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熱搜主題
胸腔引流管留置之照護
本篇閱讀重點: 是置放在肋膜腔的管子,可以引流出多餘的空氣、液體,幫助肺部擴張。 引流管子要固定好,翻身或移動的時候注意不要拉到、折到。 引流瓶子要放好不能傾倒,也不能自己倒掉引流液。 何時可以拔掉引流管需要由醫師評估。 一、為什麼需要放置胸腔引流管? 將管子插入到包裹肺部的肋膜腔,引流出多餘的空氣、液體,以幫助肺部張開讓呼吸順暢。   二、常見的胸腔引流管路有哪些? 有粗的胸管和細的俗稱豬尾巴二種,醫師根據需要引流的狀況來選擇合適的管路。   三、胸腔引流管的適應症:     1.  可能會因氣胸、膿胸、血胸、肋膜積液、乳糜胸等胸腔疾病,於胸腔超音波檢查室或病室放置胸腔引流管。     2.  胸腔手術後血水的引流。   四、胸腔引流管留置期間的注意事項: 臥床的時候可多採半坐臥姿勢以促進引流(圖一),翻身或移動的時候要注意引流管的長度,不要壓迫、扭折或拉扯管子,保持引流管的順暢。 圖一、半坐臥姿勢 胸腔引流瓶要擺放穩固不要傾斜,胸腔引流瓶必須保持低於胸部約60cm處,維持正常的引流功能(圖二);醫師、護理師每天會觀察引流液的量、顏色、性質,請不要自己倒掉。   圖二、引流瓶擺放穩固 病人可以下床自由活動,護理師會協助使用別針將管子別在衣服的下緣,加強固定,避免活動的時候拉扯到管子,也請不要拆掉別針。 醫師評估過後,有需要的話可能會使用負壓抽吸器,幫助排除空氣或液體的效果。 當有下列情況發生時,應立即通知醫護人員: 呼吸困難或突發性的胸部劇痛。 引流量突然增加,或顏色由淡黃色轉為血色。 覆蓋傷口的紗布滲濕或有紅色分泌物,需要立刻換藥。 引流瓶中突然出現持續性氣泡。 胸瓶破掉、翻倒,或發現管子鬆脫。   五、何時能夠拔除胸腔引流管? 經過醫師評估,如果符合以下條件才會拔掉胸腔引流管: 每天的排出量小於100cc。 引流瓶內的氣泡消失。 沒有呼吸困難之症狀。 胸部X光片呈現肺部完全張開或引流的目的已達成。   六、胸腔引流管拔除後的傷口照護: 拔除胸腔引流管後,醫護人員會持續觀察傷口並定期換藥。 拔管後傷口仍需保持乾燥,洗澡時傷口不要碰水,可改用擦澡的方式。 胸管拔除後七至十天,醫師會視傷口情況予以拆線,傷口癒合後即可沐浴。   參考資料 李怡穎、徐博奎(2021)•電子胸瓶之使用安全性及引流管拔除後相關併發症探討•臨床醫學月刊,87(6),350-353。https://doi.org/10.6666/ClinMed.202106_87(6).0058 Diggs, L. P., Martin, S. P., Drake, J. A., & Ripley, R. T. (2021).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pleurectomy: a suitable alternative for treating 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s. 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 13(4). 2177-2183. https://doi.org/10.21037/jtd-19-3261 Li, Y., & Argáez, C. (2021). Gravity Drainage Versus Forced Suction Drainage for Patients With Excess Fluid in Pleural or Peritoneal Spaces. Canadian Journal of Health Technologies, 1(1). https://doi.org/10.51731/cjht..31
使用非侵入性正壓呼吸器病人之照護
【本篇學習重點】 非侵入性正壓呼吸器能促進肺部擴張。 非侵入性正壓呼吸器可以增加二氧化碳排出。 非侵入性正壓呼吸器的使用時間及設定需遵照醫師指示。 使用非侵入性正壓呼吸器前,要在臉部貼上泡棉敷料保護。   一、為什麼需要使用非侵入性正壓呼吸器?使用非侵入性正壓呼吸器,可以利用機器將氧氣送進肺部,增加肺部的擴張,也可以增加二氧化碳排出,減少呼吸肌肉的負擔,以及身體內二氧化碳的累積。二、哪些人需要使用非侵入性正壓呼吸器?經過醫師評估有肺部擴張不好、呼吸力量不足、二氧化碳濃度太高、睡眠中止症候群的病人,有可能會需要使用。三、我要準備什麼用物? 非侵入性正壓呼吸器。氧氣製造機。氧氣連接管。無菌蒸餾水。泡棉敷料或正壓呼吸面罩專用保護墊(圖一)。圖一 泡棉敷料或正壓呼吸面罩專用保護墊四、我該怎麼進行?依照醫師指示,確認非侵入性正壓呼吸器的配戴時間。依照病人臉型,選擇合適大小面罩(口鼻式面罩:圖二;鼻罩式面罩:圖三)。將氧氣連接管,連接氧氣製造機,啟動氧氣製造機開關,調整至醫師指示的氧氣流量,啟動非侵入性正壓呼吸器開關,打開加溫潮濕器。