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熱搜主題
頸椎手術後之照護
【本篇學習重點】 術後身上有傷口引流管、點滴及導尿管等,切勿自行拔除。 若從頸前方開刀,術後三天內須喝冷流質飲品。 醫師決定術後開是否需配戴頸圈,通常至少戴三個月。   一、什麼是頸椎手術? 頸椎手術是經由頸部前、後進行減壓及內固定手術,藉此減緩因頸部椎間盤突出、脊椎狹窄、後縱韌帶鈣化或脊椎內腫瘤等情況所導致的神經壓迫症狀,如:痠痛、麻痛、肢體無力等。   二、為什麼需要此手術? 因神經壓迫症狀所造成的神經損傷、身體不適感、肢體無力等情形,經由頸部手術改善神經壓迫造成肢痠麻痛或肢體無力,改善不適症狀、進而提升生活品質。   三、手術前準備: 醫師與病人及其家屬進行手術前會談,協助暸解手術之目的、方式,可能會出現的風險及後遺症等,並填寫會談、手術、麻醉、自費項目、輸血同意書。 手術前須進行心電圖、胸部X光及抽血檢驗等常規檢查;另外會依據病人神經功能症狀安排適當的檢查(如:頸椎X光攝影、電腦斷層、磁振造影(核磁共振)、神經電學檢查等)。 經頸部前方開刀的病人不需要皮膚準備;經頸部後方開刀的病人,依照開刀位置由醫師決定頸部後方髮線須向上推高多少。 依醫師指示準備適當大小的頸圈,醫護人員會教導頸圈的正確穿戴方式。(延伸閱讀:頸圈穿戴注意事項)。 手術前一晚午夜零點後不可吃任何食物、水。 手術當天需更換手術衣且不需穿著內衣褲,移除身上的飾品(玉鐲)、眼鏡(含隱形眼鏡)、假牙、平安符、指甲油等。   四、手術後照護原則: 術後病人身上會有傷口引流管、點滴及導尿管等,待病情穩定後由醫師或護理師移除,切勿自行拔除管路而造成傷害。 請依照醫護人員指示進行正確深呼吸,由鼻子吸氣至九分滿後閉氣二秒鐘,噘嘴緩慢由口吐氣(吐氣時間宜比吸氣時間久);若有痰則可配合蒸氣吸入治療,咳嗽時加壓腹部幫助咳嗽,將痰液咳出,以減少術後肺部合併症(如:肺炎)的發生。 醫師會開立定時止痛藥緩解手術傷口疼痛;手術傷口周圍肌肉因手術過程之牽扯會有疼痛情形,術後三天內可每兩個小時冰敷十五分鐘,幫助肌肉消腫、減緩疼痛。 在疼痛及體力可承受的情況下盡早開始肢體活動,並依照護理人員指示正確執行於床上翻身、由床上坐起或躺下等動作。 若從頸部前方開刀,術後三天內須喝冷水或冷流質食物(沒有顆粒、沒有纖維的飲品),術後第四天可嚐試軟質食物(如:布丁、蒸蛋),之後視吞嚥情況漸漸恢復一般飲食。 手術結束後開始配戴頸圈,由醫師決定穿戴頸圈時間的長短,通常需要佩戴至少三個月。 醫師會評估傷口癒合情形決定拆線時間,通常在手術後七到十天拆線,傷口應保持清潔及乾燥,若有紅、腫、熱、痛現象,請立即回診。 術後一個月內避免長途坐車、駕駛車輛和騎乘機車、單車或者抬舉重物等。   參考資料 Gliedt, J.A., Dawson, A.Z., Daniels, C.J., Spector, A.L., Cupler, Z.A., King, J.,  & Egede, L.E. (2022). Manual therapy interventions in the management of adults with prior cervical spine surgery for degenerative conditions: a scoping review. Chiropratic Manual Therapies. 30(1),1-24. https://doi.org/10.1186/s12998-022-00422-8. Luyao, H., Xiaoxiao, Y., Tianxiao, F., Yuandong, L., & Wang, p., (2022). Manage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A systematic review. Global Spine J. 12(8), 1912-1924. https://doi.org/10.1177/21925682221075290 Peng, Z., Hong, Y., Meng, Y., & Liu, H., (2022). A