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熱搜主題
食物含磷量參考
【本篇學習重點】 低磷飲食是指攝取磷與蛋白質比值相對較低的食物。水煮滾後可去除食物中磷的含量。採取低磷飲食時,應避免吃食品添加物及乳類製品這類食物。 一、 什麼是「磷離子」? 「磷」普遍存在於食物中,尤其是含蛋白質的食物,主要是透過腸胃道吸收及腎臟代謝,是人體重要的礦物質。慢性腎臟病病人因為腎臟功能不好,無法順利排出磷,容易造成高血磷(血中磷的數值大於5.5毫克/100毫升)。 二、我該注意什麼? 末期腎臟病病人控制血磷的治療方法為:正確服用磷結合劑(延伸閱讀:慢性腎臟病人服用磷結合劑之照護),規則洗腎,及減少高磷食物攝取(建議血磷控制在3.5~5.5毫克/100毫升)。 長期高血磷會造成副甲狀腺功能亢進、骨病變引發骨頭酸痛、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及腎臟功能惡化等問題。 諮詢營養師:每位病人的疾病特性及飲食習慣都不同,可至營養諮詢門診,獲得更個別化及詳盡的飲食原則。飲食注意事項:食物用水煮可以減少磷含量:煮沸可以去除蔬菜跟動物性食物的礦物質,如:磷、鉀、鈉、鈣。食物煮滾後的水要倒掉,再用油炒烹調。不要吃有食品添加物的食物:食品添加物是用來保存、防腐、促進食物風味,許多食品添加物都含有磷成分。例如:汽水、可樂、含奶精等飲料,及加工肉類、魚丸、醬料。含乳類製品的磷吸收率高,很難與磷結合劑藥物結合(如:鈣片等),所以洗腎病人應避免食用(如:乳酪、優格、優酪乳、養樂多等)。低磷飲食:選擇磷與蛋白質比值相對較低的食物,每100克食物中磷與蛋白質比值(見表一),每克蛋白質含磷的比值≦14最好,如果比值>14則為高磷食物。舉例來說,如果病人想吃豆腐,磷/蛋白質比值:嫩豆腐(14.9)比雞蛋豆腐(150.7)低,因此會建議病人選擇吃嫩豆腐比較好。 表一 每100克食物中磷與蛋白質比值 三、每100公克食物含磷離子量參考: 表二 每100公克食物中含磷量 參考資料 行政院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2024,4月19日).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2023版UPDATE1(V1)EXCEL。https://consumer.fda.gov.tw/Food/TFND.aspx?nodeID=178江麗詩、劉可、歐妙玲(2024).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與治療依從性的相關性研究.澳門醫學雜誌,11 (1),18-24。https://doi.org/10.30224/MMJ.202401_11(1).0003黃美智、劉麗華、胡雅淳、歐筱妍、薛惠文(2022).營養教育介入對血液透析病患熱量及蛋白質營養狀況的改善.臺灣膳食營養學雜誌,14 (1),33-43。https://doi.org/10.6709/TJD.202206_14(1).0004
呼吸器依賴病人的呼吸照護轉銜介紹