將面罩完全蓋住嘴巴和鼻子(鼻罩式要完全蓋住鼻子)。繫上面罩固定帶,調整鬆緊度至可伸入1-2根手指。觀察面罩周圍有無漏氣情形。 圖二 口鼻式面罩  圖三 鼻罩式面罩 五、我該注意什麼? 先將痰液咳乾淨,再使用非侵入性正壓呼吸器。 佩戴面罩前,先在額頭、鼻樑、雙頰、下巴等容易被面罩壓到的部位,貼上泡棉敷料或正壓呼吸面罩專用保護墊保護(圖四~五),並每2個小時鬆開面罩,減少皮膚的損傷。 使用非侵入性正壓呼吸器時,放鬆心情及身體,配合機器的速度呼氣及吸氣。 請不要自行更改非侵入性正壓呼吸器的設定,以免造成生命危險。 使用非侵入性正壓呼吸器時,如果仍然感覺呼吸困難,或血氧濃度仍低於90%,請盡快到急診讓醫師評估。 圖四 泡棉敷料裁剪示範 圖五 正壓呼吸面罩專用保護墊                                                         參考資料 王心君、陳宜卿、沈蔓婷、謝明格、王馨儀、蔡涵盈、蘇瑞源(2024).降低胸腔科住院病人非侵入性用氧相關壓力性損傷發生率.榮總護理,41(1),63-72。https://doi.org/10.6142/VGHN.202403_41(1).0007 Badr, M. S. (2024). Central sleep apnea: Treatment. UpToDate. Retrieved May 12, 2024, from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central-sleep-apnea-treatment?search=Positive+airway+pressure&source=search_result&selectedTitle=15%7E150&usage_type=default&display_rank=15 Hyzy, R. C., & McSparron, J. I. (2024).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in adult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Benefits and contraindications. UpToDate. Retrieved May 12, 2024, from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noninvasive-ventilation-in-adults-with-acute-respiratory-failure-benefits-and-contraindications?sectionName=Acute+cardiogenic+pulmonary+edema+%28ACPE%29&search=Positive+airway+pressure&topicRef=1651&anchor=H725964275&source=see_link#H725964275Hyzy, R. C., & McSparron, J. I. (2024).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in adult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Practical aspects of initiation. UpToDate. Retrieved May 12, 2024, from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noninvasive-ventilation-in-adults-with-acute-respiratory-failure-practical-aspects-of-initiation?search=Positive+airway+pressure&source=search_result&selectedTitle=17%7E150&usage_type=default&display_rank=17
耳滴劑之使用方法
【本篇學習重點】 滴耳劑時成人應將耳朵向後向上拉,兩歲以下幼童將耳垂向後向下拉。 耳滴劑瓶口勿碰觸耳朵,滴入藥水後頭部保持傾斜至少5分鐘。 若出現耳朵發炎、腫脹、壓痛及滲液加劇,應儘快返診。   一、為什麼需要使用耳滴劑?  急慢性中耳炎、外耳道炎,可使用耳滴劑溶解耳垢、控制感染,達到消腫、止痛、止癢等治療目的。   二、準備用物: 棉棒、耳滴劑。   三、步驟:  以肥皂及清水洗淨雙手。 若耳垢或耳道分泌物較多,可使用棉棒將耳朵外面的分泌物清出,不可將棉棒伸入耳道內部。 將耳滴劑握在手掌內1~2分鐘,使它接近人體溫度,避免藥物溫度過低引起頭暈不適。 藥水為懸浮液,使用前須先搖動藥瓶10秒,使藥水均勻。 採側躺姿勢患耳朝上,或坐姿頭偏向一側使患耳朝上。 