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主題
加護中心生理監視器之介紹
【本篇學習重點】 生理監視器是用來監測生命徵象的儀器。 生理監視器上的所有顯示數值會因為病人的病況而有變化。 生理監視器若發生警告聲,醫療人員會盡速進行適當的處置。   一、什麼是生理監視器? 生理監視器是用來監測病人的心跳、呼吸、血壓及血氧飽和濃度等生命徵象的儀器(圖一)。 圖一 生理監視器   二、為什麼要使用生理監視器? 加護中心病況危急的病人使用生理監視器,能即時顯示病人的生命徵象數值,依照數值的變化作為評估病情的參考,並適當的進行醫療處置。   三、使用生理監視器前要準備什麼? 護理師會在病人身上貼上生理監視器的導線,並且設定適當的安全警訊上下限數值。   四、生理監視器是如何使用的? 生理監視器上會顯示的數值一般常見有以下幾項: 心跳:利用病人胸前心電圖貼片監測心跳次數,正常心跳次數約每分鐘60~100次。 呼吸:利用病人胸前心電圖貼片監測呼吸次數,若病人有使用呼吸器,則以觀看呼吸器螢幕上顯示的呼吸次數為主,正常呼吸次數約每分鐘12~20次。 血壓: 加護中心監測血壓方式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從病人手臂的壓脈帶設定固定時間來測量(血壓),另一種是在手腕或足背置放動脈導管,連續24小時監測動脈血壓的變化(動脈血壓)。(延伸閱讀:動脈導管) 動脈導管放是放在手腕外側或是腳背,血壓數值容易受姿勢影響,因此會與手臂壓脈帶測量的血壓有些許差異。 根據2022年台灣高血壓指引,建議控制血壓在130/80mmHg以內,但加護中心病人因病情或是使用藥物的影響,容易造成血壓數值變化大,醫護人員會依病情變化做適當的處置。(延伸閱讀:高血壓之照護) 血氧飽和濃度:在病人手指或腳趾夾上血氧飽和濃度監測儀,連接導線在監視器上觀察血氧濃度,正常值為95~100%。   五、使用生理監視器後該注意什麼? 當病人生命徵象的數值超過設定警告值上下限時,生理監視器會發出警告聲,若發生警告聲響,醫療人員會盡速進行適當的處置。   參考資料 Aldhoayan, M. D., & Aljubran, Y. (2023). Prediction of ICU Patients' Deterioration Using Machine Learning Techniques. Cureus, 15(5), e38659. https://doi.org/10.7759/cureus.38659 Nedel, W. L., Vasconcellos, A. T., Gunsch, K. A., & Rigotti Soares, P. H. (2022). Accuracy and precision of oscillometric noninvasive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naesthesiology intensive therapy, 54(5), 425–431. https://doi.org/10.5114/ait.2022.123120. Saugel, B., Kouz, K., Meidert, A. S., Schulte-Uentrop, L., & Romagnoli, S. (2020). How to measure blood pressure using an arterial catheter: a systematic 5-step approach. Critical Care, 24,172. https://doi.org/10.1186/s13054-020-02859-w. Wick, K. D., Matthay, M. A., & Ware, L. B. (2022). Pulse oximetry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 10(11), 1086–1098. https://doi.org/10.1016/S2213-2600(22)00058-3. Wang, T-D., Chiang, C-E., Chao, T-H., Cheng, H-M., Wu, Y-W., Wu, Y-J., Lin, Y-H., Chen, M. Y-C., Ueng, K-C., Chang, W-T., Lee, Y-H., Wang, Y-C., Chu, P-H., Chao, T-F., Kao, H-L., Hou, C. J-Y., & Lin, T-H. (2022). 