meta-analysis comparing the short- and mid- to long-term outcomes of artificial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ACDR) with 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ACDF) for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 Int Orthop. 46(7), 1609-1625. https://doi.org/10.1007/s00264-022-05318-z
高血鉀之照護
【本篇學習重點】 血清鉀離子濃度超過4.7mmol/L即可診斷為高血鉀。 高血鉀常見症狀有全身無力、臉、舌、手腳發麻,嚴重可能會有心律不整、心跳停止的危險。 高血鉀應避免或減少攝取含鉀高的食物,例如:胡蘿蔔、芹菜、茼蒿、香蕉、空心菜、菠菜等食物。   一、什麼是高血鉀? 血清鉀離子濃度正常值是3.4-4.7mmol/L,當超過4.7mmol/L就可以診斷為高血鉀。   二、「高血鉀」有哪些症狀? 神經肌肉方面:可能會全身無力、臉、舌、手腳發麻。 慢性腎衰竭或透析(俗稱洗腎)的人,身體會無法排出過多的鉀,造成體內酸中毒。(延伸閱讀:慢性腎臟病之照護) 嚴重可能會有心律不整(延伸閱讀:心律不整之照護)、心跳停止的危險。 有上述症狀並不一定是高血鉀,若您有上述症狀,請至醫院腎臟科或家醫科門診就醫。   三、「高血鉀」要怎麼治療? 請至醫院求診以找出造成高血鉀的原因,並針對造成的原因,適當的使用藥物治療,若高血鉀的嚴重程度危及到生命危險,可能會需要利用透析方式做緊急處理。 四、有「高血鉀」時,該要怎麼照顧自己? 少吃含鉀高的食物,例如: 高湯類食物:菜湯、肉湯、魚湯等。 蔬果類:芹菜、茼蒿、空心菜、菠菜、莧菜、胡蘿蔔、香菇、馬鈴薯、蕃石榴、硬柿、葡萄、香瓜、香蕉、柑橘、柳橙、葡萄柚等。 高纖維五穀類:胚芽米、糙米、麥片、玉米等。 奶製品:如鮮奶、奶粉、乳酪等。 堅果類:如葡萄乾、花生、花生醬、腰果、杏仁果等。 茶飲類:濃茶、咖啡、麥茶、運動飲料等。 維持排便通暢,以利鉀的排出。 鉀易溶於水,蔬菜類先用大量清水煮3-5分鐘撈起後再烹煮。 熬太久的肉湯、煎熬中藥、罐頭內的湯汁鉀含量較高,盡量少食用。   參考資料 郭淑冠、賴俊仁、俞靜儀、李仁鳳、蔡佳容、郭韋宏、郭麗雀、李建德(2020).改善血液透析病人高血鉀危急值之通報流程及臨床處置.醫療品質,9(1),40-52。 Clegg ,D. J., Headley, S. A., & Germain,M. J. (2020). Impact of dietary potassium restrictions in CKD on clinical outcomes: benefits of a plant-based diet. Kidney Medicine. 2(4):476-487. https://doi.org/10.1016/j.xkme.2020.04.007 Wu, Y., Fu, Y. Y., Zhu, H. D., Xu, J., & Walline, J. H. (2022). Treatment of hyperkalemic emergencies. World J Emerg Med, 13(3), 232-236. https://doi.org/ 10.5847/wjem.j.1920-8642.2022.054
放射性碘-131治療