6.    將耳滴劑的瓶蓋打開,蓋子側放,以防污染瓶蓋口。 成人使用耳滴劑時,一手將耳朵向後向上拉(圖一)。 圖一 成人耳滴劑用法 若為兩歲以下幼童使用耳滴劑時,須將耳垂向後向下拉(圖二)。 圖二 幼童耳滴劑用法  於外耳道外滴入藥水,勿直接滴於耳膜,以免引起刺激,注意不要將瓶口碰觸到耳朵而污染藥水,滴入約2~3滴藥水後,輕輕將耳垂上下拉動,幫助藥水進入耳道。 保持頭部傾斜姿勢,至少5分鐘,防止藥水流出。 輕輕擦拭耳外自然流出的藥水,耳內不要擦拭。 使用完耳滴劑,將瓶蓋蓋回並旋緊。 如需點另一側耳,可於10分鐘後重複上述步驟。   四、照護原則: 依藥物說明書存放,避免火源及潮濕處,及避免放置於孩童易拿取之處。 按時用藥,如用藥後造成耳鳴、耳朵刺痛或灼熱感、暈眩、過敏反應,如皮膚敏感、面部或手部腫脹、呼吸困難等,應立即就醫。 切勿使用已變色、變質混濁、過期之藥水,亦嚴禁與他人共用藥物。 懷孕、計畫懷孕或哺餵母乳之婦女在用藥前應先告知醫師。 耳朵感染期間需避免游泳、在洗澡或洗頭時,儘量避免水進入耳道。 若藥水不慎接觸到眼睛,請立即以生理食鹽水沖洗。 若耳部發炎、腫脹、壓痛及滲液情形加劇,需儘快返診。   參考資料 呂宛靜(2019,6月24日).藥師週刊耳滴劑用藥指導.取自https://www.taiwan-pharma.org.tw/weekly/2120/2120-5-3.htm Peek, N. F., Nell, M. J., Brand, R., Jansen-Werkhoven, T., van Hoogdalem, E. J., Verrijk, R., Vonk, M. J., Wafelman, A. R., Valentijn, A. R. P. M,. Frijns, J. H. M., Hiemstra, P. S., Drijfhout, J. W., Nibbering, P. H., & Grote, J. J. (2020). Ototopical drops containing a novel antibacterial synthetic peptide: Safety and efficacy in adults with 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 PloS One, 15(4), e0231573.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231573 Selleck, A. M., & Dedmon, M. M. (2021). Accuracy and patient perceived difficulty of utilizing ototopical antibiotic therapy. American Journal of Otolaryngology, 42(5), 103130. https://doi.org/10.1016/j.amjoto.2021.103130 Szmuilowicz, J., & Young, R. (2019). Infections of the ear. Emergency Medicine Clinics, 37(1), 1-9. doi: https://doi.org/10.1016/j.emc.2018.09.001
Port-A人工血管置入手術與照護
【本篇學習重點】 以手術方式置入,通常置於鎖骨下或下腹部等平坦處。 可供化學治療、高濃度非腸道營養治療等各種靜脈輸液途徑。 術後傷口約3-5公分,約7-10天可癒合,癒合前請保持清潔乾燥。 人工血管如未使用,仍需每個月回診以抗凝血劑沖洗。 裝置人工血管的手臂勿過度活動及避免碰撞。  一、什麼是Port-A人工血管置入手術? Port-A是一種人工血管,需利用手術方式置入,為中央靜脈導管,通常會放置於左側或右側鎖骨下或下腹部等平坦處,依皮下組織厚度,可見人工血管注射盤座置入處,呈微凸起約十元硬幣大小。   二、為什麼需要此手術? Port-A人工血管可提供化學治療、高濃度非腸道營養治療、抽血、輸血及疼痛控制等各種靜脈治療的輸液途徑,對於常需要接受靜脈輸液治療或是周邊血管較難打的病人是較為方便與安全的。(延伸閱讀:全靜脈營養、輸血) 三、手術前要準備什麼? 手術前醫師會向您和您的家屬說明手術目的及過程,並填妥手術及麻醉同意書。 手術前會協助您完成常規抽血檢查、施打周邊靜脈留置針,並停用抗凝血劑(延伸閱讀:服用抗凝血劑之居家照護)。 手術過程採局部麻醉的方式,進入手術室前需更換手術衣,並取下活動假牙、飾物、手錶及排空膀胱。 四、手術後該注意什麼? 術後會接受胸部X光檢查,以確認導管位置。 術後傷口會感覺腫脹、疼痛是屬於正常現象,通常症狀會逐漸改善,若疼痛無法忍受,可告知醫護人員,適時給予止痛藥使用。 術後傷口約3-5公分,傷口約7-10天即可癒合,傷口癒合前請保持清潔乾燥,勿碰水,每日觀察傷口及其附近組織是否有發紅、腫脹、發熱、疼痛、滲液等感染徵象或出血情形,若有需立即告知醫護人員處理。 