2022 Guidelines of the Taiw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and the Taiwan Hypertension Society for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Acta Cardiologica Sinica, 38(3), 225-325. http://doi.org/10.6515/ACS.202205_38(3).20220321A
破傷風疫苗
【本篇學習重點】 破傷風疫苗是不活化的疫苗,每次肌肉或皮下注射0.5毫升。 五年內沒打過疫苗,傷口有破傷風感染疑慮,建議施打一劑。 疫苗注射後,注射部位輕壓不要揉。 如果出現全身性紅疹、呼吸喘請盡速就醫。   一、什麼是破傷風? 破傷風是指破傷風桿菌(Clostridium tetani)經由土壤、塵土或動物、人類糞便污染的傷口感染導致,主要影響運動神經元,造成眼睛痛、頸部疼痛、牙關緊閉、肌肉僵硬和身體痙攣,引起自主神經系統的功能失常、呼吸衰竭,如果沒有緊急處理很容易死亡。   二、什麼是破傷風疫苗? 破傷風疫苗(Tetanus Toxoid)是一種由破傷風類毒素所製成的不活化疫苗,用來預防破傷風感染(延伸閱讀: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破傷風),接種方法是肌肉或皮下注射,每次只需要接種0.5毫升。   三、什麼時候需要接種? 國內兒童完成完整的常規預防接種(圖一)後,能產生基礎免疫(接種三次以上),對破傷風的免疫力可維持約5~10年,如果有規則接種預防注射的兒童(延伸閱讀:五合一疫苗、四合一疫苗),並不需要再重複注射,成人或是沒有規則接種疫苗的兒童,如果有下列情況會建議施打:  傷口有被土壤、塵土或動物及人類糞便汙染。 被生鏽器具、不乾淨的器械、器具等物品割到或刺到形成傷口,例如:鐵釘、鐵鋸、剪刀等。 在工作上會接觸到土壤、汙染物、動物,或是軍人、警察等容易有外傷意外的高危險群,建議每10年定期追加施打破傷風類毒素以預防感染破傷風。 圖一 常規預防接種時程(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破傷風重要教材及指引)     四、什麼情況不適合接種? 曾經對破傷風疫苗過敏者。 兩週內曾經注射過新冠疫苗。 比較小而且乾淨的傷口一般不需要注射破傷風疫苗,除非最後一劑接種已超過10年,否則不需要重複施打。 如果對於注射破傷風疫苗有疑問時,請與醫師討論,並依照醫師指示決定是否接種破傷風疫苗。   五、照護原則: 注射後,注射部位輕壓即可,不需搓揉;如果有使用抗凝血劑或凝血功能較差者,請輕壓2分鐘。 注射後2天內,可能會有注射部位紅腫疼痛、發燒、疲倦、全身痠痛、噁心等症狀,這些症狀通常都是短暫的,可多喝水,多休息,請不要揉、抓注射部位。 如果接種部位紅腫十分厲害,或是好幾天紅腫都沒退、出現化膿或持續發燒,請盡速返診就醫。(預約掛號:急診外傷門診) 注射後如果有全身性紅疹(全身發癢、發紅、紅疹斑塊)、呼吸困難請盡速至急診就醫。   參考資料 陳進明(2019).破傷風類毒素緊急追加劑.62(10),18-20。 Hibberd, P. L. (2022). Tetanus-diphtheria toxoid vaccination in adults. UpToDate. Retrieved April 09, 2022, from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tetanus-diphtheria-toxoid-vaccination-in-adults Sexton, D. J., & Thwaites, L., (2022). Tetanus. UpToDate. Retrieved June 10, 2022, from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tetanus