【本篇學習重點】       治療甲狀腺亢進或甲狀腺癌殘存的腫瘤、復發及轉移。 治療前2週採低碘飲食,避免進食含碘量高的食物。治療後每天喝水至少約2000~3000毫升,以促進放射碘排出。 出院後一週內不要接觸孩童及孕婦。 一、什麼是放射性碘-131?放射性碘-131,會破壞甲狀腺細胞,減少甲狀腺素合成及分泌。二、為什麼要做此治療? 利用甲狀腺組織及甲狀腺癌細胞會攝取碘元素的特性,可藉由放射性碘-131治療甲狀腺亢進或做為甲狀腺癌殘存的腫瘤、復發、轉移之治療。 三、治療前要準備什麼? 為增加放射性碘的吸收及治療效果,需配合以下: 有服用甲狀腺素者,需依醫師指示停用甲狀腺素4週,如果停藥引發甲狀腺功能低下而造成身體不適,可與醫師討論考慮自費注射基因合成的促甲狀腺素。 治療前2週採低碘飲食,避免進食含碘量高的食物〈圖一〉及含碘藥物,如:含碘咳嗽糖漿、優碘藥水或藥膏、放射顯影劑等。 治療當天口服放射碘膠囊前2小時不可以吃任何食物、藥物及水,以利放射性碘的吸收。 若已懷孕或有懷孕之可能,不可接受放射性碘治療。                                         圖一 低碘飲食:避免含碘量高的食物四、治療是如何進行的? 放射性碘-131治療以膠囊型式給予,溫開水吞服。放射性碘-131除了治療您的疾病外,也會釋放出輻射線,對他人的健康會有影響;治療劑量超過30毫居禮,就必須在裝有鉛板的隔離病房內接受治療,以避免使旁人接受到輻射暴露,出院前由輻射防護人員測量剩餘輻射量,剩餘輻射量已在安全範圍,才可以離開隔離病房。 五、治療後該注意什麼? 住院治療期間: 服用放射碘膠囊後請勿離開病房。 為使放射碘吸收,服藥後2小時不可以吃任何食物、藥物及水。 服藥後可能會有暫時性的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症狀,可請醫師開立減緩症狀藥物。 多喝水每日至少約2000~3000毫升以增加放射碘排出,水分攝取需限制如有腎臟、心臟方面疾病者需與醫師討論飲水量。 因放射碘多由尿液排泄,所以尿液中含有大量放射線,如廁時勿讓尿液濺出馬桶,有尿液滴灑在馬桶外,請用衛生紙擦拭後丟入馬桶沖走,每次如廁後必須沖水2次。 出院後:請遵照下列注意事項至少1週 與家人相處: 應保持1公尺以上距離,避免長時間接觸。 不要接觸孩童或孕婦。 建議單獨一室睡覺。 使用專用的餐具及盥洗用具,應與家人分開使用及清洗。 日常生活: 返家後就可以正常飲食。 多喝水,每天至少約2000~3000毫升。 上完廁所以後至少沖水2次。 如果要搭乘大眾運輸工具,行程安排在2小時內;搭乘計程車,則坐於司機右後方。 工作環境避免與孕婦或幼兒長時間接觸,與同事應保持1公尺以上距離。 治療後1年內不宜懷孕。 遵照醫師指示: 規則服用甲狀腺藥物。 定期回診抽血及掃瞄追蹤。 參考資料 歐嘉美、尚忠菁、劉劍華、張月娟、石光中、胡麗霞(2022).內分泌系統疾病與護理.於王桂芸、劉雪娥、馮容芬總校閱,新編內外科護理學(六版,42-43頁).永大。Ciarallo, A., & Rivera, J. (2020). Radioactive iodine therapy in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 2020 update. American Journal of Roentgenology, 215(2), 285-291. https://doi.org/10.2214/AJR.19.22626Tuttle, R. M. (2022).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 Radioiodine treatment. UpToDate. Retrieved April 10, 2024, from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differentiated-thyroid-cancer-radioiodine-treatment
陰蝨之照護