傷口照護方式:(延伸閱讀:居家傷口換藥法) 如果傷口是以美容膠覆蓋,不需要拆線,讓美容膠自行脫落即可,勿刻意撕去,每天換藥,使用優碘、生理食鹽水消毒傷口,並以紗布覆蓋。 如果傷口是使用防水組織膠覆蓋,則不需要換藥,讓防水組織膠自行脫落即可,勿刻意去除。 手術傷口癒合後,可從事一般活動,如:打太極拳、沖澡等。 為避免人工血管移位,應注意: 裝置人工血管的手臂勿過度活動,如:360度旋轉、游泳、擴胸運動、提重物、舉重等。 避免碰撞人工血管或按壓裝置部位。 人工血管如果不需要使用,至少每個月要回診使用抗凝血劑沖洗,防止管路阻塞。 參考資料 張黎露、周文珊、江孟冠、王齡鈴、李宜恬、辜馨儀 (2022).靜脈導管臨床照護指引.腫瘤護理雜誌,22,5-58。https://doi.org/10.6880/TJON.202210/SP_22.01 賴威廷、張盈盈、郭威銘、何淑娟、唐秀謹 (2023).運用多元方案及情境參與式衛教降低非計畫性Port-A角針滑脫率.腫瘤護理雜誌,23,57-70。https://doi.org/10.6880/TJON.202312/SP_23.5 Mohamed, H. H., Mohamed, M. A. F., Abdelaziz, T. M., & Mohammed, N. M. (2023). Assessment of Nurses’ Knowledge and Practice Regarding Implanted Port-A-Catheter Care for Patients Undergoing Chemotherapy. Alexandria Scientific Nursing Journal, 25(3), 1-12. https://doi.org/10.21608/asalexu.2023.318351
熱門動畫
全身麻醉之照護
【本篇學習重點】 病人能了解什麼是全身麻醉。 手術前一晚午夜12點以後不能進食食物和水。 手術結束後會先到恢復室觀察2小時,才轉回病房。 手術後第一次下床時請護理人員協助,避免頭暈而跌倒。 一、什麼是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是在手術時由醫生使用氣體或靜脈注射麻醉藥物,運用儀器監測心跳、血壓、呼吸等徵象,讓病人暫時進入睡覺狀態而不會在手術中產生疼痛的感覺。 二、為什麼需要全身麻醉? 當病人有以下情形,就需要全身麻醉來幫助醫師順利進行手術: 手術時間較長。 失血量較多。 手術範圍多處。 病人無法配合。 三、全身麻醉前之準備事項: 手術前會安排麻醉諮詢,由麻醉醫生說明麻醉的注意事項,完成諮詢後需填寫麻醉同意書。 手術前一晚午夜12點以後不能進食任何食物及喝水,避免麻醉時發生嘔吐,造成吸入性肺炎。 手術前一天要去除手腳指甲油或光療指甲,手術當天需更換手術衣,不穿著內衣褲,並取下假牙、手錶和所有飾品。 練習深呼吸及咳嗽運動可以減少手術後肺炎的併發症。 手術前請充分休息及放鬆心情。 四、全身麻醉後照護原則: 手術結束後病人會先到恢復室觀察2小時,才轉回普通病房。 麻醉清醒後可以開始腹式呼吸與咳痰,護理師會協助病人執行蒸氣吸入幫助痰液咳出,每日4次,每次10~15分鐘(延伸閱讀:深呼吸誘發訓練器之使用方法、噴霧治療之照護)。 手術後可能會放置導尿管協助小便排出及監測尿量,當病人有尿急、尿脹等情形,可請護理師協助處理(延伸閱讀:留置導尿管病人之照護) 。 手術後早期下床可以促進肺部擴張,第一次下床時請由護理人員協助病人採漸進式下床,避免頭暈而跌倒(延伸閱讀:預防跌倒) 。 手術後若出現喉嚨痛、聲音沙啞,可能與麻醉時使用氣管插管有關,症狀會在幾天內復原,請不用擔心。 若出現噁心、嘔吐、頭暈、頭痛等與手術或麻醉有關的症狀,可以請醫護人員協助處理。 參考資料 黃兆蘭、鄧惟濃(2022).乳房手術的麻醉方式.臨床醫學月刊,90(4),651-653。https://doi.org/10.6666/ClinMed.202210_90(4).0102 曾麗華、謝沛珊、洪曉佩、鍾貴春、明金蓮(2020).麻醉恢復室之留置導尿管導致膀胱不適感.領導護理,21(2),21-30。https://doi.org/10.29494/LN.202006_21(2).0003 Ahn, E. J., Kim, H. J., Kim, K. W., Choi, H. R., Kang, H., & Bang, S. R. (2019). Comparison of general anaesthesia and regional anaesthesia in terms of mortality and complication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hip fracture: 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study. BMJ open, 9(9), e029245. https://doi.org/10.1136/bmjopen-2019-029245 Rerkasem, A., Orrapin, S., Howard, D. P., Nantakool, S., & Rerkasem, K. (2021). Local versus general anaesthesia for carotid endarterectomy.