【本篇學習重點】 呼吸器依賴定義:每天用超過6小時且連續用21天。  呼吸器依賴病人長期住加護病房,身心無法得到復原。 呼吸器依賴病人病況穩定後,應轉慢性呼吸照護病房。 呼吸器整合照護計畫將使⽤呼吸器病⼈照護分成四階段轉銜。 一、什麼是呼吸器依賴? 當病人發生急性呼吸衰竭插管使用呼吸器,會先到加護病房,病情穩定後,由醫療團隊協助病人做呼吸訓練,練習脫離呼吸器,如果連續5天以上不需要使用呼吸器,就算是成功脫離呼吸器;但是,當病人需要用呼吸器每天大於6小時,而且連續使用21天以上,就稱為呼吸器依賴。   二、什麼是呼吸照護轉銜? 全民健保推動呼吸器依賴病人「四階段呼吸器整合性照顧計畫」以鼓勵病人及早脫離呼吸器,並提供無法脫離呼吸器病人適當的照護。這四個階段的呼吸照護轉銜分別是: 第⼀階段:加護病房階段(ICU),呼吸器使⽤天數1天⾄21天。 第⼆階段:呼吸照護中⼼(RCC),呼吸器使⽤22天⾄63天者。 第三階段:呼吸照護病房(RCW),呼吸器使⽤64天。 第四階段:居家呼吸器使⽤。 三、呼吸器依賴的病人如果不轉出加護病房會有什麼影響? 病人如果持續停留在加護病房,不但容易感染,而且監視器的噪音及加護病房的緊張氣氛,會讓病人身心不能放鬆,影響復原,同時加護病房床位也無法有效運用。   四、我該注意什麼? 什麼時候需要從加護病房轉到呼吸照護中⼼(RCC)? 經過呼吸照護醫療團隊評估無法脫離呼吸器,並且符合以下條件的病⼈,就需要由加護病房轉到呼吸照護中⼼(延伸閱讀:轉介呼吸照護病房之注意事項)繼續治療,包括: 呼吸器使⽤超過21天。 氧氣濃度狀況或⼿術傷⼝呈現穩定。 須轉入呼吸照護中⼼作居家呼吸器照護訓練。 癌症末期使⽤呼吸器,經主治醫師評估無法再積極性治療的病⼈。 因肌⾁神經退化性或頭頸椎受傷而需使⽤呼吸器病人。 什麼情況需要從呼吸照護中⼼(RCC)轉到慢性呼吸照護病房(RCW)? 住在呼吸照護中⼼超過42天,或連續使⽤呼吸器的總天數超過63天,且經胸腔內科專科醫師判斷無法脫離呼吸器的病⼈,應轉慢性呼吸照護病房(RCW),包括: 需⻑期使⽤呼吸器或呼吸器依賴的病人。 癌症末期使⽤呼吸器且不再接受積極治療的病人。 急性肺損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肌⾁神經退化症、脊椎損傷等疾病無法脫離呼吸器的病人。 無嚴重感染,不再需要點滴注射抗⽣素的病人。 什麼情況可以返家採居家照護(Home Care)? 經過經過醫療團隊的評估,病⼈符合以下條件可返家採居家照護: 無法脫離呼吸器、或是每天脫離呼吸器的時間⼩於18⼩時的病⼈,而且能夠與呼吸器配合良好,沒有呼吸困難的感覺。 呼吸器的氧氣濃度設定⼩於等於40%,動脈⾎液氣體分析數值都在正常範圍內。 病⼈的檢驗值正常,神經系統功能穩定,營養良好。  若您或您的家⼈是呼吸器依賴的住院病⼈,有疑問可洽詢主治醫師,或是由各病房出院準備個案管理師提供相關資訊。         參考資料 張伶萱、張蕙明、蔡珮詩、郭美梅、江梅(2022) .呼吸器依賴患者之預後與相關因子研究.呼吸治療,21(1),1-13. http://doi.org/10.6269/JRT.202201_21(1).0001 廖怡君、李淑秋、邱慧玲、王雅韻(2021).亞急性呼吸照護病人呼吸器脫離之相關影響因素-回溯性病歷查閱研究.護理雜誌,68(6),53-61。http://doi.org/10.6224/JN.202112_68(6).08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健署(2022,12月7日).呼吸器依賴患者整合性照護試辦計畫.https://www.nhi.gov.tw/Content_List.aspx?n=A27FC07E1D6ACC13&topn=5FE8C9FEAE863B46
拔牙後之照護