【本篇學習重點】 陰蝨喜歡寄生在人類毛髮中,主要發生於恥骨區域。 常見陰部搔癢,內褲上有鐵鏽色蝨糞及叮咬後留下的血點。 陰蝨屬接觸傳染,不與病人性行為或共用衣褲、毛巾、被褥。 治療時要先將會陰處毛髮剔除,再用滅蝨藥膏或藥液殺蟲。 若夫妻其中一人罹患,其另一位伴侶也須一同治療。   一、什麼是「陰蝨」? 陰蝨是一種體外寄生蟲,以吸食人體血液來獲得營養,存在於陰毛中,但也可能跑到臀部或肛門周圍的毛髮處,少數情況下,也能在頭髮、睫毛、鬍鬚和腋毛處寄生。 陰蝨透過接觸傳播,大多數是因為性行為、親密接觸或是接觸病人使用過的物品而被傳染,因此成人比兒童更常見。陰蝨平均壽命為3-4週,離開宿主或濕度超過40%且溫度超過50°C時,會在24 - 48小時內死亡。 陰蝨由於體積小,常藉助放大鏡或皮膚顯微鏡來檢測陰蝨或是蟲卵。   二、罹患陰蝨後常見的症狀? 陰蝨最主要的症狀就是癢,因為陰蝨的唾液會引起人體的過敏反應造成發炎,癢的感覺在晚上最嚴重,陰蝨吸血處可能會出現紅色的丘疹或是斑點。 長期感染的情況下,可能會產生紅斑、青斑、小皮膚潰瘍、血痂,甚至細菌感染。 內褲上有鐵鏽色粉末狀或顆粒狀蝨糞,以及被陰蝨叮咬後留下的血點。 陰毛根部可發現橢圓形蟲卵陰毛處可發現陰蝨的蟲體。 有上述症狀並不一定是陰蝨,若您有上述症狀,請至皮膚科門診就醫。   三、陰蝨要怎麼治療? 依醫師指示,先將陰毛、肛門處及靠近大腿之毛髮剔除,再塗抹滅蝨藥膏或藥液。 陰蝨感染的病人使用過的可清洗布料和床上用品均應烘乾,個人物品建議單獨使用,不要和其他人共用。 對於陰蝨感染,夫妻或雙方性伴侶都應該接受治療,在完全治癒之前,應避免伴侶間的身體接觸。 找到傳染的來源,避免再次接觸。   四、照護原則: 注重個人衛生,指導病人及其家人,不要和病人共用物品(例如:衣服、床上用品、毛巾或個人衛生用品)。 病人用過的衣褲、毛巾及被褥以熱水清洗消毒,才能徹底清除陰蝨,物品可以乾洗後密封在塑料袋中2週。 避免複雜的性生活,治療期間避免性行為。 保持陰部清潔乾燥和通風。 按時塗藥及規則複診。   參考資料 蔡育峰、李嘉文、顏采瑩、吳文哲、蔡坤憲(2023).臺灣的陰蝨感染症:陰蝨嚴重感染個案、陰蝨形態與分子鑑定比較與病例文獻回顧.台灣昆蟲,43(1),1-14。 Bragg, B.N., & Simon, L.V. (2020). Pediculosis. In StatPearls. StatPearls Publishing. https://www.statpearls.com/articlelibrary/viewarticle/24248/ Coates, S. J., Thomas, C., Chosidow, O., Engelman, D., & Chang, A. Y. (2020). Ectoparasites: Pediculosis and tungiasi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82(3), 551-569. https://doi.org/10.1016/j.jaad.2019.05.110 Dave, M. D., Mehta, H. H., Gorasiya, A. R., & Nimbark, D. N. (2023). Pediculosis pubis presenting as pediculosis capitis, pediculosis corporis, and pediculosis ciliaris in a case of Alport syndrome. Indian Journal of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and AIDS, 44(1), 71. https://doi.org/10.4103/ijstd.ijstd_88_22 Fu, Y. T., Yao, C., Deng, Y. P., Elsheikha, H. M., Shao, R., Zhu, X. Q., & Liu, G. H. (2022). Human pediculosis, a global public health problem. Infectious Diseases of Poverty, 11(1), 58. https://doi.org/10.1186/s40249-022-00986-w Patel, P. U., Tan, A., & Levell, N. J. (2021). A clinical review and history of pubic lice.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Dermatology, 46(7), 1181-1188. https://doi.org/10.1111/ced.14666