壓損傷口之照護
【本篇學習重點】 壓損傷口未妥善照護會增加感染及死亡風險。 依據傷口分級提供合適換藥方式。 注意傷口變化,定期返診追蹤或與居家護理師聯繫。 一、為什麼要做壓損傷口之照護? 壓力性損傷傷口(簡稱:壓損)是因皮膚長時間受壓造成局部缺血、發紅、破損而形成,可分為不同等級(圖一),通常位於骨頭突起處或與醫療設備使用有關,若壓損傷口未適當照護,除了會造成疼痛不舒服、增加感染率,嚴重甚至會威脅生命。   圖一 壓損傷口分級  圖片取自https://npiap.com/page/PressureInjuryStages   二、哪些人需要壓損傷口之照護? 臥床、活動力不好或是身上有管路留置導致皮膚受壓,且已發生壓損傷口的人。   三、我要準備什麼用物? 無菌棉籤。  水溶性優碘。 生理食鹽水。 紙膠(皮膚敏感的人可選擇抗敏感膠布或矽膠膠帶)。 各種敷料(不同等級壓損傷口所使用敷料不同)。  泡棉敷料:如同軟墊般柔軟、平坦,具黏性並且有鎖水、減壓的功能,能減輕傷口疼痛並保濕,常用於一至二級壓損傷口及具大量滲液傷口,除了紗布外可再外加泡棉敷料當做第二層敷料,例如:美皮蕾自黏軟性矽膠泡棉敷料、美皮蕾防水型自黏軟性矽膠泡棉敷料、平而坦泡棉敷料、平而坦矽膠泡棉敷料、愛康膚寶柔泡棉敷料等。 親水性敷料(人工皮):具有透氣、保護、隔絕、減壓,可維持傷口良好的癒合環境等功能,常用於二級壓損傷口及具中量滲液沒有感染的傷口第二層敷料,皮膚脆弱須謹慎使用以免撕裂傷,例如:多愛膚親水性敷料、康惠爾親水性敷料(厚片)。 藻酸鹽敷料、親水性纖維敷料:視傷口滲液情形,中量滲液可選用,平舖或填塞於傷口,例如:平而坦藻酸鹽敷料、愛康膚強化吸收親水性纖維等。 親水性凝膠及灼膚星乳膏:具有自體清創功能,乾燥、壞死、有腐肉傷口,在清創的同時也能使傷口保持濕潤,常用於三級以上壓損傷口,使用時要預防周圍皮膚浸潤,例如:多愛膚親水凝膠等。 抗菌敷料:通常含有銀離子、醫療等及蜂蜜或聚己亞甲基鹽酸(PHMB),當敷料吸收傷口滲出液時,能發揮作用,達到抗菌效果,常用於三級以上有感染壓損傷口,例如:愛康膚銀抗菌親水性纖維、含蜂蜜類藥膏等。 透明性膠膜:透明半透性敷料,具有保護、防水作用,通常作為傷口外層敷料。   四、我該怎麼進行? 洗手。  手指固定傷口周圍皮膚,將敷料移除。  以生理食鹽水棉籤由傷口中央、環狀由內而外擦拭大於傷口2-3公分範圍(圖二)。   圖二 環狀由內而外擦拭傷口之示意圖   如為髒污感染傷口,先以生理食鹽水洗淨後,再以優碘棉籤擦拭傷口,讓優碘至少停留在皮膚上2分鐘或自然風乾後、再以生理食鹽水棉籤擦拭傷口。 選擇適合敷料覆蓋:  一級壓損:使用泡棉敷料給予預防性保護,照護時至少每二小時翻身,以減少皮膚破損產生。 二級壓損傷口:使用泡棉敷料或親水性敷料覆蓋,覆蓋面積要大於傷口2-3 公分。 三級以上有黑痂或腐肉壓損:依照醫護人員指示,使用親水性凝膠或灼膚星乳膏塗抹,親水性凝膠適量填入傷口腔洞約2/3滿,需一天更換一次;灼膚星乳膏塗抹1.5 mm (毫米),一天塗抹1-2次,外層以透明性膠膜、紗布、泡棉敷料或親水性敷料覆蓋傷口。 三級以上有感染傷口:依照醫護人員指示,以灼膚星乳膏或含蜂蜜類藥膏塗抹或以抗菌敷料填塞,外層紗布、棉墊或吸收性敷料覆蓋,若敷料滲液大於 2/3 即更換,若滲液少約7天更換一次。 五、我該注意什麼? 傷口更換次數應依醫護人員評估傷口的滲液多寡及感染狀況而定。 避免以雙氧水、含酒精的優碘、醋酸等刺激性液體消毒傷口,以避免健康細胞受破壞、影響傷口癒合。 保持床單、衣物乾淨平整,盡量選擇純棉及透氣之材質。` 每二小時改變身體姿勢以及適時使用可減壓的輔助物品(翻身枕、氣墊床、脂肪墊...等),避免傷口再度壓迫及減少其他壓損的發生 (延伸閱讀:翻身擺位)。 攝取足夠的營養素(蛋白質、維他命A、C、鋅),讓傷口恢復變快。 注意傷口是否有變黑、發臭、皮膚周圍有否紅腫、發熱、疼痛的情形,並定期至整形外科門診追蹤或與居家護理聯絡。   參考資料 Gefen A. (2020). Pressure ulcer prevention dressing design and biomechanical efficacy. Journal of Wound Care, 29(12), S6–S15. https:/doi.org/10.12968/jowc.2020.29.Sup12.S6 Hajhosseini, B., Longaker, M. T., & Gurtner, G. C. (2020). Pressure injury. Annals of Surgery, 271(4), 671–679.  