【本篇學習重點】 拔牙後常會有傷口滲血、傷口疼痛及臉頰腫脹。 拔牙後1小時內需咬緊紗布,避免張嘴能幫助止血。 拔牙後避免漱口、吸吮傷口,會影響傷口血塊的形成。 拔牙後的腫脹,兩天內可先冰敷,之後再熱敷。 一、為什麼需要拔牙?牙齒需要拔除常見的原因如下: 牙齒蛀牙範圍太大,沒有辦法填補或做根管治療。嚴重的牙周病造成牙周組織發炎且牙齒嚴重鬆動。根管治療失敗,持續發炎的牙齒。牙齒需要做矯正治療。牙齒位置異常或多生牙(正常牙齒排列外多出來的牙齒)。阻礙其他牙齒生長或角度異常的牙齒。 二、拔牙後常見的症狀有哪些? 出血或滲血:常見拔牙部位傷口少量滲血,特別是臼齒,比較容易有出血情形,經過適當的加壓都能會自行止血。 腫脹和疼痛:拔牙部位會有一定程度的疼痛或是臉頰腫脹,如果拔牙5~6天後,腫痛沒有改善而且越來越厲害,合併發燒、吞嚥困難或是有其他疑問時,請立即返診就醫。 三、拔牙後我該注意什麼? 傷口出血: 拔牙後請咬緊拔牙傷口上的紗布,至少30分鐘至1小時,避免說話或是張嘴以免紗布移位。 6小時後,如果還是有少量出血,可用冰開水含在口內再輕輕吐出,重覆含10次後停止。 拔牙後一、兩天內,傷口會有微量血絲滲出,屬於正常現象,口中會有血水的味道,可以吞下去,不要用力吐出,可能會擠壓或摩擦到拔牙的傷口,影響止血。 請避免會影響傷口形成血塊的動作,例如:漱口、用舌頭舔或吸吮傷口、用力打噴嚏、擤鼻涕、用吸管吸食飲料或是劇烈活動等。 如果出血速度較快(紗布很快就全部變成紅色),可用紗布沾溼後放在傷口上,再咬1小時,如果還是沒有止血,而且口內出現大量血塊,請咬好紗布立即就醫,如果不是門診上班時間,請到急診就醫。 傷口疼痛: 拔牙1小時後,如果有疼痛,可依照醫師指示用溫開水服用止痛藥。 若傷口疼痛變嚴重、癒合緩慢,請回牙科門診由醫師作進一步處理。 臉頰腫脹: 拔牙後輕微的臉頰腫脹、瘀青是正常的,有時瘀青會延伸到下巴或是頸部,腫脹在第4、5天會最嚴重,但之後會慢慢改善,。 拔牙後48小時內,可用毛巾包裹冰敷袋,冰敷在傷口外部的臉頰,每小時冰敷15分鐘,休息45分鐘,睡覺的時候不用敷。 拔牙72小時後,可用溫毛巾熱敷,每小時熱敷15分鐘,休息45分鐘,每天3-4次,直到消腫。(延伸閱讀:口腔手術後冷、熱敷之照護) 飲食方面: 拔牙1小時後(麻醉退了之後),可以吃涼的或冷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例如稀飯、果汁、牛奶等。 拔牙後48小時內,不要吃太硬、太燙或刺激性的食物。 拔牙後72小時內,不要抽菸喝酒,容易導致傷口再出血、嚴重疼痛、癒合緩慢。 有傷口的位置,請一週內都不要咬食物,避免拉扯傷口,影響癒合或是食物掉落傷口造成感染。 口腔清潔: 進食後仍應維持正常口腔清潔,但三天內不要使用牙膏,避免刺激傷口。 規則刷牙及使用牙線,但避免刷到拔牙的傷口,傷口附近的牙齒,可用棉棒輕輕擦拭,其他牙齒可以正常刷牙清潔。 傷口照護: 止血紗布拿掉後,應立即依照醫師指示吃藥,減少拔牙後疼痛與感染,藥物請依照藥袋指示服用完畢,請不要自行停藥。。 如果有需要或是疑問,拔牙後第二天可回門診檢查。 如果傷口有縫合,會預約一星期後回門診拆線。   參考資料 Chow, A. W. (2022). Complication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odontogenic infections. UpToDate. Retrieved July 21, 2022, from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complications-diagnosis-and-treatment-of-odontogenic-infections? Lodi, G., Azzi, L., Varoni, E. M., Pentenero, M., Del Fabbro, M., Carrassi, A., Sardella, A. & Manfredi, M. (2021). Antibiotics to prevent complications following tooth extractions.