熱門動畫
乾眼症之照護
【本篇學習重點】 了解乾眼症是什麼? 常見的症狀有哪些? 常見的治療方式有哪些? 平時如何自我照護?    一、什麼是乾眼症? 乾眼症是指眼淚分泌不足或淚膜不穩定,由許多原因引起。病人有不舒服症狀、視力障礙,也可能造成眼球表面傷害及發炎反應。乾眼症有三種: 淚液缺乏型:淚腺有問題或是免疫系統疾病所造成。 蒸發過度型:瞼板腺功能差所造成或脂質層分泌不好。 兩者混合型。   二、常見的症狀有哪些? 乾眼症的症狀可能偶而發生,也可能慢性出現,長時間用眼或在溫熱環境下,症狀會更加明顯。正常的淚膜有油脂層、水層及黏蛋白層三部份,任一層成分缺乏就可能造成乾眼的症狀。常見症狀為: 眼睛不適:乾澀、刺痛、異物感、眼睛充血發紅、怕光、癢。 視力模糊:會有程度不等的視力模糊。 眼球表面病理性變化:由於結膜角膜的乾燥與保護性上皮受到破壞,角膜容易發炎與破皮,影響視力。   三、常見的治療方式有哪些? 藥物治療:依醫師指示使用乾眼症藥物治療,維持眼睛潤滑與保濕,以緩解症狀。 人工淚液:補充淚水及潤滑眼球表面。需要長期每天使用4次以上,角膜破損者,建議使用單劑量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 人工淚液凝膠和藥膏:保濕效果比水性人工淚液持久,點藥後會有暫時性視力模糊,可於睡前使用,症狀嚴重病人,醫師可能會提高使用次數,在白天也使用。 依醫師指示使用抗生素藥物或類固醇眼藥水,改善眼球表面發炎症狀。 免疫抑制劑:對於免疫疾病引起的乾眼症,依醫師指示使用含有免疫抑制劑眼藥水,降低眼睛表面發炎,並改善淚液分泌不足的問題。 自體血清眼藥水:為自費項目,先抽取自己的血液分離出血清,經適當處理後製成眼藥水。 淚液油脂層分析與瞼板腺攝影檢查(LipiView):為自費項目,可協助針對乾眼不適的症狀找出原因,對症下藥。 乾眼症脈衝光治療:自費無傷口脈衝光雷射,融化阻塞的油脂,封閉眼瞼周圍的微細血管,減低發炎反應,提升瞼板腺分泌脂質的能力。 眼瞼板擠壓:透過擠壓按摩幫助腺體疏通並恢復腺體的功能。 開刀:淚小管阻塞手術、眼瞼縫合手術。   四、照護原則: 飲食: 保持均衡飲食,每日必須適量攝取維生素A。 多吃含不飽合脂肪酸的食物,如:綠葉蔬菜、深海鮭魚、鯖魚、沙丁魚等魚肉及亞麻仁油,可增加淚膜穩定性並有抗發炎功效。 生活型態、休息與活動: 避免抽菸或二手菸。 使用電腦、手機、電視、看書時,應適度節制用眼時間,並多眨眼以促進淚水分泌及眼睛表面淚水的均勻分布。 避免乾燥環境,要增加濕度,不要讓空調、電風扇、吹風機的風直接吹向眼睛,可配戴擋風眼鏡來減少淚液蒸發。 注意眼瞼及睫毛之清潔,用熱敷可改善瞼板腺功能異常並增加淚液分泌,熱敷溫度建議應控制在40~ 45℃左右,時間至少5分鐘但不超過15分鐘。 參考資料 Makrynioti, D., Zagoriti, Z ., Koutsojannis, C ., Morgan, P. B., & Lagoumintzis, G. (2020) Ocular conditions and dry eye due to traditional and new forms of smoking: A review. Contact Lens and Anterior Eye, 43(3), 277-284. https://doi.org/10.1016/j.clae.2020.02.009 Vehof, J., Snieder, H., Jansonius, N., Christopher, J., & Hammond, C.J.(2021).