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10 (10), CD000126.  https://doi.org/10.1002/14651858.CD000126.pub5                
加護中心病人之肢體擺位與翻身
【本篇學習重點】 臥床的人需要他人協助完成臥姿更換及肢體適當擺位。 肢體擺位能平均分布身體重量及預防皮膚壓損的產生。 皮膚有壓損的部位,不要再次受到壓迫。   一、什麼是肢體擺位與翻身呢? 是指臥床病人無法自己執行肢體活動,故床上活動需透過他人協助,以完成臥姿更換及肢體適當擺位,確實維護病人舒適。   二、什麼時候需要協助肢體擺位與翻身呢? 加護病房的病人因為疾病或是病情治療需要,通常只能臥床休息,例如:中風造成肢體無力、嚴重的創傷造成全身癱瘓、長時間使用鎮靜安眠藥物的病人等,此時活動能力下降,就需要協助肢體擺位與翻身。   三、協助肢體擺位與翻身的重要性: 翻身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皮膚、肌肉長時間受壓,預防皮膚受傷。 肢體擺位能幫助病人身體的重量平均分布,減少疼痛及壓力性損傷產生,並且能夠協助肢體維持正常的姿勢,預防肢體攣縮變形。   四、什麼情況不需要協助肢體擺位與翻身呢? 能夠自己活動的人。 檢查治療後需要平躺,不可以翻動的病人,例如:腰椎穿刺、腎臟穿刺、心導管檢查等。   五、加護中心協助肢體擺位與翻身的照護原則: 翻身擺位時,由護理師協助您兩人為一組,可以確保病人安全及避免操作者受傷,原則上每2~3小時翻身一次。 協助肢體擺位與翻身前: 皮膚已經產生壓瘡的部位,不要再次受到壓迫,例如:尾骶骨(脊椎骨的最下端,靠近臀部中間骨頭部分)已經有壓瘡就不可以平躺。 灌食後半小時內不要翻身,以免造成病人嘔吐。 翻身前要確認病床輪子已固定,以避免滑動。 床頭放平、床欄放下並調整床的高度以適合翻身人員。 協助肢體擺位與翻身時: 不要用拖或拉的方式移動病人,避免病人的皮膚被摩擦受到傷害。 可依照病人的狀況,協助背部拍痰、按摩及關節的活動。 如果病人身上有傷口或引流管,要隨時注意及檢查,避免引流管被拉扯或是壓在身體底下。 檢查病人骨突處的皮膚是否完整、皮膚是否有變紅或是破皮,例如:耳朵、足跟等(圖一、圖二)。 圖一 病人平躺容易壓傷的部位 圖二 病人側躺容易壓傷的部位 協助的過程要隨時注意病人表情,動作要緩慢、輕柔,並注意身體保暖及個人的隱私。 協助肢體擺位與翻身後: 翻身擺位後要讓身體能夠平均支撐各部位的重量。 可以使用小毛巾捲軸讓病人握住,或是使用氣墊床(充氣的床墊)、脂肪墊(材質是類似人體脂肪,為一種固體凝膠)、L型枕等工具,減輕身體的壓力,避免皮膚壓損的形成。 可以使用柔軟的枕頭,或是用床單、棉被、靠墊、坐墊等支撐肢體,以避免皮膚壓損的形成。 可依照病人的情況,使用枕頭或垂足板支托足底,預防垂足發生。 保持病人衣服、床單平整,可以減少皮膚受壓而破損。 離開病床時一定要記得將床欄拉起來,避免病人滑落。   六、如何協助病人翻身擺位? 洗手,先向病人解釋。 準備一般枕頭三~四個及數個小毛巾捲軸(圖三)。 圖三 準備用物 執行肢體擺位: 平躺(圖四): 圖四 平躺 頭與脊椎成一直線,頭下置一個小枕頭。 手臂放身體兩側,手掌朝下且用布捲或小枕頭墊高,可利用布捲讓病人雙手握住(圖五)。 兩腿伸直,膝蓋下方至小腿肚以一枕頭支托,保持足跟懸空,避免皮膚受壓。 讓腳趾向上伸直,可以用垂足板或枕頭頂住,預防垂足發生。 拉平床單,拉上床欄。 圖五 讓病人握布捲                         協助左側躺時(圖六、圖七): 圖六 左側躺 圖七  左側躺 檢查身上的管路,在翻身時有足夠的長度不會被拉扯。 把病人右手放在腹部,並將右腳膝蓋彎曲。 站在病人左邊的操作者,一手扶住病人肩膀,另一手扶在髖關節,與站對側的操作者一起出力,將病人轉向左側。 檢查病人背部皮膚,並可以同時幫病人拍痰或做背部按摩。 在背後放置一個枕頭(或使用30度三角枕,或稱斜坡枕),讓病人輕靠在上面,並讓尾骶骨處騰空,避免受壓,將病人右手自然放在枕頭上,或是環抱在胸前。 將病人左邊肩膀往外提,避免被身體壓到,左手也可以用小枕頭墊高(圖八)。 圖八 以小枕頭支托手部 可利用布捲讓病人雙手握住。 兩腳保持伸直,並且在兩腳小腿處以枕頭墊高,讓兩腳足踝不會壓在床墊上,兩腳中間可以用枕頭分開(圖九)。 