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 https://doi.org/10.1002/14651858.CD003811.pub3Suzuki, S., Sugihara, N., Kamijo, H., Morita, M., Kawato, T., Tsuneishi, M., Kobayashi, K., Hasuike, Y. & Sato, T. (2022). Reasons for tooth extractions in Japan: The second nationwide survey. International Dental Journal, 72(3), 336-372. https://doi.org/10.1016/j.identj.2021.05.008
中央靜脈導管
【本篇學習重點】 病人接受高濃度或是刺激性藥物時會放中央靜脈導管。中央靜脈導管是放在靠近心臟的大靜脈血管裡。 不可任意調整及拔除導管,以免造成大出血。 一、什麼是中央靜脈導管? 一般常見打點滴的部位是手上或是腳上比較表層的靜脈血管。 當滴注比較有刺激性的藥物的時候,容易造成血管受傷,嚴重時會造成血管壞死,所以會用比較粗的導管,放在靠近心臟的大靜脈血管裡面,比較不會造成血管受傷。 因為是靠近心臟,所以取名為中央靜脈導管,也有人說是中心靜脈導管。 二、為什麼要放中央靜脈導管? 給藥:當病人需要接受高濃度或是比較刺激的藥物時使用,例如:升血壓藥物、化學治療藥物或是高濃度全靜脈營養製劑…等。(延伸閱讀:化學治療注意事項與副作用的處理、全靜脈營養)輸注液體:在需要大量液體輸注的情況下,中央靜脈導管可以提供一個更快速、更有效的輸注通道,例如低血壓時。監測中央靜脈壓力:監測中央靜脈壓力,可以讓醫師評估病人的水分是否足夠,提供輸注液體的參考。緊急輸血:大量出血時例如:急性腸胃道出血、嚴重外傷…等的時候,提供一個穩定補充的管路,能夠快速且大量的輸注點滴、輸血,讓病人的心跳血壓穩定。(延伸閱讀:輸血)提供輸液和營養補充:對於需要靜脈營養支持或輸液的病人,或是周邊靜脈管路放置困難的病人,中央靜脈導管是一個常見的選擇。   三、放置中央靜脈導管前要準備什麼? 醫師會向您解釋放置中心靜脈導管的原因,並簽署同意書。醫師會評估病人的狀況選擇適合的注射部位,常見放置的大靜脈血管,包括:頸部的內頸靜脈(如圖一)、胸部的鎖骨下靜脈(如圖二)和鼠蹊部的股靜脈(如圖三)。 圖一 頸部的內頸靜脈   圖二 胸部的鎖骨下靜脈   圖三 鼠蹊部股靜脈   四、放置中央靜脈導管後該注意什麼? 管路請依照護理人員的固定位置,不可任意調整及隨意拔除導管,以免造成大出血及藥物滲漏。請選擇穿著寬鬆衣服,穿脫衣服時動作宜輕柔、上床或下床活動時,注意不要拉扯到注射管路。 如果您發現注射傷口有流血、膿狀分泌物、紅腫、發熱、管路滑脫等情形,請立即告知護理人員處理。 參考資料 張黎露、周文珊、江孟冠、王齡鈴、李宜恬、辜馨儀(2022) .靜脈導管臨床照護指引.腫瘤護理雜誌,22(1) ,5-58。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16839544-202210-202212060005-202212060005-5-58邱毓慧、黃尹佐、林冠語 (2020).導入組合式感控措施對中心導管相關血流感染之管理研究-以內科加護病房為例.JMPI管理專業與創新學報, 1(2) ,16-41。