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dry eye in 79,866 participants of the population-based Lifelines cohort study in the Netherlands. The Ocular Surface, 19, 83-93. https://doi.org/10.1016/j.jtos.2020.04.005 Yan, X., Hong, J., Jin , X., Chen, W., Rong, B., Feng, Y., Huang, X., Li, J., Song, W., Lin, L., & Cheng, Y.. (2021). The efficacy of intense pulsed light combined with meibomian gland express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dry eye disease due to 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Eye & Contact Lens, 47(1), 45-53. https://doi.org/10.1097/ICL.0000000000000711
泌尿道感染之照護
【本篇學習重點】 泌尿道感染常見症狀有排尿時會有燒灼感、頻尿、下背部痛。 預防泌尿道感染最佳方法為多喝水、不憋尿。 病況穩定下,病人即早移除導尿管可減低泌尿道感染發生。 一、什麼是泌尿道感染? 人體的泌尿道系統包括腎臟、輸尿管、膀胱及尿道。正常時皆為無菌的。當細菌入侵到泌尿系統中,就會引起泌尿道感染。感染範圍可以擴展到整個泌尿系統,甚至影響到腎臟。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罹患泌尿道感染,懷孕或停經後婦女也有較高的機會發生泌尿道感染;不過到了老年,男性發生的機會也會逐漸增加。此外,有糖尿病、腎結石、解尿不乾淨或長期放導尿管的病人,更容易發生泌尿道感染。 二、常見症狀有哪些? 泌尿道感染的發生通常是突然發作,常見症狀包括: 主要症狀:排尿時會有燒灼感、頻尿、急尿、下背部疼痛。 其他症狀:血尿、濁尿、腹部不適、發燒、噁心、嘔吐、腰痛。 有上述症狀並不一定是泌尿道感染,若有上述症狀,請至感染科門診進一步診治。 三、常見的治療方式有哪些? 經醫師評估,留取尿液檢驗及細菌培養。 醫師依據臨床症狀判斷,以抗生素治療為主。 住院期間可能會打點滴,補充水份。 四、照護原則: 充足的水份攝取,每天至少1.5公升以上,如有水份限制,則依照醫師指示適當攝取水份。 多攝取增加尿液酸性的食物,包含:肉類、蛋、乳酪、梅子、榖類、李子及葡萄乾等。 避免憋尿或穿著緊身褲。 若非必要,盡量避免放置導尿管。 病人若因急性尿滯留(膀胱內尿液淤積而無法順暢排出)、手術而暫時放置導尿管,在病況穩定後需即早移除。 正確清潔會陰部 女性病人: 如廁後,衛生紙由前往後擦拭,避免將糞便污染物帶到尿道。 月經週期期間棉墊應經常更換。 尿管留置的病人: 注意尿袋需維持在膀胱部位以下,每日約每八小時定期排空尿袋,或者當尿袋尿量大於二分之一時,要排空尿袋,避免尿袋過滿。 排放尿液的收集容器勿接觸尿袋出口。 每日以肥皂水及清水進行尿道口及會陰之清潔。 參考資料 陳冠霖、林蔚如、盧柏樑(2019).念珠菌菌尿症:臨床評估與處置.感染控制雜誌,29(2),73-80。https://doi.org/10.6526/ICJ.201904_29(2).0003 許瑞峰、張家銘(2019).產氣性泌尿道感染.臨床醫學月刊,83(2),120-123。https://doi.org/10.6666/ClinMed.201902_83(2).0021 Bono, M. J., Leslie, S. W., Reygaert, W. C., & Doerr, C. (2022, Nov 28).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Nursing). In StatPearls. StatPearls Publishing. Retrieved April 4, 2023 from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470195/ Werneburg G. T. (2022). 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Current challenges and future prospects. Research and Reports in Urology, 14, 109–133. https://doi.org/10.2147/RRU.S273663