圖九 兩腳中間用枕頭分開 使用布捲置放於病人左耳後,避免耳朵受壓(圖十) 圖十 以小毛巾捲軸放在病人耳朵後面 擺好姿勢後要檢查病人身體各部位是不是有受壓且姿勢是舒服的。 將床單拉平整、床欄拉起。 協助右側躺時: 檢查身上的管路,在翻身時有足夠的長度不會被拉扯。 把病人左手放在腹部,並將左腳膝蓋彎曲。 站在病人右邊的操作者,一手扶住病人肩膀,另一手扶在髖關節,與對側的操作者一起出力,將病人轉向右側。 檢查病人背部皮膚,並可以同時幫病人拍痰或做背部按摩。 在背後放置一個枕頭(或使用30度三角枕),讓病人輕靠在上面,並讓尾骶骨處騰空,避免受壓,將病人左手自然放在枕頭上,或是環抱在胸前。 將病人右邊肩膀往外提,避免被身體壓到,右手也可以用小枕頭墊高。 可利用小毛巾捲軸讓病人雙手握住。 兩腳保持伸直,並且在兩腳小腿處以枕頭墊高,讓兩腳足踝不會壓在床墊上,兩腳中間可以用枕頭分開。 使用小毛巾捲軸放在病人右耳後面,避免耳朵受壓。 擺好姿勢後要檢查病人身體各部位是不是有受壓且姿勢是舒服的。 將床單拉平整、床欄拉起。   參考資料 Alaparthi, G. K.,Gatty, A., Samuel, S. R., & Amaravadi, S. K. (2020). Effectiveness, safety, and barriers to early mobilization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Critical Care Research and Practice, 2020, 7840743. https://doi.org/10.1155/2020/7840743 Cakmak,  A., Ince, D. I., Saglam, M., Savci, S., Yagli, N. V., Kutukcu, E. C., Arikan, H. (2019). Physiotherapy and rehabilitation implementation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A survey study. Turkish Thoracic Journal, 20(2), 114-119. https://doi.org/10.5152/TurkThoracJ.2018.18107 Ferreira, D. D. C., Marcolino, M. A. Z., Macagnan, F. E., Plentz, R. D. M., & Kessler, A. (2019). Safety and potential benefits of physical therapy in adult patients on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support: a systematic review. Revista Brasileira de terapia intensiva, 31(2), 227–239.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649220/ Kottner, J., Cuddigan, J., Carville, K., Balzer, K., Berlowitz, D., Pittman, J. (2019).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ressure ulcers/injuries: The protocol for the second update of the internatio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2019. Journal of tissue viability, 28(2), 51-58. https://doi.org/10.1016/j.jtv.2019.01.001
彈性襪使用需知
[本篇學習重點] 預防長期臥床病人血栓的形成;預防姿勢性低血壓。 預防及治療靜脈曲張;減輕下肢疲倦、腫脹、疼痛。 穿、脫時將腿抬高過心臟15分鐘以促進靜脈血液回流。 彈性襪的保養採中性肥皂或清潔劑在冷水或溫水中用手洗滌,切勿扭乾,洗淨後可用乾毛巾吸去水分,在空氣中晾乾。   一、為什麼需要穿彈性襪? 穿著彈性襪可以預防血栓形成及促進靜脈血液回流、預防姿勢性低血壓及減輕下肢腫脹與疼痛。長期臥床、下肢癱瘓、大手術或嚴重骨折、下肢靜脈曲張手術或做下肢血管手術的病人需穿著彈性襪來預防血栓;而長時間站立工作的人、孕婦及肥胖者也建議穿彈性襪以預防靜脈曲張。   二、準備用物 彈性襪。 枕頭。   三、步驟 早晨起床,先穿好彈性襪才可下床。 穿著前平躺床上,以枕頭將腿墊高超過心臟15分鐘後再穿。 將手伸進襪內,抓住襪跟往後拉,將彈性襪翻面。 