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P20201106001-202007-202011060019-202011060019-16-41Kehagias, E., Galanakis, N., & Tsetis, D. (2023).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Which, when and how. British Journal of Radiology, 96(1151), 20220894.。https://academic.oup.com/bjr/article/96/1151/20220894/7498972?login=true
熱門動畫
支氣管鏡檢查
【本篇學習重點】 有服用抗凝劑,應告知醫師。 檢查前不要吃東西及喝水至少4小時以上。 有服用降血壓的藥物,檢查當天仍需按時服用。 一、什麼是支氣管鏡檢查? 支氣管鏡是一個軟式管子,從病人的口、鼻、氣管內管或氣切套管進入氣管、支氣管與肺部,可以檢查氣管、支氣管與肺部,同時也可以進行檢體採集、組織切片、沖洗或止血等作用。   二、為什麼要做此檢查? 用來診斷肺癌或肺部疾病的主要檢查之一。   三、檢查前要準備什麼? 填寫檢查同意書。 抽血檢查血液。 如果有服用抗凝劑(一種可以延長血液凝固時間,降低血液中血塊形成的藥物),應告知醫師。 不要吃東西及喝水至少4小時以上,但如果您有在服用降血壓的藥物,仍需要按時間並搭配20~30cc的水服用。 如果要做無痛支氣管鏡,需要先進行麻醉諮詢,並完成麻醉同意書的填寫。   四、檢查是如何進行的? 在檢查室等候時,醫師會在病人的喉嚨或鼻腔裡噴局部麻醉劑,檢查過程中如果有任何不舒服時,請隨時舉手告知醫護人員協助。 如果是做無痛支氣管鏡,醫師則會從靜脈點滴施打全身麻醉劑。 檢查時間約30分鐘,病人需要維持平躺姿勢,並將頭部向後仰。 當支氣管鏡進入喉嚨時,需要依照醫師口令,配合做吞口水的動作。   五、檢查後該注意什麼? 醫師會評估您,是否需要在檢查後4個小時,接受胸部X光檢查。 檢查結束1~2小時後,可以先嘗試緩慢喝一小口開水,沒有嗆到或是噁心感,才能開始吃較軟的食物,像是:稀飯或蒸蛋等,再回復到正常飲食。 檢查當天請由家屬陪同返家。 檢查後1~2天可能仍會有喉嚨痛、咳嗽、痰多或血絲痰情形,如果有發燒、呼吸困難、胸悶痛或咳出多次的湯匙量血痰,應立即到急診就醫。   參考資料 陳奕廷、馮嘉毅(2023).胸腔病例(三九二)支氣管結核合併氣管狹窄.臨床醫學月刊,91(1),55-60。https://doi.org/10.6666/ClinMed.202301_91(1).0011 陳漎銨、鄭博仁、張曉婷、陳育群、林明慧(2023).肺癌篩檢的新進展.台北市醫師公會會刊,67(1),36-43。 http://www.tma.org.tw/ftproot/2023/20230112_09_23_52.pdf Fantin, A., Manera, M., Patruno, V., Sartori, G., Castaldo, N., & Crisafulli, E. (2023). Endoscopic technologies for peripheral pulmonary lesions: From diagnosis to therapy. Life, 13(2), 254. https://doi.org/10.3390/life13020254 Kedige, A. R., & Dinesh, U. S. (2023). Role of bronchoscopic cytology in diagnosis of pulmonary lesions. Journal of Cytology, 40(1), 35-41. https://doi.org/10.4103/joc.joc_138_22