https://doi.org/10.1097/SLA.0000000000003567 Nuutila, K., & Eriksson, E. (2021). Moist wound healing with commonly available dressings. Advances in Wound Care, 10(12),685-698.  https://doi.org/10.1089/wound.2020.1232 The National Pressure Injury Advisory Panel. (2016). Pressure injury stages. https://npiap.com/page/PressureInjuryStages
瀕死前出現的徵兆
【本篇學習重點】 臨終狀態是指病情惡化⾄⾝體各器官衰竭,即將死亡狀態。 臨終常見的症狀有意識改變、幻覺與躁動及⾎壓下降等。 藉由舒適照顧可以緩解臨終狀態的不適。 臨終前親友的愛、關懷與陪伴相當重要。 ⼀、為什麼需要做臨終前症狀之照顧?當病情惡化到身體各器官衰竭,對大部分⼈⽽⾔,死亡是漸進的,是生命將到達死亡的過程,變化是具個別性,可能會同時出現多重症狀,當我們越瞭解接近死亡的身體變化,除了讓我們可以提早心理準備外,也能學會陪伴家人度過人生最後一段時光,讓臨終者有勇氣面對臨終的那一刻。⼆、常見的臨終症狀有哪些? 意識改變:因為身體代謝改變造成身體功能逐漸衰退,會有體力虛弱、無法行走、言語減少、無法自行翻⾝、不易喚醒、嗜睡等。 幻覺與躁動:因為大腦功能變差,造成定向感與辨識能力降低,有時會產生對人、時、地或物辨識困難或產生混淆,甚至可能出現不安或躁動現象,例如:無意識地拉扯床單、看到已過世的親⼈、⼀下子坐起又一下子躺下、大聲喊叫或雙手在空中揮動等。 進食量下降及吞嚥困難:因循環變慢,腸胃系統功能下降,導致消化變慢,病人不會感覺肚子餓,也不想吃東西,當體力更虛弱時,可能會有吞嚥困難或容易嗆到情形。 出現喉嚨呼嚕聲或呼吸型態改變:因為吞嚥功能變差,口水等分泌物會聚集在咽喉深處,會聽到有伴隨呼吸而產生的喉嚨呼嚕音,即所謂的「瀕死嘎嘎聲」,這聲音並不會造成病人的不舒服,抽痰也無法改善此現象,反而容易導致出⾎。有時病人也會出現呼吸不規律、速度淺快、合併張口呼吸或間歇出現呼吸暫停數十秒的現象,這是呼吸中樞退化衰竭的徵象。 末梢循環變差及血壓下降:因血液循環變差,血壓慢慢下降,手腳會逐漸冰冷、末梢呈現青藍色,有時皮膚會有濕冷的情形,手部脈搏會逐漸變弱甚至摸不到。 尿液減少或排尿困難:因腎臟功能逐漸退化,尿量慢慢減少,尿液顏色會變深,有時可能⼀天只排尿1~2次,甚至無法排尿或大小便失禁。 三、我該注意什麼? 意識改變:此時親友的陪伴很重要,可以每2~3⼩時協助病人翻身或是按摩;而聽覺是最後消失的知覺,仍然可以對病人說話或放他喜歡的音樂,讓患者感受到愛與關⼼。(延伸閱讀:翻身擺位)幻覺與躁動:可以時常提醒患者時間及所處地點,握著他的手,告訴他你是誰。如果病人訴說看到過世的親⼈,宜專心聆聽,不否認或贊同。此外也可提供病人習慣聽的音樂及柔和燈光,可以讓他感到自在舒服而安定⼀些。當意識不清或躁動時,可使用床單或棉被圍住床欄,避免碰撞而受傷。進食量下降及吞嚥困難:如果發現病人不想進食或喝水,代表他已經慢慢失去吞嚥與吸收的能⼒,此時不需勉強其進食,可使用噴霧瓶裝開⽔、食用油或唇膏潤唇保持口唇濕潤。出現喉嚨呼嚕聲或呼吸型態改變:當出現「瀕死嘎嘎聲」,可抬高床頭或翻身側臥,有時可以使呼吸聲音較小些。如果⼝腔有黏液或痰,可以使用口腔海棉棒將分泌物清出。末梢循環變差及⾎壓下降:可以協助病人使用溫熱水泡手、腳,或用毛毯、穿襪子為其保暖,但需避免使用暖暖包或電熱毯以免過熱造成傷口。尿液減少或排尿困難:可使用看護墊或紙尿褲,維持清潔與舒適,若出現尿量減少,可請醫護⼈員評估是否尿液解不乾淨,膀胱過度脹滿,如有需要則會放置導尿管。除了上述身體的症狀外,病人可能也會對死亡產生不安與恐懼,因此親友的愛、關懷與陪伴也相當重要,親友也可在醫護⼈員引導下,向病人道謝、道歉、道別、道愛,陪伴病人渡過人生最後⼀程,若您對親人臨終的照顧有更想瞭解的地方,可以延伸閱讀「慎終手冊」。