光照治療之照護
【本篇學習重點】 光照治療是影響腦中激素分泌,可改善夜眠、情緒等。 早及晚每次至少30分鐘,過程中可看書報、進食、聊天。 勿戴墨鏡或是隱形眼鏡,若頭痛、眼睛酸澀可先休息一下。   一、什麼是光照治療? 人體內的機能運作和光線息息相關,而光照治療是利用人造全光譜白光或短波長的藍光來營造光亮環境,使人體回復該有的日夜節律,以改變不正常的生活作息的影響,進而恢復完整的精神功能。 運用光照治療機(圖一)發出的光線,光線的強度在2500~10000勒克斯(lux)之間,通過眼睛的視網膜,來影響腦中血清素、多巴胺,更重要是讓褪黑激素分泌減少,改善生活節律、憂鬱情緒、認知功能。 圖一 光照治療機 光照治療可以維持睡眠型態穩定、提升夜眠品質,對有日落症候群合併日夜顛倒的失智症、季節性憂鬱症和晝夜節律睡眠障礙的病人特別有效,也可安全的應用於老年人。    二、光照治療的使用方法及時間: 使用光照治療時,可坐於光照治療機前,光源距離身體需在80~100公分以內,至少30分鐘,建議早、晚各一次。過程中可看書報、進食、聊天等,若覺光線刺激可側坐,不需要直視光源,光源由側面進入亦可達療效。 三、照護原則: 執行光照治療時不要戴墨鏡或是隱形眼鏡,以免影響效果。 若接受光照治療時發生頭痛、眼睛酸澀等不適感,可先休息一下再繼續。   參考資料 李康蘭、張凱茗(2022).非藥物治療於失智長者之應用.彰化護理醫學論述,29(3),19-28。https://doi.org/10.6647/CN.202209_29(3).0005 許庭榕、黃仲禹(2020).失智症非藥物治療照護.臨床醫學,85(2),81-87。https://doi.org/10.6666/ClinMed.202002_85(2).0014 Cuomo, A., Carmellini, P., Garo, M. L., Barill`a, G., Libri, C., Spiti, A., Goracci, A., Bolognesi, S., & Fagiolini, A. (2022). Effectiveness of light therapy as adjunctive treatment in bipolar depression: A pilot study.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321, 102–107. https://doi.org/10.1016/j.jad.2022.10.009 Zhang, M., Wang, Q., Pu, L., Tang, H., Chen, M., Wang, X., Li, Z., Zhao, D., & Xiong, Z. (2023). Light therapy to improve sleep quality in older adults living in residential long-term care: A systematic review. JAMDA, 24(1), 65–74. https://doi.org/10.1016/j.jamda.2022.10.008
上石膏病人之照護