翻身擺位
【本篇學習重點】 每兩小時翻身可以減少皮膚受壓。 保持衣服、床單平整清潔,可以預防皮膚受壓破皮。 協助翻身動作宜輕柔,避免病人疼痛部位受到牽扯。 一、為什麼需要翻身擺位? 協助無力活動的病人改變臥姿,增加舒適。 促進局部血液循環,以免皮膚受壓破損。 二、哪些人需要使用? 臥床病人。 三、我要準備什麼用物?  一般枕頭兩個。   四、我該怎麼進行? 洗手。 固定床輪,避免病床滑動。 若只有一人,將遠側床欄拉起,近側床欄放下;若有二人,則分別站在床的兩側,並將兩側床欄放下。 一人執行並預計協助病人翻向右側: 拉起右側床欄,增加病人安全感,避免翻身時意外跌落。站於病人左側並放下床欄(圖一),移動病人至床的中間靠左側。 圖一   站於病人左側 拉起床欄至病人右側,將病人雙手臂置於胸前,左腿屈曲放於右腿上。扶住病人左側肩膀和髖部,將病人輕輕翻向右側(圖二)。 圖二  扶住左側肩膀和髖部 放一個枕頭在病人背部,支托病人(圖三)。 圖三  枕頭放於病人背部 將側臥處之肩膀及髖關節向外稍微托出(圖四),避免關節受壓迫。 圖四  將肩膀及髖關節向外托出 兩腿自然彎曲,並在兩腿之間放一個枕頭(圖五),避免足部壓迫。 圖五 兩腿之間放枕頭 拉起床欄,床尾抬高及床頭抬高30度(圖六)。 圖六 床頭抬高30度 一人執行並預計協助病人翻向左側: 拉起左側床欄,增加病人安全感,避免翻身時意外跌落。 照顧者站於病人右側,移動病人至床的中間靠右側。 拉起床欄至病人左側,將病人雙手臂置於胸前,右腿屈曲放於左腿。 照顧者扶住病人右側肩膀和髖部,將病人輕輕翻向左側。 重複上述C~F步驟。 五、 我該注意什麼? 檢查病人身體有無傷口,臥姿勿壓迫傷口,留意疼痛部位,避免牽扯造成疼痛。 動作宜輕柔緩慢並注意保暖和隱私。 枕頭宜選擇柔軟防水材質,若無枕頭亦可選擇毛巾、床單、棉被、靠墊或坐墊等代替。 最好能每兩小時翻身一次,且是不同側輪流, 讓受壓皮膚得到休息。 隨時保持病人衣服、床單平整清潔,預防皺摺壓迫造成破皮。 避免手肘、腳踝、腳跟長期受壓,可用毛巾捲或各式減壓墊予以支托。   參考資料 王月琴、王美綺、方妙君、林美惠、洪芸櫻、陳姿妃、楊嬿、楊雅淑、羅惠敏、蘇貞瑛、王萱萁、李靜雯、林瓊華、陳貞如、陳蓓蒂、曾佳珍、楊承芳、戴文珠(2022).活動與運動的需要.於王桂芸總校訂.基本護理學(上)(九版,58-60 ).永大。蘇麗智、林靜娟、簡淑真、呂麗卿、潘美蓉、李家琦、李美雲、陳明莉、羅筱芬、林韋君、林淑燕、葉秀珍、歐倫君、林唐愉、黃士滋、林思靜、鄭怡娟、張華蘋、邱淑玲…王佳慧(2022).協助病人由平躺翻為側臥姿.實用基本護理學(上)(九版,420-421).華杏。Healthwise, I. (2023, Nov 16). Caregiving: How to turn someone in bed. https://www.peacehealth.org/medical-topics/id/abq1453
硬式背架穿戴注意事項
【本篇學習重點】 背架穿戴可以幫助脊椎獲得支持、減輕症狀。 背架應坐於床緣後再穿戴,並維持在脊椎正中位置。 下床活動時應穿戴背架,穿戴期限請依照醫師指示。 一、為什麼需要穿戴硬式背架? 利用背架給予脊椎適當的支持、維持身體的活動度、減輕肌肉疼痛。手術後穿戴可以保護脊椎、減少開刀部位肌肉牽扯引發的疼痛,讓您可安心活動。 二、哪些人需要使用硬式背架?         適合以下狀況:背痛、脊椎術後、胸腰椎退化、椎間盤突出、胸腰椎壓迫性骨折…等。 二、我要準備什麼用物? 醫師會根據您的情況,選擇適合的背架,例如:騎士泰勒背架、騎士背架或樹脂騎士短背架等。 穿著透氣、吸汗的衣服。 三、我該怎麼進行? 