參考資料 Mori, M., Yamaguchi, T., Suzuki, K., Matsuda, Y., Matsunuma, R., Watanabe, H., Ikari, T., Matsumoto, Y., Imai, K., Yokomichi, N., Miwa,S., Yamauchi, T., Okamoto, S., Inoue, S., Inoue, A., Hui, D., Morita, T., Satomi, E., & Japanese Dyspnea Relief Investigators. (2023). Do types of opioids matter for terminal cancer dyspnea? a preliminary multicenter cohort study. Journal of Pain and Symptom Management. https://doi.org/10.1016/j.jpainsymman.2023.04.009 Sun, J., Jiang, J., Wang, Y., Zhang, M., Dong, L., Li, K., & Wu, C. (2023). The efficacy of reminiscence therapy in Cancer-related symptom management: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Integrative Cancer Therapies, 22, 15347354221147499. https://doi.org/10.1177/15347354221147499 Valero-Cantero, I., Casals, C., Espinar-Toledo, M., Barón-López, F. J., Martínez-Valero, F. J., & Vázquez-Sánchez, M. Á. (2023). Cancer patients' satisfaction with in-home palliative care and its impact on disease symptoms. Healthcare (Basel, Switzerland), 11(9), 1272. https://doi.org/10.3390/healthcare11091272
熱門動畫
溫水坐浴之照護
【本篇學習重點】 準備溫水時,應先放冷水再加入熱水,以防燙傷。 坐浴時間約10~15分鐘,每日執行4次以上。 坐浴時若有感覺頭暈、噁心等不適時,請停止坐浴。   一、溫水坐浴的目的: 增加血流,促進會陰部傷口癒合。 增進局部血液循環,減輕會陰部的充血、腫脹及疼痛。 使肛門內括約肌鬆弛,緩解肛門不適,減輕疼痛。   二、適用狀況: 自然產24小時後(不須等到惡露完全排乾淨之後再開始)。 婦女陰道分泌物增加。 術後會陰部傷口或肛門括約肌撕裂。 內部或外部痔瘡的刺激或搔癢。   三、溫水坐浴的步驟: 準備清潔、舒適且大小合宜的坐浴盆及架子(或以四角穩固的椅凳代替)。 準備溫水,約為浴盆之八分滿,溫度約攝氏41-43度。 將外陰部清洗乾淨,將陰道和直腸區域(依醫囑)完全坐入盆內。 坐浴時間約10~15分鐘,每日執行4次以上,或排便後執行。   四、溫水坐浴的注意事項: 調水溫時應先放冷水再加入熱水,水溫不可太高以防燙傷,可以手腕內側感覺水溫是否適合。 除非醫師指示,水裡不必加任何藥劑如沙威隆、優碘等。 坐浴時注意有無不適反應,如感覺頭暈、噁心等不適時,請停止坐浴。   參考資料  Luo, Y., Wang, Y., Yang, M., Luo, T., Chen, F., Leng, Y., Zhou, L., Fang, J., Li, Y., & Chen, C. (2022).