圖一  將彈性襪翻面 以兩手拇指撐在彈性襪內側將彈性襪撐開,再將彈性襪腳跟方向對齊自己腳跟,把腳伸進彈性襪內並將彈性襪往上拉至腳跟。 圖二  彈性襪腳跟對齊自己腳跟 將彈性襪循序向上拉至腿部。 圖三  循序將彈性襪往上拉 將彈性襪穿至適當位置,調整襪子的皺摺部份並確認是否平整。 圖四  穿至適當位置並調整平整 脫彈性襪時可由大腿往小腿反方向進行,握住彈性襪頂端,外翻後由上往下緩緩脫下來,再以枕頭抬高下肢高於心臟,以促進靜脈血液回流。   四、照護原則 穿彈性襪的最佳時間為每日早上起床前,如已下床活動,應躺回床上將腿抬高高於心臟15分鐘後再穿上,下床活動時請儘量穿著彈性襪。 以一次拉高約2吋(5公分)的速度,將襪子平整的拉到預定的高度。 應隨時注意彈性襪是否平整,上端避免捲曲,以免壓力增加(若趾甲發紫則表示襪子太緊)而影響血液循環,。 脫下後應抬腿高於心臟至少15分鐘才下床活動,避免靜脈壓力突然增加而造成不舒服。 每8小時需脫下彈性襪15~30分鐘,並注意下肢循環及皮膚狀況,雙腿若有發紅、發炎、麻木、蒼白或感覺異常時,請暫時停止穿彈性襪。。 穿脫彈性襪時,請勿碰觸指甲尖,應除去手錶或戒指等飾物,以免損壞彈性襪。 彈性襪的保養: 用中性肥皂或清潔劑在冷水或溫水中用手洗滌,切勿扭乾,洗淨後可用毛巾吸乾水分後晾乾。 勿使用洗衣機洗滌或脫水、勿使用漂白劑、勿使用烘乾機或在烈日下曬乾。 存放時,避免陽光或燈光直接照射,可存放於紙盒中。 必要時選擇露腳趾之彈性襪,方便觀察下肢的血液循環狀態。       參考資料 Dahm, K. T., Myrhaug, H. T., Strømme, H., Fure, B., & Brurberg, K. G. (2019). Effects of preventive use of compression stockings for elderly with 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 and swollen leg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BMC Geriatrics, 19(1). https://doi.org/10.1186/s12877-019-1087-1 Prandoni , P., Lensing, A.W.A., Prins, M.H., Villalta, S., Pesavento, R., Tormene, D., Noventa, F., & Palareti, G. (2022).Elastic compression stockings for prevention of the post-thrombotic syndrome in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residual vein thrombosis and/or popliteal valve reflux.Haematologica,107(1).303-306. https://doi.org/10.3324/haematol.2021.279680 Yang, X., Zhang. X., Yin, M., Wang, R., Lu, X., Ye, K.(2022). Elastic compression stockings to prevent post-thrombotic syndrome in proximal deep venous thrombosis patients without thrombus removal. Journal of Vascular Surgery Venous Lymphat Disord,10(2), 293-299. https://doi.org/10.1016/j.jvsv.2021.06.023
腦中風之照護
【本篇學習重點】   1.腦中風是指腦血管發生變化,導致腦組織損傷。   2.腦中風常見的症狀有頭痛、說話不清楚或肢體無力等。   3.經醫師評估若病情穩定,應早期積極復健。   4.依醫師指示服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血劑,不可隨意停藥。 一、什麼是腦中風? 泛指因腦血管發生變化,導致腦組織損傷。可分為以下三類: 缺血性腦中風:因血栓塞住腦血管,造成腦血液流量不足。 出血性腦中風:因腦血管破裂所造成。 暫時性腦缺血發作:因腦部暫時性缺血引起中風症狀,但一般在24小時內可完全恢復。 二、常見的症狀有哪些?       1.頭痛、頭暈或嘔吐。       2.感覺異常:一側或二側肢體無力、麻木、嘴歪眼斜。       3.說話不清楚或無法說話。       4.眼睛突然看不見,看東西有兩個影子或視力模糊現象。       5.身體失去平衡。       6.個性改變、易怒、情緒起伏不定,甚至有些病人會失去記憶。 