下床前:先坐在床緣穿背架、不要坐在太軟或太低的椅子、沙發等。穿背架時保持鬆緊適中,以不會影響呼吸或感覺不舒服為原則。背架穿在輕薄的衣服外面,防止皮膚壓傷或過敏,避免直接接觸皮膚。 不同背架的穿法:騎士泰勒背架(第二節腰椎以上至胸椎損傷者適用,圖一) 首先將背架下緣對準髖部,骨盆二側上緣骨突處,確定高低位置。黏上胸前最上方之彈性帶,作為固定之用,稍緊即可,以舒適為宜。檢查背架後面二直長鋼條的中間空洞是否對準脊椎中線。深吸一口氣的同時,束緊腹部二條黏扣帶,稍緊即可,須托住小腹。長背架有兩肩帶,拉到兩側腋下,穿過帶環黏好,請勿太緊,以免背架上移。 圖一 騎士泰勒背架  騎士背架(損傷在第二節腰椎以下者適用,圖二) 首先以背架下緣對準髖部骨盆二側上緣骨突處,確定高低位置。 黏上胸前最上方之彈性帶,作為固定之用,稍緊即可,以舒適為宜。 檢查背架後面二直長鋼條的中間空洞是否對準脊椎中線。 深吸氣同時束緊腹部二條黏扣帶,稍緊即可,須托住小腹。 圖二 騎士背架   樹脂騎士短背架(圖三) 背架下緣呈波浪形,波浪形中央凹處約在臀溝上方,背架背面之中央空洞對準脊椎中線。 背架橫跨過髖骨,骨盆二側上緣骨突處,先將最上方之彈性帶黏好,稍微固定背架位置。 將彈性擋板對準身體中央位置,托住小腹。 深吸氣,依序將四條黏扣帶穿過前方擋板上之扣環,拉緊黏好。 背架兩側皆有腰線設計,穿著正確時應與患者腰身貼齊。  圖三 樹脂騎士短背架 四、我該注意什麼? 剛開始穿戴背架時應請他人協助及調整位置,以後可漸漸學習自己穿戴。 下床活動前,須正確穿戴好背架再活動,背架請穿在衣服外面,如果背部皮膚疼痛或破損時,可墊毛巾以減輕不適。 穿上背架後,請勿過度彎曲及旋轉腰部,活動後若覺腰部肌肉痠痛不適,可脫下背架再躺下休息。 背架若因活動而拉扯向上,需重新再穿戴,請勿自行調整背架的彎曲度。 睡覺及洗澡時,請勿穿著背架。 背架需穿戴多久請依照醫師指示。 背架平常用濕布或酒精擦拭風乾即可,不可在烈日下曝曬、洗衣機熱烘、漂白、熨燙。   參考資料 Ali, A., Fontanari, V., Fontana, M., & Schmölz, W. (2020). Spinal deformities and advancement in corrective Orthoses. Bioengineering, 8(1), 2. https://doi.org/10.3390/bioengineering8010002Pergolizzi, J. V., & LeQuang, J. A. (2020). Rehabilitation for low back pain: A narrative review for managing pain and improving function in acute and chronic conditions. Pain and Therapy, 9(1), 83-96. https://doi.org/10.1007/s40122-020-00149-5 Prost, S., Pesenti, S., Fuentes, S., Tropiano, P., & Blondel, B. (2021). Treatment of osteoporotic vertebral fractures. Orthopaedics & Traumatology: Surgery & Research, 107(1), 102779. https://doi.org/10.1016/j.otsr.2020.10277
乳房攝影檢查