【本篇學習重點】 石膏還未乾前避免壓迫,不可覆蓋床單或衣物。 皮膚癢時不可將任何物品伸入石膏內抓癢。 臥床時以枕頭抬高受傷肢體,減輕腫脹。 石膏要保持清潔乾燥避免沖濕石膏。 下床需穿著石膏鞋,以柺杖或助行器輔助行走避免跌倒。   一、為什麼需要打石膏? 當肢體骨折、肌腱和韌帶受傷時,手術前後可能會打上石膏用來固定及保護受傷的肢體,若肢體有畸形時打上石膏也可矯正或預防畸形。   二、我該注意什麼? 剛上石膏後10~15分鐘,局部會有發熱感覺,此為正常現象;在石膏還未乾燥前,避免壓迫不可覆蓋床單或衣物,不可承重。 石膏邊緣維持平整,預防皮膚受摩擦破損。 皮膚癢時,可輕拍石膏或以吹風機冷風朝石膏內吹,千萬不可將任何物品伸入石膏內抓癢,以免皮膚受損。 每天需觀察石膏表面有無滲液、滲血,上石膏肢體末端若有腫脹、疼痛、皮膚蒼白、冰冷及感覺遲鈍、麻木像針刺感等異常現象,請告知醫護人員。 復健運動: 上石膏肢體需做肌肉收縮運動,例如:下肢上石膏者須作股四頭肌運動,方法為膝蓋下壓大腿肌肉收縮運動,以防肌肉萎縮。 露出石膏外的關節經醫護人員指示後執行關節活動,維持其最大的活動度,例如:腳趾或手指的關節運動。 臥床及活動之注意事項: 臥床時以枕頭抬高上石膏肢體,促進血循,減輕腫脹。 上肢打石膏者,下床時須以好的手或經醫師指示使用手臂吊帶支撐上石膏肢體。  下肢上石膏者,下床需穿著石膏鞋,以保持石膏清潔,並以柺杖或助行器輔助行走並避免滑倒(圖一)。 下肢上石膏者下床時,可能會有充血腫脹感,故應漸進性增加下床時間,並於休息時將上石膏肢體抬高減輕腫脹。 圖一    下肢上石膏者,下床穿著石膏鞋,以柺杖或助行器輔助行走   三、居家照顧: 石膏要保持清潔乾燥,洗澡時肢體可用塑膠袋緊密包裹或使用石膏防水罩(圖二),避免沖濕石膏,若不慎弄濕可用吹風機冷風吹乾。                  圖二     石膏防水罩 上石膏的肢體需抬高,以減輕腫脹,持續執行住院期間教導的復健運動。 石膏內不可放入任何物品,不可自行將石膏拆掉,以免影響治療效果。 若有下列異常情形請立即回骨科門診追蹤︰ 上石膏肢體出現異常腫脹、刺痛、麻木或冰冷等感覺。 石膏破裂或鬆動。 石膏內感覺灼熱或有異味。   四、石膏拆除後注意事項: 石膏鋸開時會有震動、受壓迫的感覺,但不會割傷到皮膚,請不用擔心。 石膏拆除後皮膚有乾燥、脫屑情形,可用中性肥皂及溫水清洗。 石膏拆除後可能有肌肉無力、關節僵硬等現象,須漸進性增加患肢的活動。   參考資料 Althoff, A. D., & Reeves, R. A. (2021). Splinting. In StatPearls.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32491605 Nemeth, B., & Cannegieter, S. C. (2019). Venous thrombosis following lower-leg cast immobilization and knee arthroscopy: from a population-based approach to individualized therapy. Thrombosis research, 174, 62-75. https://doi.org/10.1016/j.thromres.2018.11.030 Paula, S.(2023). Patient education: Cast and splint care (Beyond the Basics). UpToDate.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cast-and-splint-care-beyond-the-basics Piyapittayanun, P., Mutthakalin, K., Arirachakaran, A., & Kongtharvonskul, J. (2019). Comparative outcomes of foot cast and short leg cast in pseudo-Jones avulsion fracture: a single blinde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ournal of foot and ankle research, 12(1), 1-8. https://dx.doi.org/10.1186%2Fs13047-019-0359-5
主題館
各科護理指導
部份圖示素材取自Slidesgo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