒精含量較高的水果酒,且經常有這樣的飲酒量和行為稱為酗酒,長期酗酒會導致酒精成癮,影響個人健康及造成社會問題,人際關係等方面的障礙。   二、酗酒可能的原因? 心理因素:酗酒者的人格表現易情緒比較壓抑、對挫折忍受耐度比較低、容易有焦慮、依賴等特質。 環境因素:工作不穩定及壓力大、常需社交性飲酒、處於酗酒的家庭環境、種族文化、遺傳等。   三、酗酒可能出現哪些危害? 生理方面: 肝臟受傷害:脂肪堆積在肝臟引起脂肪肝,甚至肝硬化。 胃潰瘍:引起胃出血而危及生命。 酗酒者易缺乏各種維他命,導致神經系統受傷害,引起周邊神經病變。 大腦皮質萎縮:容易引發早發性失智。 孕婦酗酒,酒精對發育中胎兒造成各種傷害,包括胎兒生長遲滯、畸型、胎死腹中等。 短時間大量飲酒、酒精會抑制呼吸中樞,造成呼吸停止,也會使血糖下降可能致命。 情緒方面: 對外界刺激敏感,情緒易激動、易與人發生衝突、容易犯罪。 家人常成為暴力行為發洩攻擊的對象。 精神恍惚,影響工作效率。 親友疏離,使酗酒者心理承擔更大的挫折與壓力,更加自暴自棄惡性循環。 意外事件: 長期酗酒造成神經病變,容易摔倒,增加腦中風及心血管疾病之風險,易發生意外傷害。 飲酒會影響注意力、意識清醒度及操作能力下降,容易發生車禍。   四、我該注意什麼? 首先要鼓勵酗酒者戒酒,缺乏戒酒動機者需要親屬及朋友持續關心與鼓勵。 酗酒者常無自覺或否認酗酒,可利用簡單的篩選方式,早期發現形成酒癮的可能性,可詢問酗酒者下列四個問題: 若有二題回答「是」的人,建議尋求專家進一步診斷。 你是否曾經感覺應該戒酒? 你是否曾經因喝酒而感到內疚或感到自己能力不足、力不從心? 你是否曾因為別人批評你飲酒而感到氣惱? 你是否曾有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喝酒? 懷疑自己或家人有酗酒問題,請儘早尋求各醫療院所身心科,或各縣市衛生局醫護專業人員協助治療,目前衛生福利部網頁可搜尋到指定酒癮機構名單。   參考資料 李若琦、楊凱鈞(2020).臺灣酒癮藥物治療之發展趨勢.臨床醫學月刊,85(4),202-205。https://doi.org/10.6666/ClinMed.202004_85(4).0036 曾郁心、張惠禎、林湘庭、邱昕怡、賴宜芳、彭彥領(2021).創建醫院「酒精依賴個案戒酒照護流程」計劃.健康促進研究與實務,4(2),25-32。https://doi.org/10.29442/HPRP.202107_4(2).0004 衛生福利部心理健康司(2023,8月28日).衛生局指定112年酒癮治療費用補助方案執行機構。https://dep.mohw.gov.tw/domhaoh/cp-4382-46834-107.html Kohen, C. B., & Conlin, W. E. (2022). Ethical considerations for psychotherapists participating in alcoholics anonymous. Practice Innovations, 7(1), 40–52. https://doi.org/10.1037/pri0000168
主題館
各科護理指導
部份圖示素材取自Slidesgo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