有上述症狀並不一定是腦中風,若有上述症狀,請至急診或神經內科門診由醫師評估。 三、常見的治療方式有哪些? 依病人的病情來安排相關檢查:如腦部電腦斷層、腦部磁振造影、腦血管攝影、腦血管超音波等。(延伸閱讀:電腦斷層檢查、腦部磁振造影檢查、血管攝影術、腦血管超音波檢查) 內科治療: 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病人,經醫師評估治療條件後,於發生三小時內可做靜脈血栓溶解劑治療;發生6~24小時內可做動脈內取栓術治療。 缺血性腦中風的病人,以服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血製劑預防再次中風,未經醫師指示不可隨意停藥。 控制危險因子,如慢性疾病: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心律不整等,必須依照醫師指示按時持續服用藥物治療,不可自行調藥或停藥。 外科治療:視病情嚴重度及中風部位,需要時經評估可進一步接受手術治療。 四、照護原則: 避免腦壓過高:床頭抬高30度,使用降腦壓藥物治療,避免血壓過高,保持大小便通暢,急性期應避免灌腸及用力解便。 維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抽痰,以免痰液無法咳出而阻塞呼吸道,若吞嚥篩檢檢測通過即可進食,並觀察進食情形,避免食物嗆入肺部導致肺炎發生。 預防各種長期臥床併發症:如壓力性損傷、吸入性肺炎、泌尿道感染、關節攣縮、僵硬···等發生,視病人需求協助每兩小時翻身擺位、口腔清潔、會陰部護理及執行關節運動。(延伸閱讀:翻身擺位、全關節運動) 復健:由醫師評估,若病情穩定,越早做越好。 居家保健: 飲食: 當有進食困難時,進食時應採坐姿勢,食物以軟質或半固體易吞嚥為原則,並注意進食時不聊天,進食後維持口腔清潔。 均衡飲食,定時定量。 多進食膳食纖維,如未加工過的全榖類、豆類,增加蔬菜和水果, 以降低脂肪的吸收,進而能預防腦血管栓塞的發生。 少吃甜食、太鹹及太油的食物,也應減少紅肉(牛肉、豬肉、羊肉)的攝取量,及含咖啡因或酒精性飲料。 戒除吸菸、酗酒的習慣,維持健康生活作息、充足睡眠。 穿著:衣褲勿過長,鞋子以穿戴容易、重量輕及穩定性好、防滑為選擇條件。 環境: 不論屋內或屋外走道都應維持暢通、光線明亮。 看東西範圍有受損的病人,使用的物品應放在可看見的地方。 浴室最好有扶手及加裝防滑墊,以坐式馬桶較安全。 床的高度,以下床時兩腳剛好碰到地面為最理想。 行動不便者,宜使用助行器或輪椅協助活動,協助者須站於病人肢體較無力側。 於床上起身時,不要立即下床,先於床邊坐3~5分鐘後,無頭暈情形,再於床旁站立3分鐘後才活動,以預防跌倒發生。(延伸閱讀:預防跌倒) 中風後肢體對冷、熱、觸、痛等感覺較麻木或完全喪失,幫病人熱敷時,溫度應於45˚C以下,以避免燙傷。 復健: 應每天做復健活動,建議控制體重,避免體重增加造成肌肉骨骼負荷。 適度的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騎腳踏車),有助於增強心肺功能,改善高血壓,能有效避免中風再次發生。 中風後調整心態以增加適應能力很重要,包括事業、感情、性生活,各方面需求的協調與支持都需特別關注,而親人的關心與鼓勵可加速復健的效果。   參考資料 林瑞青、林佳慧、翁淑敏、林琦峯、王蔚芸、曾雯琦 (2021).運用多元策略提升急性腦中風病人早期復健運動之執行率.護理雜誌,68(1),64-73。https://doi.org/10.6224/JN.202102_68(1).09 鄭建興(2019).吸菸與戒菸對中風的影響.台灣中風醫誌,1(2),127-137。https://doi.org/10.6318/FJS.201909_1(2).0006 錢駿、許立奇(2018).急性缺血性腦中風治療的發展與展望.臨床醫學月刊,81(5),296-301。https://doi.org/10.6666/ClinMed.201805_81(5).0054 錢駿、鍾芷萍(2018).缺血性腦中風的分類.臨床醫學月刊,81(2),72-76。https://doi.org/10.6666/ClinMed.201802_81(2).0014 Zyriax, B. C., & Windler, E. (2023). Lifestyle changes to prevent cardio-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t midlife: A systematic review. Maturitas, 167, 60-65. https://doi.org/10.1016/j.maturitas.2022.09.003
主題館
各科護理指導
部份圖示素材取自Slidesgo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