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a povidone iodine-diluted sitz bath in the prevention of perianal infec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hemotherapy for hematological malignancy: Study protocol for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Trials, 23(1), 1–10. https://doi.org/10.1186/s13063-022-06721-y Rosbough, J. (2022). Nursing interventions for female patients undergoing vulvar cancaer radiation. Oncology Nursing Forum, 49(2), E44. https://doi.org/10.1188/22.ONF.E2 Zeng, A., Gu, G., & Deng, L. (2021). Effect of Kangfuxin Solution Fumigation Bath on Postoperative Patients with Hemorrhoid PPH and Influence on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 Alternative Medicine, 2021, 1–8. https://doi.org/10.1155/2021/6473754
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照護
【本篇學習重點】 手術前禁食期間不可吃任何食物、不可喝水或飲料。 術後傷口應保持清潔乾燥。 術後持續執行各項復健運動。 下床行走時,注意安全預防跌倒。   一、什麼是人工膝關節置換術? 將有病變的股骨和脛骨關節面做部份切除,置換為合金的人工膝關節面。   二、為什麼需要此手術? 恢復原有平滑及正常角度之膝關節,減輕關節疼痛。 改善生活品質。   三、手術前準備: 手術前常見的檢查包含心電圖、胸部X光、及抽血檢驗。 手術前醫師會向病人及家屬解說手術目的及過程,並填寫手術同意書、麻醉同意書、輸血同意書,及自費同意書。 請去除指甲油和口紅:為了在麻醉中能正確地觀察病人的膚色。 午夜後禁食:為避免麻醉後發生嘔吐產生危險,自手術前8小時請不要吃東西、不要喝水,一直到手術後回病房,再依醫護人員指示進食。 手術當天早晨請更換手術衣,並取下活動假牙、手錶、飾物等物品。   四、手術後照原則: 平躺請保持膝關節平直,若下肢腫脹厲害時,可在小腿處墊枕頭抬高下肢,枕頭請勿墊於膝窩正下方,避免彎曲過久致膝關節不易伸直。 手術後臥床期間,請至少每二小時翻身一次,避免皮膚長期受壓損傷的發生。 手術後隔天可開始下床活動,第一次下床護理師會從旁協助,教導正確使用拐杖或助行器行走(延伸閱讀:拐杖與助行器使用法)。 復健運動: 足踝運動:踝關節上下、左右旋轉,手術後在疼痛可忍受的情形下即可開始執行,每小時做10次(圖一)。   圖一    足踝運動 大腿肌肉收縮運動:平躺床上,腿部伸直,膝部下壓抵住床舖,使大腿肌肉繃緊維持5秒,放鬆5秒,每小時做10次,手術後在疼痛可忍受的情形下即可開始執行(圖二)。              圖二    大腿肌肉收縮運動 膝部屈曲、伸直運動: 平躺仰臥,儘可能將手術腿屈曲,趨向臀部,再慢慢伸直(圖三)。  圖三    臥姿執行膝部屈曲、伸直運動 膝關節持續性被動運動器(圖四):手術隔天依照醫師指示,開始使用膝關節持續性被動運動器,幫助彎曲和伸展膝關節,一天做1-2次,每次15分鐘,運動後配合冰敷加壓可止痛消腫。 圖四   膝關節持續性被動運動器 坐於床緣或椅子,健側肢體放於手術腿足踝前方,向下施壓維持5秒,然後將手術腿抬起伸直,維持5秒,再緩緩放下,重複做10次,每次3-5回,幫助膝關節屈曲、伸直運動(圖五)。 圖五    坐姿執行膝部屈曲、伸直運動   五、居家自我照顧: 請保持傷口清潔、乾燥,出院後10-14天返診需經醫師檢視傷口或拆線後才可沖水沐浴。 返家後請繼續執行各項復健運動,尤其是膝關節屈曲伸直運動,下床活動應注意安全避免跌倒。 疼痛情形會日漸減輕,必要時服用醫師開立之止痛藥或冰敷。 請控制體重,並採取均衡飲食,手術後3個月內請避免跪姿、跑步、跳躍、爬山或提重物。 若有拔牙或施行其他手術時,須先告知醫師有裝置人工膝關節,服用預防性抗生素,請保持下肢皮膚完整,若有破皮或如香港腳等皮膚病需及時治療。 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後大腿及小腿出現瘀青及關節會微腫約三個月左右,溫熱感約六個月左右,請不必過度擔心。