【本篇學習重點】 45歲-69歲婦女、40歲以上至未滿45歲有乳癌家族史之婦女,可每兩年做一次免費乳房攝影篩檢。 檢查時間應安排在月經開始算起7~10天以後的日子受檢。   一、什麼是乳房攝影檢查? 使用低輻射劑量X光透視乳房組織,能發現微鈣化點、無症狀或觸摸不到的零期乳癌,是目前偵測乳癌的主要工具之一。     二、為什麼要做此檢查? 早期發現乳癌早期治療。 目前台灣全民健康保險提供45歲-69歲婦女、40歲以上至未滿45歲且其二等親以內血親曾患有乳癌之婦女,每兩年應做一次免費乳房攝影篩檢。 有家族病史或曾經得過乳癌的人,可與您的主治醫師討論,視情況安排合宜的時間進行乳房攝影檢查。乳房攝影檢查是十分安全的,其致癌的風險率極低;但懷孕婦女最好避免做乳房攝影,若是檢查當時已懷孕或可能有孕,一定要告訴醫師或放射師。   三、檢查前要準備什麼? 檢查應安排在月經開始算起7~10天以後的日子。 不要於腋下塗抹除臭劑、香粉、香水、軟膏或乳霜等,因為這些化學製品可能會影響X光透視,或使影像出現類似鈣化的斑點。 檢查時必須取下身上飾品,換上檢查衣。   四、檢查是如何進行的? 由專業的女性放射師來執行攝影檢查,請配合指示將乳房置於乳房攝影儀,並配合放射師為您調整檢查姿勢。 攝影時會用透明壓克力板固定並緊壓乳房,每次壓迫時間約為10秒,此時會感到一點點不舒服,故月經來的前一週為較不合適的檢查時間,乳房攝影檢查為何要緊壓乳房: 減少乳房組織相互重疊及曝光不平均,以獲得清晰影像。 減少曝光時間,降低X光照射的輻射劑量。 幫助固定乳房位置,減少因身體晃動影響攝影結果。 為減少散射、防止影像模糊並提高影像品質,請妳全程配合擺位,勿擅自移位。 通常半小時以內可以完成檢查,不過必須等放射師確定不用加照其他角度後,才會讓受檢者更衣回家。   三、檢查後該注意什麼? 請依醫師約診時間回診聽取報告。 如乳房攝影檢查結果有異常時,請盡速就醫或至本院乳醫中心門診就診,醫師會安排進一步檢查,如乳房超音波、細胞或組織切片檢查,以確定是否為乳癌。   參考資料 朱峻田、李儼庭、張峻嘉、周芷佑、陳民虹‧ (2022) ‧ 台灣乳癌篩檢策略,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37(4), 119-124. 林佳儀、洪敬宜、鍾朝仁、黃彬芳、張大元‧ (2022) ‧ 我國女性勞工乳癌發生率、篩檢率及存活率之探討,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季刊,30(4), 54-66. Einav, L., Finkelstein, A., Oostrom, T., Ostriker, A., & Williams, H. (2020). Screening and selection: The case of mammogram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10(12), 3836-70.https://dx.doi.org/10.1257%2Faer.20191191 Christiansen, S. R., Autier, P., & Støvring, H. (2022). Change in effectiveness of mammography screening with decreasing breast cancer mortality: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Europe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32(4), 630-635. https://doi.org/10.1093/eurpub/ckac047
主題館
各科護理指導
部份圖示素材取自Slidesgo網站。