若有異常徵象如:發燒、傷口有分泌物、疼痛加劇等情形,請立即回「骨科門診」就診。   參考資料 王桂芸、陳雪、林麗華(2018)‧肌肉骨骼系統疾病與護理‧於王桂芸、劉雪娥、馮容芬總校閱,新編內外科護理學(五版,15之55-62頁)‧臺北市:永大。 李婷霓、 莊昭華 (2022) ‧全人工膝關節置換術與居家照護‧ 彰化護理,29(1),12-18。http://dx.doi.org/10.6647%2fCN.202203_29(1).0003 Davila Castrodad, I. M., Recai, T. M., Abraham, M. M., Etcheson, J. I., Mohamed, N. S., Edalatpour, A., & Delanois, R. E. (2019). Rehabilitation protocols following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a review of study designs and outcome measures. Annals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7(Suppl 7), S255. https://doi.org/10.21037/atm.2019.08.15
轉介呼吸照護病房之注意事項
【本篇學習重點】 呼吸器整合照護計畫將使用呼吸器病人照護分成四階段。 入住呼吸照護病房需有呼吸重大傷病身份。 使用呼吸器超過63天,經醫師評估仍需要長期使用者,就必須要轉至第三階段呼吸照護病房(RCW)。 可詢問病房個案管理師呼吸照護病房資料,再自行連絡。 由轉入的呼吸照護病房,協助安排病床、轉院時間及專車接送。   一、為什麼要轉介呼吸照護病房? 醫療的進步、延長生命,同時也增加呼吸器依賴病人的問題。為了讓急性加護病房能用在有真正需要者,同時也能照顧呼吸器脫離困難病人,政府推出「四階段呼吸器整合性照顧計畫」,第一階段:加護病房階段(ICU),呼吸器使用天數1天至21天。第二階段:呼吸照護中心(RCC),呼吸器使用22天至63天者。第三階段:呼吸照護病房(RCW),呼吸器使用64天。第四階段:居家呼吸器使用。除了讓病人在呼吸照護病房能持續呼吸訓練,復健運動,增加呼吸器脫離機會,並能讓家屬接受翻身、抽痰、灌食等訓練,增加家屬對病人出院後的照顧能力。   二、何時轉去呼吸照護病房? 使用呼吸器已超過63天,經醫師評估仍需要長期使用呼吸器者。 已具備呼吸器重大傷病資格。   三、轉呼吸照護病房之步驟與注意事項: 先詢問病房個案管理師呼吸照護病房的資料,再自行連絡。 依照呼吸照護病房所需文件向醫師提出申請;例如:病情摘要、呼吸治療紀錄、胸部X光影象報告等,並於出院當天影印。 由轉入的呼吸照護病房安排病床、轉院時間及專車接送。 轉出當天辦理出院手續。   五、入住呼吸照護病房需要負擔那些費用? 具有全民健康保險及重大傷病身分者,原則上不須自行負擔醫療費用。 自費的部分如:自行(或同意醫院)聘請照顧服務員、清潔用品及病房費差額或自費藥品等,詳細需自行洽詢各家呼吸照護病房。   參考資料 劉家慧、李玉英、李佩蓉、陳昱光、林柏瑤、吳聖良、何莉櫻、王靜慧 (2021).某醫學中心呼吸器依賴病人腹部肌肉力量訓練效果之隨機臨床試驗研究.醫保研究雜誌,5 (1),1-12。http://dx.doi.org/10.29827%2fYBYJZZ.202112_5(1).0001 鄭瑞貞、高秀娥、陳瑞儀、黃筱芳、鄭之勛、古世基、林佳穎、張寶綾 (2019).提升呼吸器依賴病人家屬對整合照護之認知.台灣醫學,23 (4),434-445。http://dx.doi.org/10.6320%2fFJM.201907_23(4).0003 鄭瑞貞、高秀娥、張寶綾、林淑珍、楊淑惠、鄭之勛 (2019).亞急性呼吸照護病房病人的家屬對醫療服務品質期望及相關影響因素探討:以北台灣某醫學中心為例.呼吸治療,18(1),1-12。http://dx.doi.org/10.6269%2fJRT.201907_18(1).0001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2020,7月15日).呼吸器依賴患者整合性照護試辦計畫.取自https://www.nhi.gov.tw/Content_List.aspx?n=A27FC07E1D6ACC13&topn=5FE8C9FEAE863B46
柺杖與助行器使用法
【本篇學習重點】 第一次使用柺杖或助行器時,需根據您的身高來調整輔具高度。 拐杖、助行器使用時請依照指示,注意行走步伐及安全,預防跌倒。 下床時請先站穩,行走步伐不要太大,請依身體狀況逐漸増加行走的距離。   一、目的: 避免受傷的肢體承受重量,增加活動範圍和自我照顧能力。   二、長度的選擇: 枴杖: 身高減40公分。 枴杖頂部距腋下2橫指。 拐杖把手高度以手肘關節彎曲約30度為準。  助行器: 助行器高度以手肘關節彎曲呈20至30度。   三、步態(三點式步態): 柺杖使用方法(圖一): 以健肢(正常的腳)支撐體重,雙側柺杖一起移出一步(約25-30公分)。 患肢(開刀的腳)向前。 手腕握緊雙枴把手及雙上肢使力用雙側枴杖支撐住體重後,健肢(正常的腳)再向前。  圖一  拐杖使用方法   助行器使用方法(圖二): 雙手握住把手,健肢支撐體重站穩並保持身體平衡。 將助行器向前跨出一步約25至30公分。 跨出患肢(開刀的腳)。 握緊助行器把手,雙手臂下壓支撐住身體,再跨出健肢(正常的腳)。 圖二   助行器使用方法   四、上下樓梯: 上樓梯方法(圖三): 先站穩,雙手握住拐杖把手,以健肢及雙側枴杖支撐體重。 健肢(正常的腳)先上樓梯。 再以健肢(正常的腳)支撐體重,雙側枴杖和患肢(開刀的腳)同時跟上。 圖三   上樓梯方法 下樓梯方法(圖四): 健肢(正常的腳)支撐體重,健側膝蓋微彎,雙側枴杖先下樓梯。 患肢(開刀的腳)下樓梯。 雙側枴杖支撐體重健肢(正常的腳)下樓梯。 圖四   下樓梯方法   五、注意事項: 第一次使用柺杖或助行器時,護理師會根據您的身高來調整輔具高度,且在旁協助與指導。 下床前行走前,請先確認"人"、"物"、"環境"都準備完成了: 人:請您穿著適當長度褲子及合腳防滑的鞋子。 物:請您確認是採用雙側枴杖,拐杖底部都有橡皮墊,並檢查螺絲及橡皮墊是否穩固 環境:請您確認地面乾燥,走道通暢,無障礙物,以免滑倒或絆倒。 行走時,請注意以下事項: 請先站穩,步伐不宜太大,術後勿自行下床,宜有護理師指導及家屬陪同,預防跌倒。 站立時,以手臂力量支撐身體,枴杖頂部距離腋下二橫指,避免臂神經叢受壓,枴杖底部放置於腳尖前10公分,再向外側10公分處。 走路時,應抬頭挺胸目視前方,不要朝向腳尖看,每個步伐皆應等長,不要以跳躍方式行走。 漸進性増加枴杖行走的活動量,比如說第一次下床可依您身體狀況在室內行走約2-3公尺,之後再逐漸增加您行走距離。 拐杖、助行器使用不當可能會發生跌倒、臂神經叢受損,甚至會影響患肢復原,請遵從醫護人員指示使用。 行走後,請清理輔具底端,避免有泥沙或石子附著。 平日可以執行加強手臂肌肉力量之運動,如舉砂袋、雙手撐起等運動。   參考資料 Manocha, R. H., MacGillivray, M. K., Eshraghi, M., & Sawatzky, B. J. (2021). Injuries associated with crutch use: A narrative review. PM&R, 13(10), 1176-1192. https://doi.org/10.1002/pmrj.12514 Warees, W. M., Clayton, L., & Slane, M. (2022). Crutches. In StatPearls [Internet]. StatPearls Publishing. Warees, W. M., Clayton, L., & Slane, M. (2021). Crutches. UpToDate. Retrieved Mar 01, 2022., from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using-crutches-the-basics?search=%20Crutches&source=search_result&selectedTitle=1~86&usage_type=default&display_rank=1
主題館
各科護理指導
部份圖示素材取自Slidesgo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